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7月12上街找「意中人」 「恩施女兒會」結下不解緣
▲前來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恩施市龍鳳鎮龍馬風情小鎮體驗「恩施土家女兒會」的遊人摩肩接踵。(圖/新華社)
過去,它是土家女兒反抗封建包辦婚姻的象徵;如今,它成長爲區域性經濟文化合作交流平臺。有着數百年曆史、被譽爲土家情人節的恩施女兒會,在新時代迎來新生命。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恩施市紅土鄉一個名叫石灰窯的小地方,是恩施女兒會的發源地。這裡海拔1700多米,明清時期爲恩施、建始、鶴峰、宣恩四縣市邊區重要物資集散地。每年農曆七月十二,當地青年男女,共赴集市,在土特產的買與賣中尋覓意中人,以歌爲媒結下一生不解緣。紅土鄉文化體育服務中心主任梅德海說,恩施女兒會這種習俗一直傳承下來,已有300多年的歷史。據文獻記載,參加女兒會的姑娘們,都要佩戴自己最珍貴的首飾,里長外短穿上層層不同顏色的鑲邊衣裳,寓意「節節高」。來到集市上,她們把山貨擺在街道兩旁,然後坐到倒放的花揹簍上,望着來來往往的小夥們,靜候某一刻他們之中的某個人走進自己的世界,接下自己的歌,在對歌中互吐愛意。「封建社會,女兒命苦,一年四季苦守在家,除了幹活,別無其他,來客不能露面,吃飯不能上桌,沒有半點自由。」梅德海說,女兒會的誕生和流傳,是土家女兒追求自由婚姻和個體權利的生動體現。受各種原因影響,歷史上恩施女兒會曾數次中斷。爲對民族文化進行有力保護,近年來,恩施女兒會由政府主辦。如今的女兒會,已經大大弱化了相親的功能,升級爲「集對歌談情、婚嫁禮俗、民貿經商、物資交流、民族文化展示於一體的盛會」。恩施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郭亞妮說,作爲恩施市的形象名片,女兒會在旅遊宣傳、招商引資、對外交流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在日前舉辦的今年恩施女兒會期間,恩施市太陽河鄉與臺灣嘉義縣阿里山鄉締結爲「兄弟鄉鎮」。發源地紅土鄉舉辦了石窯原生女兒會活動,涵蓋山貨展銷、趕場相親、對歌定情、民俗遊行、陪十姊妹等內容。
紅土鄉黨委書記張濤說:「目前紅土鄉正在申報大陸土家女兒會文化之鄉,力爭讓石灰窯女兒會越辦越好,爲全鄉經濟社會發展助力。」(新聞來源:新華社港臺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