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三換副總,核心人員流失近半!捆綁華爲的華智股份二闖IPO仍敗
導讀:華智股份IPO是否真因業績的穩定性而再度受挫,目前尚未能得以確認。但可以肯定的是,僅華智股份此次IPO在“合規性”上,便有多處待榷之處,尤其是其管理團隊和核心技術團隊的穩定性上,可能就足以讓監管層一再推敲斟酌其IPO是否符合上市的相關硬性要求。
本文由叩叩財訊(ID:koukouipo)獨家原創首發
作者:何卓蔚@北京
編輯:翟 睿@北京
幸運女神終究還是沒有眷顧華智機器股份公司(下稱“華智股份”),時隔兩年半後,其IPO上市之旅又重蹈當年的覆轍,再度鎩羽而歸。
2023年12月28日晚間,在華智股份和其此次IPO保薦機構民生證券的申請下,深交所正式宣佈了終止對其上市審覈的決定。
在此之前的半年時間中,華智股份正積極尋求深交所主板上市的機會——2023年6月29日,華智股份正式向深交所遞交了其主板IPO上市的有關申請並獲得受理,雖然在不到一個月後的7月25日便獲得了深交所的首輪問詢,但六個月時間過去了,華智股份不但遲遲沒有披露回覆意見,取而代之的則是一份主動撤回相關上市材料的申請。
這是相似的“悲傷”結局在華智股份身上的第二次上演。
早在2020年7月,註冊制剛剛在創業板實施推行之初,華智股份便曾迫不及待地拉開了其籌謀上市的佈局,當月底,深交所便受理了華智股份劍指創業板的首次IPO闖關申請。
途經兩輪問詢反饋後,2021年6月22日,華智股份的創業板上市之行突然被戛然叫停。
與兩年半後今時今日的境況相似,彼時華智股份也同樣是以主動撤回申請材料的方式放棄了IPO的繼續推進,陪伴在華智股份身邊爲其該次創業板上市保薦護航的也同樣是民生證券。
作爲一家專業從事能源類產品的電子製造服務商(EMS),據華智股份最後一份公佈的IPO招股書(申報稿)稱,其主要產品類型包括網絡能源類和光伏能源類產品,廣泛應用於光伏系統、儲能系統、通信基站、數據中心、新能源汽車充電樁等領域,覆蓋了光伏發電、儲電、變電、充電、用電等全產業鏈的電力電源產品,主要致力於爲客戶提供差異化和多樣化的電子製造服務,包括工程技術支持、供應鏈管理、生產製造和產品測試等整體解決方案。
“兩年半前,華智股份首次闖關創業板時,最終不得不以主動終止告吹,主要原因還是因爲業績的問題。”一位曾接近於華智股份的知情人士在得悉其二闖A股上市失敗後,向叩叩財訊回憶道。
當年受下游客戶的採購影響,2020年中,華智股份出現了業績的大幅下滑,尤其是在2020年的最後幾個月中,華智股份甚至出現了虧損,這大大影響到了其上市的推進。
“因2020年的業績出爐後,華智股份才發現不僅比自己預測的更低,且已經全然不能滿足創業板上市的業績要求,於是在眼看2021年中,業績同樣未有起色的前提下,華智股份首次闖關上市於是不得不以遺憾告終。”上述知情人士補充道。
這家對華智股份業績起着決定性作用的下游客戶便是全球領先的信息與通信技術解決方案供應商——華爲技術有限公司(下稱“華爲”)。
華智股份雖稱自己的主要產品廣泛應用於光伏系統、儲能系統、通信基站、數據中心、新能源汽車充電樁等領域,但其主要客戶僅有兩家。
除了動輒爲其提供營收佔比超過50%的華爲外,華智股份對Vertiv Holdings Co(下稱“維諦技術”)的依賴也同樣堪稱緊密——2020年至2022年中,華智股份來自於華爲與維諦技術的營收皆達到了其當期總額的99.6%以上。
在華智股份大客戶的榜單上,華爲與維諦技術也時常輪番坐莊其第一大客戶之席。
在2021年6月因業績問題遭創業板拒之門外後,經過兩年時間的沉浮,華智股份之所以能在2023年重啓IPO計劃並將目標擡高至上市門檻更高的深市主板,這與2022年中,華爲和維諦對其的鼎力加持密不可分。
據叩叩財訊獲悉,在撤回首次IPO申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中,華智股份的業績實則一直未有起色,在最初的一年多時間裡,其利潤規模甚至都難以回到2017年時的光景。直到2022年,隨着華爲和維諦突然大幅加碼對其的採購,這才使得華智股份迎來了基本面大幅回暖的拐點。
據華智股份此前公佈的財務數據顯示,2022年,其錄得營業收入8.19億,同比增長47.3%,對應扣非淨利潤也從上年同期的4570萬一舉突破過億規模達到了1.02億。
也正是有了2022年業績的爆發,這纔有了此番華智股份二進宮A股欲放手一搏主板上市的決心。
但終究華智股份還是未能一雪前恥。
“可能還是因爲業績的問題。”上述曾接近於華智股份的知情人士分析認爲。
據目前實施的《首次公開發行股票註冊管理辦法》(下稱“《註冊管理辦法》”)明確規定,主板突出“大盤藍籌”特色,重點支持業務模式成熟、經營業績穩定、規模較大、具有行業代表性的優質企業。
“在過去幾年中,華智股份雖在2022年中迎來了業績的爆發,但整個IPO報告期內波動非常大,難以符合業績穩定的要求,且其對華爲、維諦的依賴過大,客戶過於集中,經營的風險也與‘大盤藍籌’的定位或不符。”上述知情人士認爲。
華智股份IPO是否是真的是因業績的穩定性而再度受挫,目前尚未能得以確認。
但可以肯定的是,僅華智股份此次IPO在“合規性”上,便有多處待榷之處,尤其是其管理團隊和核心技術團隊的穩定性上,可能就足以讓監管層一再推敲斟酌其IPO是否符合上市的相關硬性要求。
1)管理團隊的驚人更迭
不得不承認,近幾年來,比華智股份業績的波動更爲猛烈的是其核心管理團隊的變動,也很少有擬上市企業在IPO報告期內,出現如此多的董、監、高的人事變動。
2023年3月,也即是在華智股份即將重啓第二次IPO申報的前夕,其時任副總經理梅洪波便宣佈以個人原因辭職而去。
梅洪波的突然離職,讓原本就僅有三人的高管團隊只剩下了總經理蔣笑和另一位兼任董秘和財務總監的自然人陳露,其中蔣笑亦是華智股份的實際控制人兼董事長。
據華智股份的高管團隊設置顯示,多年來,其僅有設總經理和副總經理各一名,另有一名財務總監兼任董秘。
而梅洪波已經是自2019年以來第三位辭任華智股份的副總之人。
2018年9月,剛剛完成股份制改制的華智股份召開了第一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也就是在該次會議上,其實際控制人蔣笑被任命兼任華智股份總經理,同時聘任邢普潤爲副總經理,陳露爲董事會秘書,由此,三人組成了華智股份最初的高管團隊。
但僅僅一年之後,2019年9月,在華智股份正計劃首次衝擊IPO的關鍵時期,邢普潤突然決定辭去副總經理一職並華智股份中離職,彼時,邢普潤的離職原因也稱是個人原因。
2019年9月22日,在邢普潤離職後,接替其出任華智股份這一唯一副總經理一職的是自然人柯妹國。
據柯妹國個人履歷顯示,其爲2019年10月加入華智股份出任副總經理和董事一職,在此之前,其爲偉創力技術(長沙)有限公司、、偉創力製造(珠海) 有限公司總經理:。
柯妹國出任華智股份副總經理的同時,其也被華智股份認定爲核心技術人員之一。
在2020年6月華智股份向深交所遞交的創業板上市申報材料中,其是這樣介紹這位新任副總經理對華智股份的重要性的:“柯妹國從事 EMS(電子製造服務) 行業 20 多年,擁有豐富的行業經驗。加入公司後,致力於推動公司技術創新,特別是智能製造技術的創新和應用,參與了公司多個智能製造在研項目,涵蓋智能供應鏈、智能設計與製造、智能排產、智能車間、智能倉儲與物流、智能管理與決策等,協助公司進行信息技術與製造的全面融合和製造轉型深化升級”。
然而,就是這樣一位華智股份“費盡心思”引入的關鍵人才,卻在2020年11月,也即是其首次闖關創業板上市審覈的最關鍵時期選擇了步邢普潤的後塵,從華智股份中離職。
2021年8月,在柯妹國離職9個月,華智股份副總經理一職空缺近一年後,梅洪波才被聘任爲了公司新的副總經理。
誰曾向,僅僅一年多時間後,梅洪波也“掛靴”棄華智股份而去。
四年三任副總經理以驚人的速度紛紛離職,這也讓目前華智股份的高管團隊僅餘下了其實控人和一名董秘。
近年來,華智股份不僅有“流水的副總裁”,更有如“走馬燈”般的董事變動。
如果說2020年1月的那次董事人員調整是如華智股份所言般是爲“進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結構”而致,那麼接下來的三年內,僅5名成員組成的華智股份董事會中,便有4名董事在任期內離職。
2020年4月,時任獨立董事劉勇以個人原因離職,其也拉開了華智股份董事會成員頻繁變動的序幕。
2021年8月,兼任董事和副總經理兩職的柯妹國離職。
在柯妹國離職僅僅一個月後的2021年9月,華智股份原董事沈堅也以個人原因離職。
2023年4月,梅洪波在卸任副總經理的同時也請辭了華智股份董事一職。
與2020年初,也即是此次華智股份最新申報的IPO報告期初期相比,5名董事會成員中,僅有兩名還堅持在任,除了華智股份實控人蔣笑外,另一名爲獨立董事宮兆輝。
還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在管理團隊產生巨大變動的同時,同樣在此次IPO的報告期內,華智股份的核心技術人員也同樣流失不小。
在2021年1月22日華智股份於創業板上市時更新的最後一份IPO申請材料中,其認定的公司核心技術人員爲蔣笑、柯妹國、曹勁、肖永紅、王明洪五人。
但到了2023年6月華智股份再度申報深交所主板上市時,其公司的核心技術人員僅餘下了蔣笑、肖永紅、王明洪三人。
從事 EMS(電子製造服務) 行業20 多年,擁有豐富的行業經驗的柯妹國的離職,顯然無論是對華智股份在管理上還是研發上都可謂打擊沉重。
另一位在報告期內消失在華智股份核心技術人員名單中的自然人曹勁,據叩叩財經獲悉,其也是與柯妹國同期從華智股份中請辭的。
能被華智股份在2000餘名員工中認定爲核心技術人員,且排名僅在實際控制人和副總經理之後,曹勁的能力顯然也頗受華智股份認可。
同樣在華智股份早前申報創業板上市時的公開申請材料中,其稱曹勁從事電子行業也達20 餘年,擔任華智股份研發部總監的曹勁,“長期專注於 PCB 設計、射頻電路、儲能產品、大功率開關電源、視覺處理、大數據應用、機器人在智能製造中的應用等研究。入職公司後,利用自己的行業經驗爲公司的研發提出新的研究方向”。
從華智股份員工持股平臺中的持股份額來看,曾被認定爲其核心技術人員的柯妹國、曹勁對華智股份的重要程度也可見一斑。
東洲創富和東洲泰富是華智股份爲其員工所設的兩個專門持股平臺,此前,柯妹國則一度分別持有東洲創富和東洲泰富10.29%和15.04%的份額,在這兩個持股平臺中,柯的持股比例僅次於華智股份實際控制人蔣笑,而曹勁則在東洲泰富中持有6.22%的股份,在東洲泰富共計35名持股人中,持有份額位居第4。
兩個如此實力的核心技術人員的同時流失,對華智股份而言顯然並不可能是所謂的“影響不大”的。
據《註冊管理辦法》在第二章發行條件明文規定,申請IPO的企業需“主營業務、控制權和管理團隊穩定,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在主板上市的,最近三年內主營業務和董事、高級管理人員均沒有發生重大不利變化”。
2)對賭壓力壓境,出路何方?
與大多數擬IPO的“逃兵”一樣,如果不是難以爲繼,沒有企業願意主動終止上市的推進。
華智股份也是亦然。
連續兩次闖關A股IPO皆敗,華智股份同樣也不會輕易放棄繼續尋求上市的可能性。
“華智股份此次迫於自身或外部的情況,不得不做出調整融資計劃的決定,但其有上市對賭壓力在身,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便會看到其下一步的資本計劃。”上述知情人士坦言。
誠然,在上市對賭的限制下,諸多外部投資者也不會允許華智股份輕易放棄繼續重啓IPO的機會。
據叩叩財訊獲悉,在2021年華智股份創業板上市失敗後,在籌謀該次最新一輪主板上市衝刺時,其實控人蔣笑曾與多家外部投資機構及投資人簽署下了“對賭”協議,約定如果因任何原因本次首發上市申報後被勸退、被撤回、被終止審覈或未通過上市審覈,公司未能於 2025 年 12 月 31 日之前完成股票發行並在證券交易所 A 股 上市,或蔣笑喪失實際控制人地位,將可能會觸發公司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進行股份回購等特殊權利條款項。
作爲華智股份實控人蔣笑,共與高略智匯、杭州觀拾、華拓至遠伍號、華拓合富貳號、華拓至盈伍號等五家機構股東和一名自然人股東鄒曉丹簽署了上述上市對賭的“承諾”。
公開信息顯示,這5家投資機構和一名投資人目前共持有華智股份12.05%的股份,共計約1220萬股。
顯然,即便在2023年底再度上市以撤回材料終止,華智股份依然還是有時間來完成這一對賭的上市承諾。
“按照目前對賭的相關承諾要求,結合目前華智股份的自身實際情況,可能重新選擇創業板上市,是比較切實可行之路。”滬上一家大型券商的資深保薦代表人認爲。
據蔣笑與杭州觀拾、華拓至遠伍號、華拓合富貳號、華拓至盈伍號等四家機構簽署的“對賭”協議細節顯示,觸發其對賭失敗的“回購”條件之一爲“如果公司未能在 2025 年 12 月 31日前成功在深圳或上海證券交易所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上市”,這也就意味,如果不協商更改相關條款,華智股份將不會隨目前多家主板上市失敗企業的“備選”潮流選擇北交所。
“創業板的門檻比主板更低,其僅需要最近二年內主營業務和董事、高級管理人員均沒有發 生重大不利變化即可,而華智股份的管理層頻繁變動主要也集中在2021年,在時間點上,如果華智股份在2024年再啓IPO申報,則能剛好完美避開有關的上市瑕疵”。上述保薦代表人補充道,當然,這也是在需要以維持目前華智股份業績的持續性爲前提,“雖然距離承諾上市其還有足足兩年,不過在目前IPO收緊到不知何時的趨勢下,要完成從申報到最終的掛牌上市,對華智股份來說,其所做的每一步資本化抉擇都將不能再掉以輕心,更何況在此期間可能還有更多未知因素的影響”。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