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學生、老師、家長一聲悲嘆
(摘自[email protected])
今年的大學考生很辛苦,因今年若沒有上大學,明年適用的是新課綱,用的是學習歷程,屆時要怎麼計分,怎麼決定升學的標準,各大學要怎麼考量,還沒有人知道,更不必說,明年的學測在什麼時候考,要延到7月什麼時間,都在未定之天。
教育是「百年之大計」,因爲人才培育不易,十年纔可能有小成,現在的教育,卻連「十年之計」都算不上,這算是什麼教育呢?
更可悲的是家長。我家樓上一位老師,她有3個孩子,每個孩子面臨的考試方法與標準都不一樣,她感嘆說:「你是一個有話語權的人,可以寫評論,但你知道嗎?如果不是你的孩子今年要上大學,你才真正關心,否則你根本搞不懂大學的升學辦法。就算你今年搞懂了也沒有用,因爲明年還會變。3個孩子,我得適應3次,你知道有多痛苦嗎?」
我仍記得以前在報館寫社論,每次一碰到教育改革,那些平常對政治問題、社會經濟大政方針很能批判發言的,都閉上了嘴,沒人敢說話。因爲沒有孩子要升學的人,根本不懂學制。即使是我自己去學校聽了半天,也跟每一個家長一樣,一頭霧水。
我家樓上的老師跟我明說,「就算你有話語權,明年你也不會寫了,因爲你更搞不懂新學制,你連發言的權利都沒有。」這就是爲什麼教改搞得天怒人怨,卻很少有人批判的原因。
那麼誰有權發言呢?坦白說,我上次批評大學升學制度後,各種歌頌繁星計劃的宣傳不斷出爐,彷彿學制造就了弱勢者。我不是批繁星計劃不好,我更支持偏鄉的孩子應該有更多的機會,但你再看那些繁星計劃的學子,哪一個不是偏鄉中更有資源的人,如果真是偏鄉中的弱勢者,有這個機會嗎?
然而,現在面臨的問題是,你若出面批評,便有人來質問你:你要回到聯考嗎?你是贊成聯考嗎?好像批評當前政策,就是反進步,卻從不認真面對現有的問題如何改進。
回到明年的學習歷程,事實上帶給家長與學生不確定性很高的原因,正在於升學制度與課程內容同時改變。升學制度改變,使得學生不知從何準備起。舉例來說,依學習歷程,前兩年都沒有準備的考生,有什麼證照、參與研究計劃、特殊才藝、特別技能可以成爲升學優點,讓學校看見呢?如果現在是高一,還有時間再充實,可現在的高中生怎麼來得及?
再其次是老師。老師只知依升學制度去輔導學生讀書教課,但以後這些教的課程不一定有用,學過什麼,學到什麼,也不知如何測出來,那麼,學生的錄取,特別是頂尖大學的錄取,充滿不確定性,老師要如何教?課程要如何排?怎麼樣教纔算是一個盡責的老師?
更麻煩的是,連上課內容也在改。爲了強化本土教育,據說國語文課本打算減少,只教兩年時間,要用一年來教臺語。所謂臺語,當然不是母語,也就是說,不是你是那一族的原住民,就用一年來學什麼語。具體來說,也不會是客家話,而是閩南語。也就是現在寫滿了各種亂七八糟文字、讓人看不懂的漢字的那一個公共電視臺語臺的那種漢字。是的,不要胡說「臺語臺」,臺語包含了客家、各族原住民語,乃至新住民語,不是隻有閩南語。大閩南沙文主義到這地步,竊占「臺語」,太難看了。
而悲劇就在於,據說,中學要用一年的時間,讓學校教這種連字都不知如何準確寫的課程。請問老師要怎麼教?
這樣的教育改革很「夢幻」,升學制度、課程內容、教學方向,三管齊下,亂流灌頂,搞得學生、老師、家長,這三個教育的主體,沒有人知道未來。這是什麼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