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揭密》印軍規模號稱全球第4 戰力遭陸蔑視的3大因素

印度軍隊種姓制度人員素質提升與內部團結的最大障礙。圖爲印度軍隊準備進行閱兵彩排。(圖/美聯社

印度的閱兵典禮上非常知名的摩托車特技表演,是非常重要的項目,但在其他國家卻引來不少嘲笑。(圖/網路

印度自古以來因多元化種族、宗教而成爲一個龐大而紛亂的國家,在南亞大陸又具有地理上的先天優勢,沒有強大的鄰國威脅其安全,使得印度的國防建設顯得大而無當。其武器採購兩極化嚴重,種姓制度致使部隊素質難以提升,又不重視後勤訓練,大大影響其部隊戰力印軍1962年遭解放軍完敗後,大陸就再也瞧不起這個部隊規模與人口數量都與之相當的南亞大國。

誠如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林民旺教授所稱,打仗不是印度人專長,和平纔是。印度雖然有號稱全球第3大的130餘萬人常備兵力,與全球第4的武器裝備數量,還自詡爲「南亞霸主」,卻在國際的印象中與軍事強國搭不上邊。

印度現有武器裝備水準並不差,其空軍擁有蘇-30MKI、陣風等先進的歐系俄系戰鬥機戰機總數約600~800架,其他各種軍機約2000架;陸軍則擁有T-90坦克近千輛,3000餘輛包括T-72、T-54/55等各型坦克及少量阿瓊坦克與英國常勝者坦克。這些購自外國的武器與國產武器呈現嚴重兩極分化狀態,對外軍購時多數受政治影響,追求新奇與名氣,而高價武器滿足了面子,卻無法滿足需求,造成大部份部隊仍使用二戰時期的老舊武器,品項規格太過複雜,無論在使用上與後勤維護上都有極大難度。

邊境衝突會動用到的空軍爲例,在600~800架戰機當中,其妥善率大約只維持6成,也就差不多約400架。其中又大部份部署在與巴基斯坦邊境,以此規模也大約只能與總軍力規模小得多的巴基斯坦打個平手。大陸的專家分析指出,如果連巴基斯坦都只能打平,萬一對上中國大陸,其結果不問可知。

陸軍部份,印度經常宣傳其俄系裝備的坦克部隊,又以T-90坦克爲主力,但其實印度T-90是T-72的改良版,不是俄製的自用版T-90,性能差距很大。火砲部份多數是牽引火砲,數量也太少,加上這些裝備有嚴重代差維修保養上困難不小。

至於士兵素質與訓練,主要受限於兵役體制不合理。部隊數量雖很龐大,但仍處於半摩托化、半機械化的狀態,部隊資訊化則因基礎設施及人員訓練不足,幾乎沒有任何建樹

印度兵員素質無法提高最主要是來自於種姓制度,目前採取的募兵制,服役年限17年,但因種姓制度嚴格,使得高種姓者則多數不願當兵,低種姓兵源雖多卻升不上去,合格軍官極爲短缺,高級的技術與戰術訓練人才不足的現象非常普遍,種姓制度同時也嚴重影響部隊的團結。

除了武器與部隊素質之外,後勤保障也是作戰時極重要因素。目前印軍基層據稱光是步槍子彈種類、口徑就多達十幾種,武器管理與人員訓練都非常吃力。尤其到了偏遠與交通困難的邊境地區,後勤保障、醫療衛生條件都是影響戰力重要因素,數十年前以數倍兵力對抗解放軍卻招致大敗,後勤不足是最重要因素之一。

總之,印度的軍事實力表面看起來規模不小,但實力卻與表象差距極大。在裝備問題、部隊結構與後勤保障等3大因素上,又缺乏足夠訓練或實戰經驗,要形成足夠戰力應對解放軍,恐怕是難上加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