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沐浴成奢望! 4成失能者「臥牀10年」未洗澡
▲日常沐浴成奢望!調查:4成失能者「臥牀10年」未洗澡。(圖/示意圖/記者李孟璇攝)
全臺失能人口高達50萬人,對於長期臥牀的失能者而言,簡單的沐浴成了遙不可及的夢想。中華聖母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做的「乾淨身體調查」顯示,有67%的家屬無法幫失能者洗澡,臥牀10年以上的患者,更有4成未曾洗過澡,分析其原因,除了照顧者年事已高外,也與家屬認爲洗澡「很危險」有關。
中華聖母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董事長陳美惠表示,根據調查,有4成的照顧者都已超過60歲高齡,洗澡受限於照顧者的體力、居家空間及設備,以致往往只能用「擦澡」的方式進行,長久下來臥牀者會逐漸產生異味,爲個人及家庭帶來沈重的心理負擔。
▲衛福部召開到宅沐浴車記者會。左爲社家署署長簡慧娟,右爲中華聖母社會福利慈善機機會董事長陳美惠、執行長黎世宏。(圖/記者嚴雲岑攝)
家庭照顧者總會副主任張筱嬋表示,照顧者不敢幫失能者洗澡,主要有2個原因。其一爲長期臥牀的病人四肢較爲僵硬,若要到去浴室洗澡,需要有足夠的移位技巧,將患者從躺姿變成坐姿,再移到輪椅上推去浴室,雖然護理師或物理治療師做起來很簡單,對於沒有輔具的家庭而言,無疑是一大挑戰。
此外,浴室的空間設置,也是造成照顧者不敢幫忙洗澡的主因。浴室中若無無障礙空間,或者防滑、防跌貼條,都可能增加沐浴受傷風險,一旦發生憾事,往往會讓照顧者自責不已。在生理、心理的雙重壓力下,照顧者通常都選擇擦澡代替,等到社會資源介入,才能再度享受洗澡樂趣。
▲到宅沐浴示範。(圖/記者嚴雲岑攝)
張筱嬋提到,她曾遇過一位臥牀多年,身形還是很健壯的男子,女兒因長期的照顧、搬運,肩膀手臂都出現多處負傷。隨着年紀漸長,洗澡頻率從每天降至2、3天一次,到後來甚至3~4年沒洗澡,後經中華聖母基金會介入,提供原牀泡澡服務,才讓這對父女的生活品質得到改善。
爲了改善失能者的生活品質,衛福部社家署自2008年起補助中華民國聖母社會福利慈善基金會購入「到宅沐浴車」,至今已購入33臺,在20縣市趴趴走,只要經過社福機關媒合,就有照服員與護理師提供每週到宅洗澡服務。
執行長黎世宏表示,長期臥牀患者常有壓瘡問題,但定期洗澡可促進身體老化角質代謝,讓新的皮膚再生能力提升,減少褥瘡產生。在照服員介入洗澡的1小時,也疼提供照顧者喘息時間,洗完澡的長者心情與精神狀況也會大爲改善,降低往後一週的照顧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