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志堅/本土疫情強勢襲來 就從「這點」亡羊補牢!
未知感染途徑的社區傳染疫情再起,稍微恢復正常的生活,又開始緊繃起來,餐廳、會展、婚禮、大型集會的舉辦者,都是欲哭無淚。已經籌備到一半的暑假營隊活動舉辦者,也在煩惱擔憂。
疫情無情,大家都能體諒,現在絕對不是惡意批評攻訐的時候,但亡羊必須補牢,也不宜固守舊規,正視防疫的可能漏洞,纔是防疫的務實之道。
▲政府目前成立多點快篩站。(圖/記者林敬旻攝)
重回無本土相當艱難
經過了一年多的疫情洗禮,各界應該都體認到了幾個事實,一是受感染者初期的陰性不代表未來不會是陽性,而且確實存在有可傳染他人的無症狀或輕微症狀感染者,以及十四天的隔離期滿之後仍有可能繼續帶有病毒。
面對這個難以對付且不斷變異的新冠病毒,要如何讓臺灣重回無本土疫情的環境,確實是個艱難任務,需要大家共同努力。
防疫的第一層,是避免近期有境外旅行史者將新冠肺炎病毒帶入社會。首先需要檢討的地方,是邊境隔離期滿之後,是否應該需要採檢?目前的做法是隔離期滿後,並非所有人都需要採檢。而是符合特定條件,才需要採檢。
但在公佈的境外移入個案中,卻經常出現這樣的描述:「持有搭機前3日內檢驗陰性報告,入境後至防疫旅館檢疫14日,檢疫期滿數日後,至醫院自費採檢確診。」
無症狀感染者
這樣的個案描述,清楚的說明了個案之所以會被檢出,是因爲工作單位(僱主或任職公司)要求上班前自費檢驗一次,才發現早已被感染。如果單純相十四天檢疫就夠了,沒有要求自費檢驗,這個個案就會成爲社區內的無症狀感染者。
當然,這個個案是否會傳染給別人,是個公共衛生課題,但絕對是個社區感染的風險因子。因此,隔離期滿後的自費或公費強制檢驗,是需要考慮的。
但過去經驗也已知悉,陰性檢驗結果不代表一定沒有病毒,只是暫時仍未檢出。接觸到這些近期有境外旅行史的人,則是防疫的第二層。包括航空業、隔離旅館、醫療從業人員,或是接觸到剛入境者的人,都可能接觸到這些從境外移入的無症狀感染者。
▲有些境外移入個案是無症狀患者。(示意圖/指揮中心提供)
應儘量提高篩檢能量
這些人若有疑似症狀時,都應該採檢。部桃與華航這兩次的羣聚,如果在第一時間加強採檢這些已有症狀的從業人員,都有可能提前發現,儘早中斷疫情傳播。
因爲疫情已經出現潛在的社區傳播鏈,因此防疫的第三層,是長時間在密閉空間內接觸他人的從業人員,或經常與他人進行人際接觸者,這些人若遇到明顯疑似症狀時,應該儘量篩檢。
宜蘭室內遊樂場與新北市民間社團成員的個案,就是醫師提高警覺,而提前避免大規模社區感染。如果沒有這兩位醫師,這幾個個案,就可能被視爲是感冒,而在社區中繼續傳播。遇有疑似症狀時,詢問病患的職業與生活型態,遇有疑慮,就可採檢,無需旅遊史或接觸史,或許可以儘早阻止社區傳播。
▲遇有疑似症狀時,醫師詢問病患的職業與生活型態,遇有疑慮,就可採檢。(圖/達志/示意圖)
因爲僞陽性與僞陰性的問題,以及篩檢成本的考量,普篩不會是選項。從統計學的角度,或從科學的角度,普篩本來就不適宜。但這不代表不需要擴大采檢,有嚴重疑慮的時候,就應該採檢,而非僅限於旅遊史。
部桃醫護、防疫旅館、室內遊樂場員工,都沒有旅遊史,但也都感染了新冠肺炎病毒。如果提前採檢,提早發現,就可抑制社區傳染。
在全民都打疫苗之前,適當增加採檢數量,儘快找出社區內的傳染途徑,並中止社區的不明感染源疫情傳播,是大家最大的期盼,也希望疫情早日平息,大家能回覆正常生活。
熱門點閱》
► 「準三級」疫情來勢洶洶 因應策略應更需集思廣益(陳宜民、郭樓惠)
► 林靜儀/後疫情時代 臺灣下一步
► 社區染疫風暴襲來 面對病毒、新疫情 臺灣要有新防疫(黃韻如、詹長權、鄭如韻)
●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