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文物活起來(思想縱橫)
歷史文化遺產不僅生動述說着過去,也深刻影響着當下和未來。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工作。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體學習時強調:“我們要加強考古工作和歷史研究,讓收藏在博物館裡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裡的文字都活起來,豐富全社會歷史文化滋養。”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強調:“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加強文物古籍保護、研究、利用,強化重要文化和自然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系統性保護”。豐富全社會歷史文化滋養,要利用好博物館這個寶庫,加強文物價值的挖掘闡釋和傳播利用,讓文物活起來。
文物承載着燦爛文明、傳承着歷史文化、維繫着民族精神,是增強文化自信的重要資源。博物館作爲收藏、研究、展示、傳播人類及人類環境的物質和非物質遺產的公共文化機構,承擔着實證闡釋歷史、引導價值取向、培育審美情趣的重大責任。讓收藏在博物館裡的文物活起來,不能僅僅停留在文物的呈現形式層面,還要深入到價值層面。我們在引導人們欣賞文物器型之美的同時,要把培育形成正確的歷史觀、價值觀、文化觀等放在突出位置,注意推介文物所蘊含的歷史價值、文化價值、審美價值、科技價值和時代價值。
讓文物活起來,需要讓博物館裡的文物“轉”起來、“智”起來、“動”起來。“轉”起來,即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博物館條例》等有關規定,依法依規加大文物統籌協調力度,建立健全館際文物交流合作機制,促進藏品借展和重要展覽巡展常態化制度化,讓更多的文物走出庫房、走上展線。“智”起來,就是大力推進文物資源的數字化,運用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建設智慧博物館,實現文物信息資源開放共享。“動”起來,就是加速文物活化關鍵共性技術攻關,不斷優化傳播內容、豐富傳播渠道,加強觀衆與文物互動,使古老文物在當代煥發新的活力。
讓文物活起來,要守正創新、塑形鑄魂。這就要求文物工作者做好研究工作、提升學術能力,深入挖掘文物本身的故事、文物所屬歷史階段的故事,在活態展示與創意傳播中準確闡釋中國人看待世界、看待社會、看待人生的獨特價值觀念。文物工作者只有深刻理解文物中蘊含的哲學思想、人文精神、價值理念和道德規範,才能準確提煉並展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標識,把文物承載的文化力量充分釋放出來,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提供不竭精神動力。
讓文物活起來,要讓文物深深融入人們的生活。博物館的展覽展示、闡釋傳播要順應時代潮流,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創新方式和方法,拓寬視野和渠道,以高質量文化供給增強人民羣衆的文化獲得感,豐富人們的精神世界。文化交流是促進不同國家和民族相互瞭解的重要方式。要充分發揮文物展覽的作用,開展豐富多彩的國際性展陳活動和文化交流對話,向國際社會展示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講清楚中華文明的燦爛成就及其對人類文明進步的重大貢獻,讓世界瞭解中國歷史、瞭解中華民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