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學習 | 兩千年前這則古語,道出改革開放成功真諦

(原標題:天天學習 | 兩千年前這則古語,道出改革開放成功真諦

天天學習 1978年,以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爲標誌,中國開啓了改革開放的歷史征程。從農村到城市,從試點到推廣,從經濟體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中國人民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憑着一股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闖勁,繩鋸木斷、水滴石穿的韌勁,成功走出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用雙手書寫國家民族發展的壯麗史詩

中國改革開放帶給世界諸多彌足珍貴的啓示,其中重要的一條就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要振興,就必須在歷史前進的邏輯中前進、在時代發展的潮流中發展。

天行有常”,“應之以治則吉”。在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開幕式上,習近平主席借古開今,闡述了中國40年改革開放之所以取得成功是因爲順應了歷史前進的大邏輯。

釋義

“天行有常”,“應之以治則吉”,出自《荀子·天論開篇首句“天行有常,不爲堯存,不爲桀亡。應之以治則吉,應之以亂則兇。”原文的意思是:大自然有自己的運行規律,這個規律不會因爲堯的賢明而存在,也不會因爲桀的暴虐而消亡。用合理的方法應對它,就會帶來吉祥的結果;用不合理的方法應對它,就會招致災禍

作爲戰國末期傑出的唯物主義思想家,荀子吸收借鑑了道家天道自然中的“知常”思想。老子道德經》稱:“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兇。” 道家主張“天道自然”,認爲自然界存在不以人的意志爲轉移的客觀規律。老子把這個規律稱爲“常”,認爲人們只有“知常”(即掌握規律),纔是明智的;如果“不知常”胡作妄爲,必將招致兇禍,受到大自然的懲罰。荀子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天行有常”觀點,在一定程度上批判並否定了儒家天命神權”的思想,具有巨大的歷史進步意義。

【解讀】

每一次偉大的社會變革,都是以思想解放爲前提的。20世紀70年代末,是實行改革開放還是固守僵化教條體制,是擺在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面前的一道生死攸關的選擇題

關鍵時刻,我們黨作出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是基於對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深刻把握,是基於對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實踐的深刻總結,是基於對時代潮流的深刻洞察,是基於對人民羣衆期盼和需要的深刻體悟。正是由於把握住歷史發展大勢,抓住歷史變革時機,才實現了偉大跨越,創造了人類社會發展史上的諸多奇蹟

改革開放40多年來, 中國走過了發達國家幾百年的現代化歷程。如今,中國已成爲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工業國、第一大貨物貿易國、第一大外匯儲備國,科技、教育、文化等各項事業蓬勃發展,國際影響力感召力、塑造力與日俱增,中華民族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偉大復興的目標。

中國改革開放40多年來取得的巨大成就,充分證明改革開放這條路順應了中國人民要發展、要創新、要美好生活的歷史要求,契合了世界各國人民要發展、要合作、要和平生活的時代潮流,是我們必須長期堅持的一項基本國策。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必由之路,是實現中國夢的必由之路。”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問題,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當今世界,不穩定不確定因素依然很多,挑戰前所未有,逆全球化趨向不斷涌現。習近平總書記高屋建瓴地指出:“我們看世界,不能被亂花迷眼,也不能被浮雲遮眼,而要端起歷史規律的望遠鏡細心觀望。”

站在新的歷史方位上,我們必須從“歷史的深處”把握改革開放的發展歷程和邏輯演進,深刻理解改革開放順應了歷史前進的大邏輯,才能更好地把握歷史規律,認清世界大勢,順應時代潮流,不斷把新時代改革開放繼續推向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