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行亮猛料越來越多,到底誰把麥琳逼成了“瘋女人”?!
1
自從真人秀節目《再見愛人4》開播,重新定義了瘋狂星期四。
怎麼說呢?
看了來氣,不看撓心。
有意思的是,作爲素人的麥琳,力壓大爹楊子、大兒留幾手,成了被熱議的話題人物。
問題出在哪呢?
要知道,節目開始時,李行亮和麥琳看上去十分恩愛。
不是男方爲女方穿鞋,就是女方幫男方整理衣褲。
時不時撒嬌、拍照、秀恩愛,完全看不出婚姻發生了問題,倒像是來旅遊度假。
但隨着第二三期的播出,一些問題逐漸暴露出來。
在麥琳的口中,她陪着李行亮吃苦打拼,支持男方事業,裸婚下嫁,無論是功勞苦勞全都有。
她贏得了高昂的道德成本。
所有人都在虧欠她。
她成了兩種意義上的媽媽。
一個是現實中的媽媽,生了二娃,養育子女,照料家庭,勤儉持家。
一個是精神上的媽媽,傾盡所能,像母親支持孩子一樣,支持着李行亮追求理想。
這種犧牲奉獻型的人物,是非常賺好感的。
可節目播出後,她被罵得很兇。
因爲她被困在犧牲者心理陷阱中,汲汲於自己的情緒,變得情商低、控制慾強、邏輯混亂、做事情不負責,以自我爲中心。
舉個簡單例子。
送禮物這事,就足以見得她的擰巴。
送,還是不送,都是問題。
收,還是不收,都是麻煩。
一斑窺全豹。
在生活中也是如此。
既要李行亮賺錢,又要李行亮陪伴。
既要李行亮追夢,又要李行亮時刻關心。
還時不時要有貼心貼肺的禮物。
禮物不能廉價。
得是包包。
說出真心話後,擔心賢妻良母形象受損,又強調自己不是拜金。
要了又要,實在糾結。
有人難以忍受,開始口吐芬芳。
而有人在麥琳身上,看到熟悉的影子——
就像家中某位讓人窒息的長輩,辛苦拉扯子女長大,到了該享福的年紀,卻放着好日子不過,天天沒事找事。
不是沒苦硬吃,就是折騰子女。
爲什麼會這樣呢?
因爲他們真的沒了生命支柱。
子女尚幼時,教育是重心。子女成家立業後,人生目標失去,不知該何去何從。
麥琳就是如此。
而這一類人,也有個名字:空心人。
2
顧名思義,就是外表正常,內在空虛,將個人的追求和理想寄託在他人身上。
麥琳就是典型。
她與李行亮是在工作時相遇,慢慢發展成戀人。
彼時,她年輕貌美。
李行亮曾經說過,麥琳年輕時非常漂亮,追她的人非常多。
有一次,她和李行亮、女兒,一起上《天天向上》。
節目裡,她清瘦可人。
扎着蝴蝶結。
非常可愛。
我們放大一下她的照片。
是不是很漂亮?
和現在確實判若兩人。
她給李行亮的情緒價值,也是滿得溢出來。
李行亮做遊戲時,她對女兒說:“爸爸真棒,親爸爸一口。”
女兒親完後,她說:“我也親一口。”
李行亮滿臉笑意。
但麥琳爲了李行亮,辭了職。
生命重心都圍繞着李行亮。
他追夢。
她就陪他追。
他參加比賽,她全程陪同。
後來去北京發展,日子艱苦,她不離不棄。
2012年,李行亮發行專輯《願得一人心》,有了名氣。
走紅之後,他沒有上岸第一劍,先斬意中人,而是向麥琳求婚,兩人步入婚姻殿堂。
之後生下一兒一女。
相較於大部分人來說,麥琳已經非常幸運了。
有相愛的丈夫,可愛的兒女,房子車子,應有盡有,衣食無憂。
所以,她究竟在痛苦什麼?
其實,她的痛苦就是失去了存在的意義。
李行亮未成名時,她盼着他成名。
她比李行亮本人,更渴望他成功。
因爲,她將李行亮的夢想,當成了自己的夢想。
可李行亮成功後,她發現,她還是困在家庭之中。
她未曾找到紮實的價值感。
精神一空,自然焦慮。
她想要證明自己的能力,插手李行亮的事業,但外行人指導內行人,肯定得不到認可。
她不去提升個人能力,將問題歸咎於李行亮,覺得自己爲他好,他太不聽話了。
她開始想要更嚴密地控制。
以不被關心之名,不斷索取情感與金錢。
卻又不斷地陷入矛盾的漩渦。
想要禮物,太便宜看不上眼,太貴了又覺得浪費。
明明錢都在她手上,想要什麼去買就行了。
她又不敢,擔心亂花了,有損了勤儉持家的好名聲。
內耗、擰巴、彆扭,成了一碗夾生飯。
所以,麥琳是可惡的,也是可憐的。
她表面有多強勢。
內心就有多空虛。
問題根源是什麼?
回顧李行亮和麥琳的婚禮,就能發現一個答案:
彼時,麥琳對着鏡頭說:“亮子的幸福就是我的幸福。”
這句話,既甜蜜又可怕。
每個人的幸福只能靠自己。
恰如生命的價值,只能自己去證明。
寄託在他人身上,要麼成爲累贅,要麼內耗耗人。
3
但麥琳是幸運的,也是不幸的。
網上經常有人說,女孩都不願陪男人吃苦。
因爲男人發達了,女孩就成了墊腳石;男人一輩子碌碌無爲,那女孩就只配吃苦。
麥琳等到了李行亮的成功。
付出有了回報,愛情有了結果。
婚後的李行亮,也沒有傳出過緋聞,經常陪女兒唱歌彈吉他。
他認可麥琳的付出,沒有婆媳糾紛。
誰看了不說一句,麥琳命好。
這也是麥琳遭受口誅筆伐的原因之一:“身在福中不知福”。
對比另外兩位女嘉賓——
黃聖依,經歷了楊子20多年的精神控制和人格漠視,個人資產爲0,賺的錢還全被楊子拿去買藏品;
葛夕,幾百萬嫁妝被留幾手偷偷拿去炒股,賠光了也不承認,還不還錢,生活上處處不關心,言語上處處打壓。
麥琳好像並沒有損失什麼。
她的問題似乎只是,李行亮不夠關心她,送的禮物不滿意,衣櫃裡沒有自己的衣服......
這如果屬實,確實沒事找事了。
這也是麥琳的不幸。
她的犧牲與付出,悄無聲息地被吞沒了。
在李行亮的“好人人設”之下,她顯得尤爲面目可憎。
但我們來看看,李行亮是如何用軟套路,一點一點地將她架空,成爲“空心人”,爲家庭榨乾自己的。
他曾說過,他想要的,不是女強人的妻子,而是一個傳統的妻子。
什麼是傳統妻子?
放棄自我,辭職回家,生兒育女,以男人爲尊。
麥琳如他所願,成爲他背後的女人。
所以,今天麥琳的處境,有她的個人原因,也有李行亮暗示、默許、慫恿甚至暗中施壓的因素。
李行亮高明的地方在於,他始終有一個完美的面具。
麥琳說,當時追她的人那麼多,選擇李行亮,是因爲他“踏實”,是個不錯的戀愛對象。
但這種“踏實”的、軟綿綿的“好人”,實施情感操控時,同樣要人命。
你覺得不對勁,試圖反擊時,卻如同打在棉花上。
你找不到錯處,拎不清重心,而困在家庭之中,認知又得不到提升,表達又力不從心。
天長日久,你就會變成“閣樓上的瘋女人”。
大家會覺得難以理解:
“李行亮都這樣了,你不滿足?!”
但事實上,如果麥琳足夠敏銳,就會發現,李行亮所做的,更像是立“好男人人設”的工具。
我們舉個例子。
他曾經坐飛機,去上海買青團給老婆。
這個過程中,他全程拍下視頻。
凌晨5點出發,坐飛機到上海。晚上18:40,買了青團,坐飛機返回北京。
感人吧?!
但網友統計了一下,發現他不論爲老婆做什麼(正面的),都會用手機拍下來。
而這個視頻裡,有一個非常耐人尋味的細節:
李行亮說是去杏花樓買青團。
最後買的,卻是沈大成的青團(更便宜,更好排隊,但沒有杏花樓的好吃)。
回家之前,他還把標籤撕了。
這一番操作,令人浮想連翩。
立寵妻人設?麥麥只是工具?表演型人格?
如果他真的懂麥麥,應該知道,她一直想要包包。
但他送的是什麼呢?
青團。
錦旗。
有些網友不舒服了,覺得這禮物真是令人滋味複雜。
但他在取悅自己上,卻很會。
買摩托。
買奔馳大G。
買吉他。
他給麥琳開的公司,也被曝出有問題。
據說日入60元。
實際收入,都在自己名下。
看到越扒越有的證據,風向再度轉變。
有人說:“每一個瘋女人背後,必然有一個把她逼瘋的老公。”
但麥琳不論遭受多可怕的網暴,都沒有把老公推出去。
也沒有說丈夫的不好。
拿青團作例子。
她只要說一句,“他全程都在拍視頻,我覺得他是給別人看的,不是給我做的,所以我不快樂”。
或者說一句,“我覺得這些舉動表演性很強”。
大家一定是罵李行亮虛僞,而不是她瘋癲。
但她不會。
她被圈禁在“賢妻良母”的框中,走不出去。
她被架在“全身心愛老公”、“一切都爲了家庭”、“好妻子”、“好媽媽”、“偉大”的空中,下不了地。
當所有人都在笑她“從珍珠淪爲魚目”時,她羅羅嗦嗦、抓不住重點地說着委屈。
而某個好男人,靜坐釣魚臺,攬獲全網盛讚。
這真是弔詭又心酸。
4
麥琳如果不轉變思路,還會繼續被吃得死死的。
越吃得死,越委屈。
越委屈,越“瘋”。
想逆轉輿論和人生,首先要逆轉重心排序。
papi醬曾經在一檔綜藝節目裡,說過這樣一段話:
生命第一位是自己,第二是伴侶,第三是孩子,第四是父母。
節目播出後,很多網友罵她自私。
但父母孩子固然重要。
只是,愛人先愛己。
只有自我得到了滿足,價值感得到了證明,生命不匱乏,精神不焦慮,情緒不動盪,纔有能力去愛護家人。
爲了孩子,放棄工作事業;爲了父母,無底線順從。
本質上都是自我犧牲。
到了最後,往往自己過得壓抑委屈,還得不到理解和感恩,吃力不討好。
偏巧,麥琳的“蠢”邏輯,就是這樣。
她的排序是:
李行亮>孩子>父母>自己。
口口聲聲李行亮最重要,結果,李行亮不開心,自己不舒服,孩子也不快樂。
心理學家說過:
愛自己的人,如同太陽,會放出溫暖與光。
放棄自我去愛他人的人,會像黑洞,表面上給予,實際上吞噬,最終生出控制心,囚禁了自己,也耗死了他人。
好在,麥麥似乎不是一個沒有反省能力的人。
且給她時間,看命運造化。
願所有迷失者,得已頓悟。願所有被困者,終得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