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迴檢察組》:用影像譜寫政法工作

近日,一部以政法工作題材影視劇《巡迴檢察組》播出。該劇以東川省巡迴檢察組組長馮森駐監檢察室主任羅欣然的調查行動爲敘事主線,講述了檢察官維護人民正義和法律權威的故事。該劇提出了我國政法工作多項值得探討的命題,包括巡迴檢察、掃黑除惡、媒體宣傳法治精神等,可謂以影像形式譜寫了新時代的政法工作。

首先,該劇的敘事核心是巡迴檢察,首次將該制度搬上熒屏。所謂巡迴檢察制度是最高人民檢察院推行的一項重大改革舉措,這既是監獄檢察方式的重大變革,也是檢察理念的一次革新。這項制度的優勢在於提高駐監(所)檢察室監督敏感度,從而預防檢察人員因熟生腐、因熟生懶等問題。

劇中,巡迴檢察組圍繞黃四海過失殺人案沈廣軍“九三零”殺人案、馮森妻子被害案等多起案件展開,一方面這些案件是在巡迴檢察過程中發現的,另一方面如果不以具體案件支撐,就成爲單純的宣教片,無法講好巡迴檢察的故事。具體案件讓觀衆對首搬熒屏的巡迴檢察制度有了深入的瞭解,也對新時代的政法工作有了更好的認識。

當然,案件的敘事邏輯尚待加強,如發現線索後沒有迅速查清,有些被擱置,有的則是在多集後纔開始查,創作上有注水嫌疑,導致劇情在最後三集進展過快,匆促結局。而關於新的視頻合成技術,劇中稱國內目前無法鑑定真僞,也尚有疑問。

其次,該劇的立意表達是檢察監督,同時圍繞掃黑除惡專項鬥爭展開。巡迴檢察是檢察監督的一種。劇中,巡迴檢察組在檢察監督過程中,發現監獄判刑人員與黑惡勢力有關,進而展開調查。在第17集中,重點提到黑惡組織隱匿蟄伏呈現六種態勢,包括爲犯罪組織披上公司及企業外衣企圖以企業行爲來掩蓋犯罪行爲;犯罪領域逐漸向互聯網金融、投資理財等行業滲透,多元化發展趨勢明顯;犯罪手段逐漸從以暴力爲主轉向爲軟暴力,隱秘性增強;黑惡勢力把持基層政權逐漸從顯性走向隱性;利用信息網絡犯罪以及跨境作案企圖逃避打擊;拉攏未成年人加入黑惡勢力犯罪組織從而逃避打擊。

檢察監督不僅還原了案件的真相,還揪出了以黃雨虹爲首的黑惡勢力以及以武強王劍鳴爲首的“保護傘”。實際上,人的因素是政法工作改革的關鍵,而建設一支對黨忠誠、高素質政法隊伍長遠目標。在此過程,消除負面因素,就是要打掉爲黑惡勢力提供保護的“保護傘”,即“打傘破網”。

當然,劇中一開始並沒有直接暴露誰是“反派”,給觀衆設置的難題就是通過給出的線索和證據判斷哪些是“保護傘”,哪些人牽涉其中。這個懸念一直留到了最後幾集,“甩棍”身份也逐漸明朗。

再次,該劇擴大了對政法工作的宣傳,也提醒政法工作者注意新的犯罪形式。第1集開場對十大法治人物的宣傳是一個值得現實學習的案例。副檢察長熊紹峰爲了宣傳檢察工作,與波動網合作,殊不知短視頻存在廣告商分紅,自己賬戶平白無故多了1千萬。直播分紅已然變成了新的賄賂方式,當事人卻還矇在鼓裡。這開場的言下之意便是給政法人員的提醒:置身執法一線需時刻提高警惕,辨別是否掉入了陷阱

犯罪形式不斷衍生,政法工作人員要與時俱進,才能見招拆招,更好地打擊新型犯罪,也能避免自己深陷其中。近期包括《天下無詐》《反騙天下》在內的劇集,展示了電信網絡詐騙、保險詐騙這些新型犯罪,相較於傳統的犯罪,更值得政法人員研究,多措並舉加以偵防。

最後,該劇的宏觀高度在法治精神,立志維護正義、還人民以正義。《巡迴檢察組》曾名爲《人民的正義》,正點出這一宏觀主題。作爲一名巡迴檢察官,敢於擔當是優秀的品質。劇中,政法人不畏困難,不畏報復,堅定信仰,抵制誘惑,勇於揭露事實真相。

巡迴檢察組組長馮森金句頻出,也是對法治精神的宣揚。如,“維護正義是政法工作人員的職責,拼的是意志的較量、信仰的較量”“捨得一身剮,才能干政法”“人民的正義,是每一個人的正義,是每一個我的公平,但不是每一個我能制定的標準,如果每一個我都能制定標準,那麼這個世界上就沒有真正的正義可言”。鏗鏘有力的宣言,將劇拔到了新的高度。作爲現實主義題材的創作,離不開對時代現象的洞察力,對新時代政法工作的全新把握,就此點而言,該劇算是一部成功的作品。

分衆時代的影視劇收看羣體存在差異,這反映出該時代不同人羣關注重點的差別,但這並不影響該劇的宣傳度和口碑。不過,在該類型影視劇中,敘事的連貫性情節邏輯性仍是未來創作的重點,不能因爲敘事斷裂和情節漏洞削弱了藝術價值的體現。有了法治思想的內核,更要有精彩的包裝、宣傳,這樣新時代政法工作才能更好地展現在觀衆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