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釋道爲何都提倡“吃茶去”?
“酒”和“茶”是我國古代重要的飲品,也是重要的文化符號,但“茶”和“酒”不同,“酒”在某些時候會被防範,甚至招來批評,但“茶”卻一直是得到了儒釋道三教的一致好評,這是爲何呢?
中國是茶文化的故鄉,人們認識到茶的價值的時間應該很早,據說神農時期,茶就被當做一種草藥而服用,諺語曰:“神農遇毒,得茶而解。”飲茶的習俗雖久遠,但中國茶文化的興起則是在唐代,“茶”這個字也是到了唐代纔出現的。
唐代以前,茶主要和“荼”(喝起來稍微苦澀的草藥或野菜)混爲一談,至唐玄宗時期,《開元文字音義》將“荼”少一筆而造“茶”字。唐代中期,陸羽寫了《茶經》,裡面都是寫作“茶”,經過此書的推崇,“茶”這個字才逐漸流傳開來。《茶經》第一次系統地總結了唐以前的飲茶文化,同時又爲當時和後世提供了一種茶道精神,陸羽則被後世稱爲“茶聖”“茶神”或“茶仙”。而同樣被稱爲“茶仙”的還有一人,那就是大約與韓愈同時代的盧仝,他曾寫過一首著名的詠茶詩,即《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詩曰:“一碗喉吻潤,兩碗破孤悶。三碗搜枯腸,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發輕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靈。七碗吃不得也,唯覺兩腋習習清風生。蓬萊山,在何處?玉川子,乘此清風欲歸去。”日本茶道中的“喉吻潤、破孤悶、搜枯腸、發輕汗、肌骨清、通仙靈、清風生”即仿於此。
至於第一篇詠茶詩,則肇始於李白,其《答族侄僧中孚贈玉泉仙人掌茶並序》曰:
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
根柯灑芳津,採服潤肌骨。
曝成仙人掌,似拍洪崖肩。
舉世未見之,其名定誰傳。
清鏡燭無鹽,顧慚西子妍。
朝坐有餘興,長吟播諸天。
這首詩讚美了“仙人掌茶”。李白的詩篇多有道家的影子,如其《俠客行》曰:“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莊子》中就有“十步一人,千里不留行”之句,李白還入過道士籍,說李白是道士也不爲過,而茶文化的興起正與道教有關。有學者曾指出,飲茶風俗最初的推動者就是道家徒,當煉丹家們發現服食金丹過於危險,就尋求一種新的可以延年益壽的替代品,這就找到了“仙草”,即茶。道教最初對茶的重視,是重視其功用,像《神異記》之類作品記載的一些故事,都是說喝了某種神茶,可以生羽翼而飛昇成仙,“丹丘出大茗,服之生羽翼”。而隨着道家以及道教思想對茶文化的進一步影響,茶與道追求清淨的品格緊密聯繫在了一起。所以在受“道”思想影響的人們看來,吃茶去,能夠達到一種天人合一、避世超塵的境界。
茶文化,興於唐而盛於宋,《東京夢華錄》言:“蓋人家每日不可闕者,柴米油鹽醬醋茶。”宋代的儒家士大夫往往將吃茶看作是修身養性的一種方式,茶品性的溫和與儒家“中庸”“和”等思想完美匹配,黃庭堅《送王朗》曰:“兒大詩禮女絲麻,公但讀書煮春茶。”詩禮絲麻,讀書煮茶,既展現出一派和諧的畫面,也體現出內心的平和。此外,飲茶不僅能夠使讀書人靜下心來,而且還能激發士大夫們的文思,因而茶在詩詞中,往往又是文人墨客們的一種精神寄託,如范仲淹《和章岷從事鬥茶歌》曰:“衆人之濁我可清,千日之醉我可醒。屈原試與招魂魄,劉伶卻得聞雷霆。”這是儒家士大夫們以茶勵志,借茶來修身。宋以後,儒家士大夫對“茶以修齊”、“茶以載道”的不斷推動,使得茶文化與中國傳統主流文化的關係變得更爲緊密了。
禪宗與茶文化的融合,也推動了古代的飲茶之風。佛教提倡品茶,是因爲其寂靜淡泊的品性符合佛教的理念,而且從功效上來說,茶又能給打坐久了的僧人提神養性,封演《封氏聞見記》卷六“飲茶篇”就記載說,唐代開元年間,泰山靈巖寺規定,坐禪的時候,不可以打瞌睡,過午不食,但可以飲茶。
此外,從精神層面上來說,佛教又將飲茶作爲一種開悟的方式,“吃茶去”即是其一段著名的公案,《指月錄》《五燈會元》等文獻記載說,唐代有一個從諗禪師,在趙州做了四十來年的住持,很有修爲,後新來兩個僧人到此向他請教何爲禪,禪師問新來僧人,“曾到此間否?”答曰:“我曾經來過。”禪師曰:“吃茶去。”又問另一新來僧人,那個僧人說:“我從沒來過。”師曰:“吃茶去。”後院的監院感到很奇怪,就問禪師:“爲何曾到也雲吃茶去,不曾到也雲吃茶去?”禪師叫了一聲監院,監院答應了一聲,禪師又曰:“吃茶去。”佛禪不是知識性的,而是實踐性的,要想知道茶什麼味道,最好就是“吃茶去”。這句著名的偈子既平常又深奧,功夫卻又在茶外,究竟意味着什麼,則需要個人靠着個人的靈性去開悟。唐宋以後,茶成爲了參禪悟禪的一部分,茶文化與禪宗文化融爲了一體,在人們看來,吃茶去,體悟苦寂,有助於明心見性,進入禪悟境界。
茶融合了儒釋道,形成了茶道,已形成了茶禮、茶俗、茶藝等文化。飲茶不僅是儒家修身載道、佛道參悟的方式,在世俗生活中,它還是一種交往禮儀,如古代家裡來了貴客,要“上茶”或曰“看茶”,端起茶杯又意味着送客,當不勝酒力的時候,還可以“以茶代酒”等等。茶俗在明清小說中多有體現,《紅樓夢》多次寫到了“茶”,如第十四回秦可卿去世,王熙鳳“供茶燒紙”,這是因爲在古代,“茶”可以用於祭祀,又如第二十五回,王熙鳳打趣林黛玉,說她喝了賈家的茶,怎麼不給賈寶玉做媳婦。喝茶和娶媳婦有什麼關係呢?這是因爲從宋代開始,茶就是重要的聘禮,喝了茶也就等於接受了聘禮,答應了媒事。
《紅樓夢》第四十一回“櫳翠庵茶品梅花雪”更是着重描寫了茶藝、茶具和茶葉,文中寫道,賈母說“我不吃六安茶”,妙玉說這是“老君眉”,六安茶屬於未經發酵的綠茶,“老君眉”很可能是發酵的紅茶或半發酵的烏龍茶(青茶)中的一種,所以這段話可以這樣理解,賈母的意思可能是我不想喝綠茶,妙玉回答說這是烏龍茶。綠茶香味長久,湯清葉綠,我們熟悉的碧螺春、西湖龍井、信陽毛尖、竹葉青等都屬於綠茶。紅茶是完全發酵的茶,茶湯以紅色爲主,香甜味醇,我們熟悉的紅茶有祁門紅茶、正山小種等。烏龍茶屬於半發酵茶,它兼具紅茶的濃醇與綠茶的清香,我們熟悉的大紅袍、鐵觀音等都屬於烏龍茶。其他茶類還有黑茶、白茶等。
現在,茶深受世界各國的喜愛,而提及茶事,又無不與中國聯繫在一起。可見,茶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個重要符號。
(作者趙運濤 單位:對外經貿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