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見我思-從浪漫到現實 包租代管的共享模式

人與人間,最重要的是心的距離交流,如果彼此的心是貼近的,所有的現實困難都不會變成阻礙。將冰冷老舊住宅環境打造成共居空間,正爲了這冷漠的居住環境提供了個彼此可以貼近的空間,2016年以來,在這個元素操作下,玖樓確實獨領風騷。

近年租賃專法實施生效後,該公司成立了租賃服務業,並與都市發展合作成立青銀共居宅,玖樓作爲租賃市場共享經濟(sharing economy)的代表之一,在設計風格與裝修模式都切合了人情味,想讓租客間不只是朋友,而更像極了家人宣傳理念維繫彼此居住的交流情誼

但近日報導該公司在萬華共生宅,均委由其他租賃服務業加以承租。住宅空間的神話是否會因現實經營考量破局現況下仍然要考量現行租賃市場的客觀因素

首先,住宅租金相對商辦租金的收益本身較低,但背後隱藏的是龐大的居住需求人口。雖然雙北市居住需求的人數龐大,但「誰有需求共享」這個基本問題,仍是需要迫切思考的議題

例如,租金的高低大幅篩選了一次「承租人」。接着,玖樓所設定的「特定條件」(例如:年齡族羣)與租金數額結合時,又會篩選掉一定比例的承租人。但篩選過後的承租人,還沒有考量到誰想要居住「共享住宅」的客羣有多少。而公司本身是否有足夠大量的共享標的去支撐着以上的這些客羣需求。

最重要的問題在於市場的發展上,玖樓必須投入大量的成本去尋求營造符合當初成立理念的裝潢環境以及無形的企劃活動發想。這些成本扣除後,實際上的收益顯然並不足夠。

「住宅租賃」務實上,現實上的考量是「空間」與「租金」,但若沒有融合情感人文效果夾帶舒適感,可能玖樓也不會是玖樓。我們的共享住宅市場未來,是否會因現實考量,而遺忘了當初的初心呢? 在浪漫與現實的交疊中,如果因爲營運困難,影響到其品牌本質服務,承租人的感受卻是最難受的。我們期待居住正義的議題可以更爲柔軟,也希望城市裡一起居住的人們所享有的,是兼有踏實與溫暖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