途牛遭遇“中年危機” 三季度仍未爬出虧損泥潭

(原標題途牛遭遇“中年危機” 三季度仍未爬出虧損泥潭

日前,途牛旅遊網(以下簡稱“途牛”)公佈了截至2020年9月30日未經審計的第三季度業績報告報告期內,途牛淨收入1.235億元,同比下降85.5%,環比增長263.11%;淨虧損爲6205.6萬元,上年同期淨虧損1262.1萬元。

“隨着國內旅遊的復甦,我們很高興看到三季度公司的收入在逐步恢復。”途牛旅遊網CEO於敦德表示,“疫情帶來了挑戰,也帶來了機會,整體加速了旅遊產品服務升級。短期來看,公司仍將重點放在國內旅遊市場上,出境旅遊仍然具有不確定性。”

途牛等老牌OTA平臺不但有“疫情影響”的近愁,還有遠憂。艾媒諮詢集團CEO張毅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在線旅遊網站用戶需求和流量入口發生了根本性變化,90後用戶對途牛等老牌OTA平臺並不感冒,這些網站可以說正在遭遇“中年危機”。

收入銳減

從收入構成來看,途牛收入主要由兩部分構成:打包旅遊及其他收入。報告期內,途牛的打包旅遊產品收入8641.3萬元,同比下降88.43%,環比增長587.84%。下降主要是由於受疫情的影響,出境遊目的地收入下降。

三季度,途牛其他收入3713.2萬元,同比下降64.77%,環比增長73.02%。該板塊收入下降亦是由於受疫情的影響,導致保險和金融服務收入的下降。

另一方面,途牛在報告期內採用高節流模式。公司的費用支出1.278億元,同比下降70.8%。其中,研究和產品開發費用爲1600萬元,同比下降75.1%;銷售和營銷費用4990萬元,同比下降79.2%;管理費用爲6980萬元,同比下降49.6%。

降低費用支出是減少虧損最有效的手段,一位行業分析師對記者表示:“無論是從收入,還是從虧損額度來看,途牛三季度都呈現正向環比增長,報告期涵蓋了國慶節和中秋節的雙節假期,國內羣衆旅遊熱情高漲,旅遊行業確實有復甦跡象。”

根據文化和旅遊部數據中心數據,“十一”八天長假期間,全國共接待國內遊客6.37億人次,按可比口徑同比恢復79%;實現國內旅遊收入4665.6億元,按可比口徑同比恢復69.9%。國內羣衆對旅遊的熱情,也體現在途牛GMV(成交總額)上,比較突出的是,三季度公司定製遊GMV環比增長超800%。

截至2020年9月30日,公司擁有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受限制現金及短期投資16億元。途牛表示,疫情已經對公司第三季度的業務運營現金流產生了負面影響,這一影響可能會持續下去,但公司擁有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足以滿足公司在今後一年中正常業務所需週轉資金和資本支出。

途牛預測,2020年第四季度淨收入爲1.128億元-1.354億元之間,較去年同期下降70%-75%。

變革迫在眉睫

據Analysys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在線旅遊交易規模首次突破萬億元規模,達到10866.5億元,同比增長11.4%,增速有所回升。而在線旅遊業已經形成以攜程系、阿里、新美大美團)三大實力選手角逐的格局。

“雖然是攜程系中成立較早的平臺,但由於缺乏核心競爭力,途牛目前處在行業底層位置。”上述分析師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途牛的經營策略過於保守陳舊,已經在日新月異互聯網市場上掉隊了。

張毅也認爲,儘管國內旅遊行業正在復甦,但途牛的前景並不樂觀。旅遊行業洗牌仍在繼續,新生代用戶的迭代對產品創新的需求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70後-80後習慣使用老牌OTA平臺,而95後更偏愛美團等新興平臺,新生產品正在替代老OTA平臺,從過去幾年的數據來看,疫情只是途牛業績下滑的原因之一,但不是根本原因。”

艾媒諮詢數據顯示,2019年,前三大景區門票預訂平臺的門票交易量規模佔比近九成,其中美團憑藉強大售票能力,佔據頭部位置。除了平臺對景區的展示功能外,可以看到用戶在選擇線上購票和平臺時都更看重客服售後的質量,這也是平臺在景區門票業務上提升用戶體驗的重要原因。

艾媒諮詢分析師認爲,隨着“吃住行遊購娛”全域旅遊消費的興起,出於對便利的追求,遊客將更偏好用手機獲取一站式服務。

“現在很多年輕人,恐怕都沒聽說過途牛。”張毅表示:“途牛應該做出一些改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