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網絡流行語榜單:除"凡爾賽""內卷",還有這些

年度流行語海選,是一次語言生活的“民主會”。近日,上海《語言文字週報》正式公佈2020年“十大網絡流行語”。它們包括:“逆行者”“甩鍋”“後浪”“打工人”“爺青回”“凡爾賽/凡爾賽文學”“你品,你細品”“有內味了”“內卷”“社會性死亡”。

12月16日,上海《語言文字週報》編輯部召開新聞發佈會,正式公佈2020年“十大網絡流行語”。

據《語言文字週報》執行主編楊林成介紹,本次“十大網絡流行語”的發佈經過了讀者推薦、網絡海選、專家評議三個階段:讀者一共推薦條目270餘條;《語言文字週報》編輯部根據流行度、創造性的高低,初步遴選出27條進行網絡海選;最後由中國社科院語言研究所、復旦大學、華東師範大學上海師範大學浙江師範大學、四川達州職業技術學院等科研院所與高校的學者們參與評議,確定“十大網絡流行語”。

學者們普遍建議,主流媒體發佈年度流行語條目,應倡導充滿陽光的“數字化生存”。海選中網民呼聲較高的“年輕人不講武德,耗子尾汁”“一起去爬山嗎?”等沒有入選,因爲缺少正能量;“網抑雲”等諧音梗,語文智慧不足,也沒入選。另需要注意的是,入選榜單的“陰陽怪氣”類流行語,其使用有着特定語域,不適合書面語表達。流行語研究專家、華東師範大學教授李明潔指出,評選流行語應注意區分“流行語”與“新聞熱詞”“關鍵詞”等概念。

以下爲2020年“十大網絡流行語”:

1、逆行者

“逆行”即反向行走,是危險的,在道路交通上是被禁止的違法行爲。“逆行者”是指反向行走的人,本來是一個貶義詞;而今年的流行語“逆行者”則是一個褒義詞,用於指代那些在新冠疫情阻擊戰中不顧個人安危去挽救他人生命的人。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以醫務工作者、疾控工作人員等爲代表,各行各業涌現出了大量挺身而出的集體和個人。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在抗擊新冠病毒中表現出來的巨大的勇氣與無私的擔當,讓他們獲得最美“逆行者”的稱號。

圍繞新冠疫情,產生了一大批熱詞和流行語。比如“戰疫”“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山川異域,風月同天”“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火神山”“雷神山”“雲監工”“雲課堂”“停課不停學”“熔斷機制”“健康碼”“核酸檢測”“密接者”“不約而同”等。“逆行者”位居2020年“頭條搜索”第一名。

2、甩鍋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美國部分政客歪曲事實編造謊言,妄圖通過向中國推卸責任來轉移視線,掩蓋自身抗疫不力的事實。在我國的官方迴應和媒體報道中,“甩鍋”一詞頻繁出現。一篇“人民網評”的標題就是:《人命關天,豈能甩鍋》。《人民日報》刊文說,中國人民真誠希望美國能夠早日控制住病毒肆虐的疫情,同時也要正告美國一些政客,甩鍋推責、挑事對抗改變不了事實,只會欲蓋彌彰、自取其辱。

“甩鍋”即推卸責任,將自身的責任轉移出去,讓別人來承擔。源於“背鍋”,而“背鍋”又是慣用語“背黑鍋”的縮略。同樣是“鍋”,“背鍋”的“鍋”是指並非自己應擔的責任,而“甩鍋”的“鍋”則是指自己應擔的責任。

3、後浪

流行語“後浪”,大致是指90後、00後一代。2020年五四青年節前夕,網上熱播一個短視頻《後浪》。發佈視頻的是嗶哩嗶哩(bilibili)網站(簡稱B站)。視頻中,一級演員何冰走上舞臺,以前輩的視角發表一段深情的演講,獻給新一代的青年們。年初以來,疫情肆虐,人們關注到了在危難關頭青年一代的擔當與勇氣。何冰在演講中以“後浪”喻指青年一代,表達了對他們的認可與期許。視頻一經發布,便引起高度關注,成爲一個現象級的新媒體營銷案例。不過,對“後浪”的定義與描述也引起了不少討論,批評者認爲視頻《後浪》過於美化新冠疫情背景下年青一代的生存際遇。

“後浪”躋身頂流,一是因其節引自爲人熟知的諺語 ,具有較高的語義透明度;二是切合了當代青年迎難而上、拼搏奮進的精神風貌。

4、打工人

“打工人,打工魂。打工人是人上人。”“打工人”一夜爆火。其實這個詞是舊瓶裝新酒。據說,“打工人”被當成梗,與一名網紅的視頻有關。他曾發佈了幾條短視頻。在其中一條視頻中,他做出要出門打工的樣子,對着鏡頭說:“勤勞的人已經奔上了塔吊,你卻在被窩裡伸了伸懶腰,你根本沒把自己生活當回事兒。早安,打工人!”這種自我調侃的句子,很快引起網友的轉發和戲仿。

“打工人”,原本是從事體力勞動的人,通常爲外來務工人員。曾經流行的稱謂有“打工仔/妹”“社畜”等。“打工仔/妹”經常從事體力勞動,收入低,隱含着一絲卑微的意味;“社畜”又似乎太安於現狀,沒有鬥志和理想。今天,一聲“打工人”,在平凡中透露着追求,在隱忍中透露着堅強。雖然人在打工,但卻不卑不亢,有着自己的尊嚴。“打工人”這一稱謂,讓所有勞動者——從事體力勞動,或者技術勞動的人,以至大部分白領,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團結。後來又衍生出一系列“××人”結構的詞語,比如“尾款人”“乾飯人”“禿頭人”等。

5、爺青回

即“爺的青春又回來了”的縮略語。2020年,B站用戶一共發送了22億條彈幕,其中“爺青回”被髮送了超540萬次,穩居第一。網民們“爺青回”用來表達再次見到曾經熟悉的人和事物時的一種喜悅之情。那些年的人物、影視劇、遊戲、動畫,旋律,一旦出現,不少網友往往會發出一句慨嘆:“爺青回!”

與“爺青回”密切聯繫的,是“爺青結”,意即“爺的青春結束了”。多用於慨嘆自己喜愛的或關注的事物的消失或結束。

6、凡爾賽/凡爾賽文學

“凡爾賽”即凡爾賽宮,是巴黎著名的宮殿之一。網絡熱詞“凡爾賽”源自日本少女漫畫《凡爾賽玫瑰》,其中刻畫了十八世紀末凡爾賽宮的浮華奢靡。今天網友們以“凡爾賽”借指刻意炫耀高檔、奢華生活的做派。凡爾賽文學的經典套路是:不經意地用反向表述來炫耀自己的優越感——先抑後揚,明貶暗褒,有時再加上適當的自問自答,草蛇灰線地流露出“貴族生活的線索”。幾則“凡爾賽文學”的經典文案流傳甚廣:①“我男朋友真是個大直男,他送了我一輛蘭博基尼,可是顏色超級土!我該怎麼跟他說我不喜歡啊!”②“今天沒化妝也有人找我要微信,好苦惱哦!”③“好無聊啊,別人要做一天的工作我不到半天就做完了,接下來該做什麼呢?”

“凡爾賽”一詞實際上也用於調侃。比如撒貝寧說自己不想保研北大,網友就會調侃他在“凡爾賽”。這麼說並沒有惡意。精通“凡爾賽/凡爾賽文學”的人,被戲稱爲“凡人”或“凡學大師”。隨着“凡爾賽”“凡爾賽文學”爆火,還衍生出了“入門凡”“低級凡”“高級凡”等不同級別的裝腔作勢。

7、你品,你細品

“幹啥啥不行,陰陽怪氣第一名。”2020年,網絡上流行着一種陰陽怪氣的腔調。“你品,你細品”是其中的一個代表。其潛臺詞是:此處有貓膩,此事不簡單!你需要時間思考才能弄明白的。彷彿說話人自己對背後的真相已瞭如指掌。其實很多時候也只是一種故弄玄虛。“你品,你細品”來源於網絡上一段搞笑視頻——視頻中,男子勸老婆不要買包,讓她在買包和買房兩個選擇中思考,對他老婆說:“你品,你細品!”這個有點搞笑的視頻,一時間被網民們競相使用。

熱度較高的“陰陽怪氣”語系成員還有:A.“啊,這?/就這?就這?”類似口頭語“切~!”。通常出現在別人展示成果的評論區,說話人抱着一種看熱鬧不嫌事兒大的心態,一副睥睨他人的神氣。B.“××它不香嗎?”這句話的潛臺詞是:正常人都知道的,你不認同我,就是不正常!C.“不會吧,不會吧,不會真的有人××?”連續反問式的質疑口氣,凸顯出高高在上的優越感。

8、有內味了

“有內味了”是一句北方方言。“那”在口語中可讀作nèi,借用“內”來表示。全句可還原成“有那種味道了”,或“有那種感覺了”。2019年初,“有內味了”隨着一些京味兒視頻在網上出現,經由電競圈衍生出了“有××內味了”的梗。作爲流行語,它帶有詼諧色彩,表示正宗、地道、棒等新義。今年突然火爆起來。它多出現在標題中,比如:“有內味了!劉敏濤教張朝陽唱《紅色高跟鞋》,眼神動作全都是。”又如:“有內味了~ 感知百姓生活從‘內蒙古味道’開始!”網民們用它或表達調侃、吐槽;或表達對讚揚與認同。

9、內卷

“內卷”(Involution),或作“內卷化”,最開始是美國人類學家格爾茨用來解釋爲什麼農耕社會長期沒有大的突破的一個術語。後來,語義泛化,被用來解釋爲什麼一個社會或組織既無突變式發展也無漸進式的增長,只是在一個簡單層次上自我重複。流行語“內卷”,描述的是各行各業非理性的內部競爭,有限資源的存量廝殺。博士畢業去社區醫院;英語專業八級、碩士,在教幼兒英語;普通班高分化,高分班火箭化,火箭班清北常態化……都是典型的內卷現象。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只能拼盡全力,以使自己獲取少量的競爭優勢。在內卷文化的裹挾下,大家活得都很累。“內卷”還可縮略爲一個字“卷”。你看,“讓你孩子上早教班的,不是早教機構,而是其他搶着把孩子塞進早教班的家長,太捲了!”

10、社會性死亡

有人將死亡分爲“肌體死亡”“代謝死亡”和“社會性死亡”三種;親友和鄰居所公知的死亡,叫“社會性死亡”。網絡上被用來借指一個人名譽遭到嚴重損失的社交隔斷。2020年11月,“清華學姐”誤斥學弟“性騷擾”,將其“社會性死亡”的風波,讓這一名詞火了起來,被用來描述個體遭遇網絡暴力後陷入社交往來被阻斷、社會聲譽被傾軋的困境。揭發對方的疑似不道德或違法行爲,將其公之於衆,摧毀這個人的社會形象和社交圈子,讓其“社死”——這種戾氣濃重的“社會性死亡”打擊,侵害了個人隱私,不合法律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