越南人快被突變羅氏蝦“逼瘋”,個頭大數量多,爲啥不賣到中國?
信息來源於Mekong River Commission,thefishsite,
湄公河綿延4800公里,流經中國、緬甸、泰國、老撾和柬埔寨,最後穿過越南平原注入我國南海。這條大河爲約7000萬人口提供水源、食物和能源保障,其中大多數人以大米、魚和其他水生動物爲主食。
擁有1148種魚類的湄公河是世界上魚類種類第3豐富的地區,僅次於亞馬孫河流域和剛果河流域。湄公河下游流域的內陸捕撈漁業是世界上最大的,總捕撈量估計爲每年230萬噸,產值約110億美元。
因此,湄公河沿岸漁業對於數百萬依賴其糧食安全和家庭收入的人們來說具有特殊意義。隨着其知名度的提高,湄公河漁業也爲流域的社會和經濟增長和發展做出了貢獻。
然而湄公河雖然非常重要,但它目前的情況卻不太好,湄公河三角洲正因地下水開採、人口過剩、污染和氣候變化而逐漸改變。商業性開採河砂和地下水,被人類用於建築,土地復墾,這些操作導致河流變深,採砂增加了下游水流量,從而侵蝕了河岸;還會導致河流中的沉積物量減少,這使得較重的海水更容易逆流而上,到達更遠的內陸。此外,地下蓄水層中儲存的淡水被過度開採,留下了大片空地,這些空地很快就會被海水填滿,尤其是在三角洲和其他靠近大海的低窪地區。
水壩的雖然是一種可再生能源,但它們會嚴重影響下游的生活。最顯著的影響包括減少維持河流生命所需的沉積物,阻止魚類遷徙,並破壞千百年來塑造生活的古老洪水模式。在上游攔水還會降低河流推回海水的能力,加劇海水入侵,讓河流的鹹淡度改變,使得水生物種遭到威脅。
水污染造成影響同樣的不容小視的,沿岸的各種大量生活廢水,重工業廢水和化學污染物被倒入湄公河,這嚴重影響了水生生態。
現在全球氣候變暖,導致夏季相對較長且乾燥,這也加劇了湄公河的各種災難。
對於越南來說,湄公河更是該國經濟的命脈,根據2022年的一個數據,越南在湄公河三角洲地區水產品行業爲該國的國內經濟總值貢獻了27%。
如果不解決這一問題,不僅會大幅減少越南的生產力,還會威脅糧食安全。但雖然整體自然資源呈現下降的區域,湄公河越南流域的羅氏蝦數量卻異常的增加了,而且個頭也變得很大。
不知道從何時開始,越南的湄公河流域的羅氏蝦開始氾濫了。即使並非特意去捕撈,羅氏蝦也會作爲漁獲副產品被大量撈到,而且總重基本上都比其他漁獲物更高,使得很多漁民不得不轉變重心,開始主要販賣羅氏蝦。
根據湄公河委員會2023年的數據統計,越南漁民自然捕撈的羅氏蝦重量達到了人工養殖羅氏蝦的54%,要知道人工養殖個頭是專門培養過的高繁殖力品種,因此這種情況是非常特殊的。
越南漁民並不覺得是壞事,大部分人認爲這就是一段時期的特殊情況,很快就會結束。雖然羅氏蝦在本土並不值錢,但可以以量取勝,沒人會抗拒賺錢的新機會,而且當地的漁民經常會用水產品爲主要食物。
但這樣的情況卻一直持續了下來,甚至有時候漁民一網下去,除了羅氏蝦就看不到其他的漁獲物了,並且這些羅氏蝦的體型似乎還增大了。這樣異常的情況終於讓越南漁民感覺不對勁了,這樣數量和體型,實在不像是自然繁殖產生的。
於是有人懷疑這些羅氏蝦是由於異常氣候導致的強降雨將別人養殖場的人工培育羅氏蝦品種被衝進了湄公河,然後湄公河流域寬廣,資源豐富,使得這些羅氏蝦大肆繁殖。也有人聯想到了湄公河流域遭受人類破壞的現狀,懷疑這些羅氏蝦是由於湄公河的污染而導致的變異。
這些猜測都沒有得到越南漁業部門的證實,實際上越南漁業部門並沒有對此發表任何的意見。
有的越南漁民嘗試將這些羅氏蝦出口到鄰居中國那裡,畢竟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產品進口國,但他們的嘗試均以失敗告終。
國內的各種海鮮河鮮自助餐中,都少不了羅氏蝦的身影。大量的羅氏蝦鮮活地在水缸中游動,等待着食客們用網將其撈到籃子中,然後被放進蒸鍋中做成美味。這個信息看起來很尋常,但需要注意的是,全國各地,甚至是新疆內蒙地區的自助餐中都有鮮活的羅氏蝦供應,這說明了什麼?我國的羅氏蝦供應非常的成熟,這顯然不是靠進口就可以解決的。
我國的羅氏蝦養殖技術實際上已經非常成熟了,而且羅氏蝦的市場需求很大,羅氏蝦養殖技術還在不斷的精進,基本上已經實現了“自給自足”,國內的產能已經足以支撐我國內的需求了,不過還沒有到能大量出口的程度。我國目前比較著名的羅氏蝦品種有“數豐1號”,“桂優1號”,“興桂1號” ,“南太湖1-3號” ,“蘇滬1號”等等,總之就是非常豐富。
另外,我國的進口檢疫制度是非常嚴苛的,雖然我國一直很鼓勵第三世界國家跟我們進行貿易,但前期的檢疫工作的流程是非常繁瑣的,這是爲了維護國家聲譽和對外貿易有關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保證國內的生產、促進對外貿易健康發展,保護我國的公共安全和人民安全。
像是越南這些數量突然增加,個頭也突然增加的羅氏蝦,是肯定不可能被進口的,它們變成這樣的原因至今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