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角變主角 亞太私募股權基金大翻身
法規限制嚴格,讓許多金融業務已不能提供給一般客戶,導致亞洲市場傳統金融機構對私募股權基金(PE Fund)的依賴度增加,據統計,大陸PE基金開始逐漸從配角走向主角,傳統金融機構資金全面涌向私募股權投資基金領域,金融業混業經營的趨勢加快。
銀行主管指出,區域型PE投資成長期企業,獲利可以優於產業整並的併購基金,臺灣目前也有國泰金、開發金等入資多項PE基金,試圖新增獲利來源。
臺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指出,全球經濟情勢不確定狀況多,聚焦在亞太地區私募股權基金能表現空間大過於國際型PE基金,過去5年來,亞太區PE繼續增加投資金額。
以2015年爲例,投資案件數及金額都超越2014年,並創下新高;平均每件投資金額約3,000萬美元,較前面4年的平均每件投資金額成長約達48%,亞太區PE的擡頭,吸引更多資深金融專家的參與。
如中華開發、國泰金,都是臺灣參與亞太區PE潮的領先者,國泰金以國壽投資的達勝肆創投和Zoyi私募基金,與部分傳統創投業,如華威集團投資的華曜前瞻投資、益鼎創投等,在臺灣市場持續投資IOT、民生消費等成長型企業。其中,達勝資本的實收資本額達50億元,在前花旗環球亞洲投銀副董郭冠羣、鴻海董事黃清苑、以理律律師林秀玲等合作下,以兩岸三地具發展潛力企業爲投資目標,十分突出。
目前亞太區的PE基金,韓國、日本、新加坡及大陸都呈現年年成長,韓國還有不少國際PE業參與當地投資,新加坡則因政府出資的淡馬錫、GIC投資公司都有PE基金的角色,在投資高科技、媒體、生技領域十分積極。
清科研究中心最新報告指出,中國大陸因傳統金融業的改革進程加快,銀行、保險、證券、信託在參與私募股權投資方面,轉型到被允許獲得私募基金管理人牌照。
其中雖然銀行是最晚進入私募股權投資市場的傳統金融機構,在私募股權投資市場的角色也逐漸從幕後走向前臺,已有出現更多的中小型商銀間接參與私募股權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