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揭密》傲慢又惱人的阿三哥:陸對印度開戰爲何人人叫好?
中印邊境的解放軍部隊,在拉達克雙方對峙班公湖河谷上漆上「大好河山,寸土不讓」大字,表明保護領土的決心。(圖/微博@國防時報)
印度對外透露大陸已在兩國邊境部署了大量的部隊與武器,但印度與大陸都沒說的,是印度在邊境也集結了數量更多的部隊。雙方開戰的意志顯然落差很大,印方想趁大陸之危佔點便宜,但在大陸則是一場領土與國家威望之爭。若以實力而論,軍事力量較弱的印度正面臨嚴重疫情衝擊,大陸反而是處於疫情後的經濟復甦。未來是否開戰,中方掌握較多的主動權,但真正的大局還是美中關係,美中關係只要趨緩,印度就會知難而退,若美中仍緊張,大陸可能會再次教訓印度。
大陸對印度從半世紀前打了一仗之後,就從沒把印度人當作真正的對手。一方面是看穿印度政界急功近利、貪小便宜與趁火打刧的劣根性,另一方面是其內部民族與宗教問題紛亂,國家很難團結。上次1962年的中印之戰前,中共《人民日報》曾評論過印度的對外擴張政策:「我已經侵佔的地方是我的,我想要侵佔的地方也是我的。昨天我可以侵佔你一寸,今天就侵佔你一尺。」一些大陸專家對印度的評論更認爲,印度對外政策的特點是「無賴、兇殘、持久」。
這次中印從6月中發生衝突後,雙方經過多輪會談,一度曾達成部隊後撤與避免接觸的協議,但不到幾天就被打破,雙方几乎毫無互信可言。印方根本不打算放過美中關係緊張的大好時機,大陸也很清楚印方不會遵守協議,雙方對彼此都沒有信心,持續地往衝突點增兵。9月7日再發生一場衝突,雙方都鳴槍示警,情勢已然沒有轉寰餘地。
印軍從5月以來已陸續往邊境增加部署,通往拉達克的兩條主要公路有大量軍車運送人員與物資。6月衝突後,談判持續了一個多月,但往邊境增的動作不曾停止,近日雙方既已動用了熱兵器(開火),印軍高層更公開表示要在邊境進行過終的部署。據非官方的消息稱,印方運送了約20萬的部隊前往拉達克地區,陸方則約有5萬解放軍集結,雙方部隊人數比例大約是4:1。巧合的是,1962年那場中印戰爭雙方動員的部隊也差不多是這個比例。
進入10月之後,氣溫會逐漸下降,尤其在3至4千多公尺的高山, 風雪一來氣溫可以驟降到攝氏零下20度以下,屆時部隊要面對的主要敵人是天氣,而且酷寒的威脅還會延續到明年春纔會逐漸緩解,這段時間正是對部隊訓練與後勤能力的嚴酷考驗。
對印度而言,要在渺無人煙的高山上多佔幾個的前沿哨所,犯得着動員這麼多人花這麼大力氣嗎?顯而易見的,印軍往前多建立幾個哨所是爲談判建立基礎點,對峙點周邊集結大量部隊,則是爲後續談判壯大聲勢,用來向對手施壓。只要美中關係持續緊繃,印度主政者就不會放過這個機會,要從大陸手中搶幾塊肥肉,做爲在國內政治的資本。
對大陸來說,從半世紀前打過一仗之後,印度數十年來一直是拉攏美蘇(俄)來與大陸抗衡,只要大陸與美國或周邊國家出現矛盾,印度常是首先跳出來對大陸趁火打刧的國家,這可能是要報半世紀前戰敗的舊仇,也可能是想要與中國大陸在亞洲爭奪未開發國家霸主的心態。印度國內的政治人物,也經常拿中國大陸當假想敵,經常灌輸人民「打倒中國就可以在亞洲稱霸」的觀念。
有些研究印度的專家發現,2017年美國在韓國署薩德導彈引發美中韓關係緊張,印度就在印中邊境的洞朗地製造邊界駐軍紛爭;2016年南海國際仲裁案時,美軍的南海航行自由政策,印度也積極參與。就更別說上個世紀大陸的3年大饑荒(1959~1961)後,印度馬上挑起邊界糾紛,引發了1962年的近代首次中印戰爭。大陸也因此認定印度如芒刺在背,半世紀前教訓了一次,現在可能需要再教訓一次。
總之,印度結合西方強權在亞洲對抗中國大陸的大戰略,1962年的印度領導人尼赫魯如此,半世紀後的莫迪也差不多。中印會不會開戰,除非擦槍走火,大陸認爲主動權還是在自已手上,美中關係的走向影響尤其大,因此若無意外事件,會不會動手可能還得看美國大選的結果纔會比較明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