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故鄉愿景》穿越300年 走訪蘆竹湳古厝
苗栗縣傳統聚落文化協會重現過去生活情景「爆米香」,引發孩童驚呼。(苗栗縣傳統聚落文化協會提供/何冠嫺苗栗傳真)
蘆竹湳位在中港溪流域出海口的右岸,早年在漢人未進入開發前地勢低窪、四處蘆竹叢生,因而得名。至今已有300多年曆史,歷經農耕、工業時代,蘆竹湳地區工廠林立,幸在社區居民的號召,以及在地企業家林光清回饋鄉里挹注資源下,如實保存了農村時代的景物與氛圍,更重現年節時的團圓熱鬧氣氛,讓遊客感受「家」的溫暖。
蒐集史料重建三合院
1968年爲帶動地方的繁榮,頭份引進石化工業,並將蘆竹湳畫入重工業區,卻未提升在地就業機會,加上空氣污染影響作物與居民健康,造成青壯年人口嚴重外移。也因工業區成立,蘆竹湳建築遭限建,近50座的三合院、300年的歷史軌跡得以保存。
地方不捨社區沒落凋零,2006年在陳世政、林光文、許金輝、陳銘聰、陳天壽、溫百慶等在地居民號召下,成立「苗栗縣傳統聚落文化協會」,整理荒廢三合院與蒐集史料、訪談地方耆老,深入挖掘傳統在地生活。
其中,陳世政更取得古蹟修復泥水匠師執照,帶領社區以傳統建築工法「編竹夾泥牆」,利用桂竹、稻殼、黏土、麻絨、石灰來修復古厝,重現先人智慧,讓紅磚聚落在工廠、煙囪林立的工業區裡,成爲遺世獨立的傳統村莊。
除了保存建物,苗栗縣傳統聚落文化協會發揚地方傳統特色。不同於其他社區向文化部提案爭取營造補助,2014年協會向勞動部爭取多元就業方案與培力計劃,創造當地居民二度就業機會,更吸引青年返鄉,共同找回並傳承傳統文化。
體驗DIY品嚐好滋味
社區媽媽黃秋琴也加入「蘆竹湳竈腳」一展長才,發揚料理手藝,爲造訪遊客煮出古早味的道地美食,肉燥飯、貢丸湯、爌肉等陣陣飄香的料理,讓人食指大動,品嚐家的味道。
協會更將在地的傳統生活與手藝,規畫一系列的體驗活動,苗栗縣傳統聚落文化協會總幹事許書凡表示,除了保住三合院的有形的家,更要保存生活經驗與文化的無形資產。
蘆竹湳古厝推出各項傳統DIY體驗,除了利用竹片製作的「竹編小鹿」、廢紙與染劑創作明信片的「手造紙」、運用藍曬顯影技術洗出回憶的「日光顯影」,還有從磨米開始認識米食文化的「手作米食」等課程,傳承傳統手藝。
「這些體驗就是我們的經驗」,許書凡表示,透過體驗課程分享在地生活經驗,讓外地遊客參與並認識蘆竹湳的習俗文化與生活脈絡,更透過互動,勾起兒時回憶與成長過程,一起分享家的溫暖。
頭份之光在地人驕傲
許書凡笑說,規畫社區導覽之初,帶領遊客探訪村落時,會有居民感到訝異「這有什麼好看的?」由於居民生活在當地,並不覺得家鄉特別,但在蘆竹湳的傳統聚落漸漸廣爲人知後,居民甚至會帶着返鄉的親戚造訪蘆竹湳古厝,開始細數過往的生活經歷,更與家人創造新的美好回憶。
「在地居民的認同,就是我們最大的鼓勵。」要將傳統的農業村落帶動起來並不容易,幸好在苗栗縣傳統聚落文化協會、當地居民與返鄉青年的合作下,讓蘆竹湳的傳統文化習俗得以保存、流傳。
頭份市長羅雪珠感謝苗栗縣傳統聚落文化協會以及瓷林創辦人林光清、蘆竹湳社區居民,齊心努力發揚傳統文化。她從小見證頭份市從農業社會發展到如今繁榮的改變。羅雪珠表示,蘆竹湳聚落保存過去農耕用具,更成功將傳統農村時代的榮景保存下來,讓在地人感到無限驕傲。
羅雪珠指出,蘆竹湳不但是頭份最佳旅遊景點之一,更是「頭份之光」,想回味50年代農業社會場景的遊客,不妨到蘆竹湳感受家的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