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化營商環境助力高質量發展
營商環境是市場經濟的培育之土,是市場主體的生命之氧,只有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才能真正解放生產力、提高競爭力
優化營商環境是一場深刻的體制改革和制度創新,是一項基礎性、系統性工程,任重而道遠
前段時間,國家發改委發佈《中國營商環境報告2020》,這是我國營商環境評價領域首部國家報告。目前,我國營商環境評價已實現對31個省區市全覆蓋,累計已有98個城市參與營商環境評價改革實踐。報告顯示,我國優化營商環境取得積極成效,企業和羣衆的獲得感明顯提升。
營商環境是市場經濟的培育之土,是市場主體的生命之氧,只有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才能真正解放生產力、提高競爭力。近年來,我國營商環境不斷優化,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聚焦減審批減材料,市場準入負面清單事項數量由151項減至131項,市場準入門檻不斷放寬;聚焦規則公開透明,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聯通46個部門、所有省區市,歸集各類信用信息超過500億條;聚焦減環節壓時限,深入推進政務服務“一網、一門、一次”改革,全面推行審批服務“馬上辦、網上辦、就近辦、一次辦”……營商環境改善不斷釋放制度紅利,給市場主體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在2019年10月世界銀行發佈的《全球營商環境報告2020》中,我國營商環境排名躍居全球第三十一位,連續兩年被世界銀行評選爲全球營商環境改善幅度最大的10個經濟體之一。
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第二次會議強調,要把平等保護貫徹到立法、執法、司法、守法等各個環節,依法平等保護各類市場主體產權和合法權益。在營商環境方面,我國已初步形成了以《優化營商環境條例》爲核心、不同部門法的相關規定爲補充、地方優化營商環境的專門性立法爲枝幹的制度體系。其中,《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將各地和各部門的相關改革舉措法律化、制度化、規範化,是我國爲優化營商環境頒行的第一部專門行政法規。民法典、外商投資法等法律,在各自調整範圍內爲優化營商環境提供了堅實制度基礎。不斷完善的法治體系,爲改善營商環境保駕護航。
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是中國進一步對外開放的重要舉措,也是實現高質量發展、實現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內在要求。今年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場合就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提出重要要求。《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持續優化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好的營商環境就是生產力、競爭力。中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經歷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傳統的勞動力、土地等生產要素的比較優勢正在逐漸減弱,制度供給成爲重要的核心競爭力。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爲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同樣需要繼續改善營商環境,不斷增強中國經濟的吸引力、創造力、競爭力,才能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爲安全的發展。
因此,我們必須保持戰略定力,以改革推動,以法治護航,持續不斷優化營商環境。一方面,要繼續深化“放管服”改革,進一步推動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釐清政府和市場的邊界;另一方面,不斷完善法治保障體系,優化法律制度體系內部之間的協調和銜接,將法律對營商環境優化的保障作用落到實處。用改革破除體制機制積弊,用法治方式固化好經驗、好做法,就能穩定市場預期、提振發展信心,不斷激發內生動力和創新活力。
優化營商環境是一場深刻的體制改革和制度創新,是一項基礎性、系統性工程,任重而道遠。持續深化改革、促進制度創新,將營商環境優化落實到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就能用良好的營商環境爲高質量發展提供助力。
《 人民日報 》( 2020年12月14日 05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