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加油爭氣”

(原標題:爲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加油爭氣”)

《求是》雜誌經濟編輯部、中國石油長慶油田黨委聯合調研組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着眼統籌發展和安全,提出要“保障能源和戰略性礦產資源安全”。石油被稱爲“國民經濟的血液”,是國家的重要戰略資源,在國家經濟安全中發揮着戰略支撐作用。2018年7月21日,習近平總書記作出了大力提升勘探開發力度,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重要指示。作爲全國第一大油氣田,長慶油田深入貫徹落實總書記批示精神,奮力打好勘探開發進攻仗,把“石油工人心向黨”的信念轉化爲“我爲祖國獻石油”的實踐,始終將油田發展與國家繁榮富強緊緊相連,攻堅啃硬、拼搏進取,走出了一條產業報國的發展之路。

大力弘揚石油精神 凝聚幹事創業力量

2020年是中國石油長慶油田開發建設50週年。50年來,幾代長慶石油人弘揚以“苦幹實幹”“三老四嚴”爲核心的石油精神,紮根鄂爾多斯盆地,迎着風雪找油,駐守沙漠找氣,鉚足勁兒增儲上產,爲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加油爭氣”。

溯源我國石油工業的發展歷程,每一個輝煌都是在“苦幹實幹”“三老四嚴”中拼搏出來的。抗戰時期,長期低產的延長油礦在紅軍到達陝北後得到較快發展,石油人在埋頭苦幹中孕育出石油精神的火種。爲新中國“解圍”,爲現代化建設“造血”,石油人走遍祖國大江南北,蹚過老君廟的石油河,頂着準噶爾的大風沙,冒着柴達木的酷暑嚴寒,翻過川中的重重大山……石油精神的火炬越燃越旺。從鐵人王進喜喊出“石油工人一聲吼,地球也要抖三抖”那一刻起,“苦幹實幹”“三老四嚴”的石油精神便根植中華大地,融入每一個石油人的血液裡。

以“苦幹實幹”“三老四嚴”爲核心的石油精神在石油戰線激盪起深沉而有力的迴響。2019年,習近平總書記致信祝賀大慶油田發現60週年時指出,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已經成爲中華民族偉大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長慶油田傳承石油精神,將“愛國、創業、求實、奉獻”融入國有企業血液裡,並不斷汲取現代企業發展的先進理念,形成了以“攻堅啃硬、拼搏進取”爲精髓的長慶石油人自己的“磨刀石”精神。

50年前,數萬名長慶石油工作者、復轉軍人“跑步上隴東”,拉開了在鄂爾多斯盆地尋油找氣的序幕。鄂爾多斯盆地北部是荒原大漠,南部是黃土高原,生產一線工作條件十分艱苦。長慶油田開發的“三低”(低滲、低壓、低丰度)油氣藏,含油氣層位的岩石緻密程度高,被稱爲滴水不進的“磨刀石”,外國專家認爲沒有經濟開採價值。如何把油氣資源從“磨刀石”裡“擠”出來?一批又一批長慶石油人投身火熱的會戰大場面,一次又一次向地層發起攻堅戰,不斷挑戰低滲透油氣藏勘探開發極限,推動長慶油田從名不見經傳的小油田成長爲全國產量最高的氣田

50年來,一代代長慶石油人堅守崗位不鬆勁,攻堅啃硬不言苦,爲保障國家能源安全接力奮鬥。家裡三代都是石油人的崔哲,他80多歲的爺爺崔文儒回憶:“當年三塊石頭支口鍋,熬些稀粥啃點幹饃就已經是美食了。”崔哲的父親崔立權回想1975年參加長慶大會戰時的情景:“那時候巡井,遇到風沙就成了泥人,鼻孔裡全是土。”聽着石油故事長大的崔哲,大學報考的第一專業就是石油工程,畢業後又義無反顧回到油田工作。

50年來,長慶石油人堅持在“磨刀石上鬧革命,低滲透中鑄豐碑”,相繼探明和發現了4個10億噸大油區和4個萬億方大氣區。石油勘探連續9年新增探明儲量超3億噸,累計探明石油儲量55.83億噸。天然氣勘探連續13年新增探明儲量超2000億方,累計探明天然氣儲量3.8萬億方。河套盆地鬆5井達到日產62.6方的高產油流,打破了該區域40年勘探找油久攻不克的局面。慶陽氣田的發現改變了隴東革命老區近50年有油無氣的歷史。

50年來,長慶油田成功開發了35個油田和13個氣田,形成了低滲透、頁岩油、緻密氣經濟有效開發模式,原油產量在“十二五”時期年均增量超130萬噸,“十三五”時期在2300萬噸基數上持續攀升;率先攻克了我國緻密氣開發難題,實現了5.24萬億方緻密氣儲量的有效動用,建成了國內首個400億方大氣區;擔負起承接中亞和西部氣源、儲氣調峰、安全穩定供氣的中心任務,向首都北京等40個大中城市供氣,惠及居民4億多人。

精神的力量是無窮的。2013年12月22日,長慶油田年產油氣當量跨上5000萬噸歷史新高,“西部大慶”如期建成。從2013年到2019年,長慶油田實現了年產油氣當量5000萬噸七連勝。繼2019年油氣當量突破5700萬噸後,2020年底油氣當量實現6000萬噸,在我國建成油氣當量最高的油氣田,創造了低滲透油氣田開發的世界奇蹟,爲國家能源安全提供了堅強保障。

手握科技“金剛鑽” “磨刀石”上秀絕技

被譽爲“聚寶盆”的鄂爾多斯盆地有着豐富的油氣資源。位於鄂爾多斯盆地的長慶油田勘探開發區域,是世界上典型的“三低”油氣田,勘探開發是個世界級難題。

鄂爾多斯盆地地底油氣資源怎麼形成、丰度如何、集中分佈在哪裡?長慶油田彙集國內知名專家,針對低滲透緻密油氣富集問題進行反覆論證,摸清了整個盆地油氣聚集成藏規律,回答了爲什麼“磨刀石”中蘊藏着如此大規模的油氣資源,破解了油氣藏勘探開發的奧秘,從化學分子中牽出了一個個大油氣藏。

基礎研究不斷豐富和油氣理論不斷創新,驅動了思想解放,推動了勘探突破。侏羅紀古地貌成藏理論的建立,促進發現馬嶺等侏羅系油田,支撐了長慶油田最初20年的發展;三疊系三角洲成藏理論的形成,推動找到億噸級安塞油田和3億噸靖安油田;奧陶紀古地貌成藏理論的創立,助力勘探發現儲量3000億立方米的靖邊大氣田。資源找到後,要從被稱爲“磨刀石”的儲層裡開採出油氣資源談何容易?滲透率小於1個毫達西的油藏就已是超低滲透油藏,但鄂爾多斯盆地的油層更爲緻密,大量儲層甚至低於0.5毫達西乃至0.3毫達西,是國內外罕見的非常規油藏。面對這些“先天不足”,唯有技術創新才能闖出一片天地。

“壓裂、井網優化和注水,共同構成了長慶油田提高單井產量的三大法寶。”國家科技進步獎獲得者、從事壓裂工作30多年的趙振峰提出:“就像踢足球,壓裂是臨門一腳,發揮着關鍵作用。”他帶領壓裂團隊,自主研發出成百上千個適用壓裂技術、工藝和工具,硬是將油氣資源從地宮中“壓”出來,一舉打破了國外專家關於低滲透油藏“沒有經濟開採價值”的斷言,爲長慶油田持續高效開發奠定了堅實基礎。

隨着勘探開發程度的加深,技術需求也越來越高。長慶油田聚焦“卡脖子”難題,加快科技創新,打造增儲上產核心利器,着力攻堅低滲透油氣田勘探開發技術。先後探索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油氣勘探開發技術系列,超前注水、水平井開發、體積壓裂、一體化集成橇裝、智能化設備等技術和工具的創新應用,助推“三低”油氣藏開發取得重大突破。“十三五”以來,長慶油田獲省部級科技獎80多項,“5000萬噸級特低滲透—緻密油氣田勘探開發與重大理論技術創新”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近年來,世界上非常規油氣開發異軍突起,長慶油田將目光聚焦在頁岩油、緻密氣的有效開發利用上。2019年9月,經過10年持續科技攻關,特別是近3年勘探開發理念不斷創新和關鍵技術取得突破性進展,長慶油田在甘肅慶城發現了國內最大的10億噸級頁岩油大油田。慶城大油田的發現,標誌着我國在非常規石油勘探領域獲得重大突破,必將引領我國頁岩油勘探開發新方向。

從年產油氣當量2000萬噸到6000萬噸,長慶油田緊緊依靠科技創新,推動企業生產效益持續提升。充分吸收國內外現代信息技術、移動互聯網和智能技術,整合集成鑽井、錄井、測井、試油氣、分析化驗、油氣生產等19個類別的基礎數據2億多條,介入一線值守、現場安全預警管控、員工遠程智能培訓、手持移動工具辦公等多個領域,攻關形成了6大系列25項數字化主體技術。率先加大機器人和無人機等物聯網配套技術的研發應用,推進油氣田無人值守技術應用,構建了新型“中心站+無人值守站”扁平化管理模式,先後建成油氣田無人值守站1500餘座、中心站400多座。

深化改革破解難題 管理創新激發活力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發揮國有經濟戰略支撐作用,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內容。隨着發展提速和規模擴展,長慶油田大而不強的問題突顯,深化改革刻不容緩。

近年來,在中國石油集團公司黨組的統一部署下,長慶油田把石油精神內嵌到油田改革發展各個環節,把精神的力量注入到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推動企業改革持續往深裡走。按照“業務主導、綜合統籌、分類實施”的原則,進一步擴大企業經營自主權,加快推進剝離企業辦社會職能,平穩有序實施“三供一業”分離移交和醫院重組改制,按期完成了國有企業分離辦社會職能等改革任務。

按照中國石油集團公司“三項制度改革”工作要求,制定科學合理的機構編制調整實施方案,穩妥實施組織機構調整和業務整合,提升了管理效能。開展公司機關“大部制”改革,推行大科室和多業務複合型崗位,壓減機關科室28個;持續優化調整業務結構,形成了油氣主營業務70%、生產輔助業務20%、後勤保障業務10%的“721”業務格局,“油公司”模式業務佈局基本成型,油氣主營業務優勢更加突出。通過實施業務“歸核化”,共計3萬餘人轉崗至油氣主業,油氣主業從業人員佔比達77%,實現了集約高效發展。

作爲長慶油田整體開發中“邊角料”的綏靖油田,後備儲量嚴重不足,噸油成本指標居高不下,一直在全油田排名靠後。今年以來,本着“精幹主業、優化輔助、清理規範”的原則,按照生產區域“小場站無人值守、大場站少人監控”的思路,通過“大工種”建設將中心站崗位由13個整合爲5個。截至目前,綏靖油田中心站數量由改革前的36個削減到24個,中心站平均管理油水井數由177.5口上升到229.7口,油田效益和管理效率明顯提升。

爲從根本上保證油田的高質量發展,提高油田在國內外不同領域的核心競爭力,長慶油田通過打破傳統組織構架,打造新型“油公司”運行機制;通過油氣業務同採同管,建立區域性一體兩翼運行新模式;通過對緻密油氣開發、老井低效井穩產、伴生氣利用等重點工程實施項目管理,以及在員工隊伍建立行政技術兩條晉升通道等改革舉措,激活了企業高質量發展的一盤棋。長慶隴東頁岩油開採採取大平臺、叢式井、工廠化作業的模式,實現了多專業和工序流程再造,提升了作業效率,降低了生產成本。

2020年伊始,面對油價暴跌疊加新冠肺炎疫情衝擊,長慶油田大而不強的特徵更加明顯,原油、天然氣折舊折耗分別佔各自完全成本的44.8%和48.5%,實現完全成本硬下降面臨新的嚴峻挑戰。爲此,長慶油田制定提質增效專項行動方案,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結果導向,對提質增效目標進行細化分解,形成具體可行的責任清單、實施路線圖和進度時間表。長慶油田鎮287區塊瞄準人員費用和運行成本兩大“出血點”,將產量任務和成本效益整體承包,人均管理井數由2.3口提高到8.5口,勞動生產率提高291.3%,噸油完全成本下降8.7%,實現了員工貢獻與收入、企業成本與效益的有機統一。

正是依靠石油精神持續深化改革,長慶油田完成一次又一次蛻變,開啓了發展新徵程。

築就綠色萬里長城 美化鄂爾多斯盆地

長慶油田橫跨陝、甘、寧、內蒙古、晉五省區,油田所在地生態環境脆弱,再加上低產低效井多,油氣上產壓力大,油氣開採與環境保護存在矛盾。但長慶油田創新發展思路,實現了能源開發與環境保護雙贏。

石油精神喚醒責任意識、激發擔當精神。“寧可少產油,也要確保環境安全。”爲了有效守護黃河的生態環境,近年來長慶油田先後投入數億元資金對2000多口廢棄井實施了徹底封堵,控制了入黃泥沙。同時,投入近4億元用於油氣產能建設植被恢復和生產場站綠化,栽種上萬畝樹林,防止黃河流域水土流失。目前,建成清潔文明井場8000餘個,綠化覆蓋率達到35.4%。

長慶油田始終將生態文明建設融入油田高質量發展戰略,堅持“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建設了“三防四責”體系,即油氣泄漏預防“三道防線”和公司、廠處、作業區、班站“四級責任”。爲保護生態環境,公司不斷完善生產區域黃河流域生態環境治理保護體系,先後關停退出位於自然保護區、水源地的油水井和配套設施,在9條河流共設置38道攔油壩。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陝北黃土高原,在延安市40餘萬人唯一的飲用水源地——王窯水庫,長慶油田投資修建6道攔污閘、6座攔污壩,通過“閘壩結合、節節設防、採取措施、主動應對”,消除各類安全隱患,堅決杜絕污染事故的發生,確保延安市人民羣衆飲用水安全。“過去夏季雨水多的時候,我們沿河的羣衆很不安全,出行也不方便,現在有了這座攔污閘,雨水再多,我們也安心了。”家住六號閘附近的村民楊煒由衷地說。

長慶油田堅持清潔生產、環境友好,創造性地開展“三廢”處理技術攻關。在蘇里格氣田,“泥漿不落地”工藝實現了經處理後的泥漿、廢液水等無害物質的回收再利用,徹底消除了潛在的環保隱患,讓1000多個井場獲得了“清潔文明井場”稱號。大力推廣伴生氣綜合利用,累計建成並投運輕烴廠、混烴站各21座,年回收伴生氣10億立方米,減排二氧化硫3500噸。同時,通過採購數百臺設備,將每天1億立方米的採出水100%精細淨化,讓地層喝上“純淨水”。

昔日黃沙漫天的不毛之地已成爲各種野生動物和瀕危植物的“家”。今年5月,200多隻蓑雨鶴來到沙漠的草甸。而不遠處,長慶油田蘇南氣田黃色的採氣管線蜿蜒向前。爲保護蓑雨鶴棲息地,長慶油田連續9年調整氣井部署,儘量避開溼地或植被生長較好的地帶,已先後避讓井叢12個,涉及100餘口氣井。蘇南C1站附近的牧民旺德尼布用樸實而不太流利的普通話講道:“自從我們周邊有了氣井,樹多了、草多了,現在連鳥都多了,通了電,修了路,我們牧民生活水平也提高了。”

建一個油田,美一方山川;建一座工廠,留一片綠色。如今的長慶油田,是一個將綠色作爲主色調的生態油田,每年給高原大漠新增綠地300萬平方米以上,油區綠化面積從85%提高到95%。在隴東油區,建成“中國石油長慶林”、教子川流域“長慶碳匯林”等生態環保林70多萬畝。在陝西榆林,氣田生產區域沙化土地治癒率達到93%,毛烏素沙地迎來天藍地綠、草長鶯飛。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描繪了“十四五”及更長時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宏偉藍圖,極大地激發了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奮鬥熱情。走在新時代的偉大征程上,長慶石油人將繼續弘揚石油精神,主動扛起“我爲祖國獻石油”的使命擔當,勇當保障國家能源安全排頭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