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話】專欄:劉良升》兩邊都是家

1987年,開放大陸探親民衆前往紅十字會索取申請書。(蘇俊郎攝)

當時海峽兩岸的空中交通緣於政治因素,尚未有直航班機,必須經由第三地轉機方可。以我們所搭乘的港龍航空班機爲例,須先從臺灣高雄飛行到香港赤𫚭角機場,亦即所謂的第三地,再另由香港飛往大陸內地航班銜接,方可抵達目的地上海虹橋機場。所以每次往返兩岸轉機必然曠日費時,我們都要有在路上耗時近一天的心理準備

妻子和我在高雄國際機場票務櫃檯報到時,隔鄰正巧有一位老先生,跟我們是搭乘相同的港龍航班經香港前往上海。不過他老人家獲悉香港方纔啓用的赤𫚭角新機場設施完備,規模宏大,他單人獨行,人地兩生,多有顧慮。我聞訊當即自動請纓負責全程引路,即刻將老先生由送行的家人手中接下,並拍胸脯保證定能將老先生平安送至上海。由是,藉由這層機緣我們仨一路相隨,旅程中妻子和我也聆聽了老先生自身近半世紀的離散經歷

1987年期間,《中國時報報紙針對臺灣開放老兵赴陸探親的報導。(記者黃冠智攝)

老先生原籍江蘇常州,國共內戰時任職上海市政府。一九四九年四月底解放軍自江蘇江陰橫渡長江天塹之後,老先生歸鄉路已斷,只得隨國民政府隻身赴臺,從此與家人音訊杳然。後來老先生在臺灣「另」組家庭,育有兩女,定居在高雄鳳山。至於原來在老家常州的原配和兒子總算在分別約四十年左右,恰逢政府開放探親時的一九八七年前後,與老先生重新取得了聯繫。而對於老先生而言,海峽兩邊均是家人,手背手心都是肉,自此已退休的老人家更爲忙碌了,他有幸獲得海峽兩側兩組家人的諒解和支援,頻繁走訪「兩個家」。而這次適逢剛與臺灣家人共度春節,他正要到那邊的「家」一塊兒圍爐。老人家言談之間,在感謝家人大度和感恩老天爺憐憫之餘,還促狹地給自己下了一個註腳:「造孽啊!」

當我們一行安抵上海虹橋機場,提領行李準備通關時,老先生既高興又靦腆地表示,半個世紀前他「遺棄」在神州大地上的兒子會來接機。出關後不久,果不其然一位看似五、六十歲斯文男士,很熱絡地迎了上來,那份父子間的親膩互動,真情流露,未因四十年的「留白」而有所減損一旁的妻子和我不僅感動,也很開心我們完成「空中褓姆」的任務了。

互道珍重後,望着老先生和男士漸行漸遠的背影,妻子和我滿足地會心一笑,想想清晨時分從海峽彼端女兒手中,接下了老先生並一同飛越了「淺淺的」海峽,下午到了終點站再將老先生交予海峽這端的兒子,看來臺灣海峽的一衣帶水是擋不住血濃於水的親情交流。同樣地,妻子和我的跨海峽之戀,不也正是你泥中有我,我泥中有你的具體展現嗎?(作者爲自由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