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工業重鎮的轉型之路:天津“進擊”智能車聯網
第七屆世界智能大會觀察團 | 出品
第七屆世界智能大會將於5月18日至21日在天津如期而至。
和往年相同,天津在人工智能、智能製造等領域取得的產學研成果,將在世界智能大會上得到集中展示,多位中外政要、學界代表和企業人士也將共話前沿科技和產業發展風向。
地歌網觀察到,車聯網與智能駕駛的進程和走向,將在大會議程中佔據重要一席。
近年來,天津作爲曾經的汽車工業重鎮,正加速推動汽車產業轉型,不斷提高新能源車保有率與汽車駕駛的智能化水平。
2019年,天津市西青區獲批成爲全國第二個國家級車聯網先導區。因此,藉助世界智能大會的平臺,西青區已經連續5年舉辦“車聯網先導應用創新發展國際高峰論壇”。
本屆世界智能大會,西青區還將與天津市工信局聯合主辦車聯網先導應用創新發展國際高峰論壇”,主題爲“智構車聯生態 賦能產業發展”,屆時線下規模將達200人,線上達3000人。
當然,車載智能化轉型與自動駕駛技術落地是長期主義的事,具體到產品層面,車聯網不僅需要更智能的車載終端和路側設備,更是對交通信號燈、交通標誌標線等環節實現系統化打通。
任重而道遠,且看天津市如何全面“進擊”智能車聯網領域。
產業轉型:向智能車聯網進軍
論造車,天津曾經是中國汽車工業的“隱形冠軍”。
1965年,當天津汽車製造廠(簡稱“天汽”)掛牌成立時,它就是國內“唯三”的汽車生產廠;另外兩家是一汽和上汽。
1984年,中國第一輛由中日合作生產的微型汽車“大發”,正是在天汽順利下線。
2002年,一汽集團與天汽集團簽署重組協議。2003年,一汽豐田總部落戶天津,相繼在天津建立三座整車工廠。
一汽豐田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一汽豐田在天津經開區生產基地的整車產能,從2003年的4.95萬輛增至2022年的62萬輛,佔一汽豐田整車總產能的66%。
依託一汽豐田、一汽-大衆等合資車企,以及2009年引入的長城汽車天津分公司,還有配套的上游供應鏈企業,共同構成天津汽車的基礎。
但近年來,國內新能源車企如雨後春筍般涌現,大廠紛紛加速研發車聯網和智能駕駛技術,汽車產業的綠色化、智能化已經成爲不可逆的大趨勢。
從2015年起,天津市持續引入國能、博郡、艾康尼克等造車新勢力,對新能源車企在天津的落地發展持積極態度,雖然一部分新造車項目進展不利,但在轉型摸索的過程中,天津市更堅定從政策引導、企業參與等多方面推進汽車產業轉型。
2021年5月,天津市工信局局發佈《關於印發天津市制造強市建設三年行動計劃》。文件要求大力推進一汽豐田新能源汽車、一汽-大衆新能源汽車等重點項目建設;積極引進新的整車項目;配套發展動力電池與管理系統、驅動電機與電力電子等關鍵零部件,提升本地配套率。
具體到執行層面,以充電樁爲例,2022年天津市在公路沿線、物流集散地和人員密集區加速配建充電基礎設施,全年新增各類充電設施超3000臺。
隨着支持政策的逐步落地,截至2022年6月,天津市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到31.6萬輛,新能源汽車千人保有量23輛,遠高於全國平均水平(7輛)。
不僅是新能源,天津市近年來正加快佈局車聯網發展,從技術和產業端尋求突破點。
目前,天津市西青區已經成功搭建虛擬測試場、封閉測試場、開放測試道路三級測試服務體系;具體而言,西青區已經在重點區域改造408個智能化路口、在交通安全、通行效率、信息服務等方面構建101個應用場景。
比如,在天津南站、中北鎮等區域,現今已有50輛京東無人物流配送車進行示範運營。
從過去傳統汽車工業的北方重鎮,到如今不斷擁抱汽車智能化的轉型趨勢,天津正藉助國家級車聯網先導區的優勢,從“頂層設計”到企業“接棒”,共同力推車聯網與智能駕駛的產業解決方案。
“頂層設計”:助益車聯網產業發展
大廠幾乎都在做的“車聯網”,到底是什麼?
顧名思義,“車聯網”就是給汽車接入互聯網,是車與車、車與路、車與人的全方位智能連接。
正如移動互聯網時代的智能手機一樣,通過遍佈全球的通信基站,還有移動設備裡的芯片和中央處理器,人與人通過智能手機大幅提高溝通效率、節約成本,比如異地用戶利用視頻通話見到對方。
和手機類似,車聯網同樣能提高駕駛效率,一定程度上還能規避駕駛風險。
天津(西青)國家級車聯網先導區技術總監劉琛表示:“車聯網能夠使車輛及時感知路面交通狀態,做出合理的道路規劃提示,及時預警道路風險點,降低行車風險,使車輛變得更‘聰明’。”
當然,駕駛車輛更看重安全性,這意味着數據收集與反饋要更精準、更及時,而車聯網的精準數據一般是通過路口攝像頭、激光雷達、毫米波雷達等採集到的,再通過邊緣計算設備,將交通實時信息推送給駕駛人。
顯然,實現車聯網的背後,一輛汽車要與大規模的交運實時參數對接,再利用中端高效的計算處理設備即時傳輸給用戶,其中涉及大量成本投入,還有需要政企打通的各個環節。
普及車聯網需要“滴水石穿”,這一方面,天津市正努力推進車聯網發展。
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上半年,天津市車聯網產業鏈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4.8%,車聯網產業鏈上已有60餘家企業,累計實現總產值17億元。
具體到技術產品層面,與騰訊雲合作打造的“智行西青”APP正在小範圍投入使用,讓駕車用戶在手機上就可以及時接收路況等相關數據。
不僅如此,在路側智能設備方向,天津先導區實現了不少於5家的路側單元智能網聯頭部企業的協議互通,這好比:所有說方言的企業設備,到了天津先導區,都要說普通話。
能將技術產品落地、打通技術標準,離不開天津市政府的通力支持與各方企業的深度參與。
在政府端,部門之間正快速打通,消解阻力,凝成合力,爲各類項目落地提供支撐。“一個部門完成協調,一天內給出答覆,一週內完成施工。”天津大學教授謝輝表示,原先以爲要數個月才能解決的流程,在有關部門的協調下,他只跑了一棟樓就解決了所有手續。
在產業培育和聚集方面,目前天津先導區已聚集了50餘家相關優質企業,包括電子系統制造商經緯恆潤、芯片製造商中芯國際、數據算法供應商中科創達,以及系統集成商天安永泰、東華軟件等一大批企業。
正是具備製造、研發與生產能力的企業廣泛參與,才得以讓車聯網的前沿探索項目能落地成爲可商用的消費級產品。
企業“接棒”:力推車聯網成果落地
當你駕駛一輛汽車正要通過路口時,綠燈突變紅燈,你只好腳踩急剎車,甚至會遇到晚一步就要闖紅燈的尷尬情況。
很多司機朋友可能都遇到上述情況,但當車輛安裝了由天津天安永泰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的智能導航終端後,類似問題往往能迎刃而解,因爲它會溫馨地提示你:
“建議加速到XX公里每小時,以順利通過路口。”
要對路況信息實時監測並將行爲決策實時反饋給駕車人,天安永泰的相關負責人表示,不僅車內要安裝車載終端(OBU),路口和路測還要架設毫米波雷達、激光雷達、多目攝像頭等設備,同時還有即時處理數據的邊緣計算平臺,並且整個系統要連通交管部門的信號機。
最終,當車輛即將通過路口時,通過路側單元探測、收集車輛的行駛數據,結合交管部門的信號機數據,經過雲端或邊緣計算,系統能在距路口150米處給出建議的駕駛速度。
作爲車載系統集成商,天安永泰與天津先導區保持着深度合作,而近年來,更多車載智能產業鏈的企業,正紛紛向天津聚集。
“光‘專精特新’企業一項,每年我們就能拿到兩百多萬元的資金支持。”天津所託瑞安汽車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技術官竇汝振表示,“既有資金支持,又有政策傾斜,一年內企業營收翻了一倍不止。”
獲得“專精特新”補貼的所託瑞安成立於2014年,是國內智能駕駛領域的重要企業,不同於部分大廠力主提供智能駕駛整車解決方案,所託瑞安從確保駕駛安全的維度出發,專注於智能防碰撞系統這一細分領域,同時研發智能線控底盤。
從2014年至今,所託瑞安已經推出了商用電子AEB控制器、自動緊急制動系統、監控溫與胎壓的硬件產品,爲大型商用車打造全方位“武裝到牙齒”的安全防護。
去年9月,搭載所託瑞安自主可控智能駕駛技術的環湖觀光車在山東落地。據地歌網瞭解,正式落地的兩款環湖觀光車已經達到了L4級別自動駕駛水平。
另一家紮根天津、專注智能駕駛線控技術的天津德科智控股份有限公司,於今年2月宣佈完成近億元B+輪融資,由容億投資領投,錦沙資本、前海鵬晨、智選創投跟投。
官方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德科智控的車規級線控產品已進入數十家主流車企前裝供應鏈,全球主機客戶累積交付超180萬套優質轉向產品。
顯然,有頂層政策扶持的支持,才能吸引更多產業鏈中上游的企業聚集,進一步推動天津車聯網的產業升級,形成產學研共同發展的正向循環。
今年年內,天津市還將建設一條全長3.1公里的無人駕駛示範路段,地點設立在天津市中心城區,這將推進天津繼續打造“車聯網商用第一城”。
改變仍在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