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偉文/如何搶救20萬個等待失敗的孩子?

孩子是未來的希望,讓每個孩子都擁有參與社會運作基本能力。(圖/達志示意圖

文/李偉文臺灣師範大學教育政策小組公佈一項調查指出,臺灣有二十萬箇中小學生完全沒有基本學力,等在他們面前的是一個勢將失敗的人生報導一出來,引起社會各界的關心

這個調查來自於經濟合作組織的國際學生能力評量計劃,顯示臺灣有12%的學生沒有具備參與現代社會運作所需的基本學力,換句話說,他們沒有辦法在現代社會找到正常的工作,甚至連適應現代社會的生活都有困難。

其實不要說這些國中畢業的孩子只具備小學二、三年級的程度,即使許多能順利從大學畢業的學生,面對未來人工智慧與自動化科技進展,許多工作職缺都將會不見,剩下的稍微好一點點的工作要求的條件標準也會愈高,顯然也不只是基本學力就夠的。

除了臺師大認爲應該將弱勢者教育視爲「國安議題」,將資源投注在最弱勢的學生,讓有限經費發揮最大影響力,也有人主張政府應該要求所有的老師將所有的孩子教會最基本的學問,希望透過政策與制度來搶救每一個等待失敗的孩子。

當然,不管是基於基本人權人道精神,乃至於國家未來的經濟發展或社會的安定與和諧,讓每個孩子都有基本能力並且參與這個現代社會,這絕對是重要的國家安全議題沒錯,但是我們的確也必須注意,這個問題其實很複雜,不能只期待透過政策或制度來要求老師,情況就能改善,而必須社會全部動員,從各個方面努力纔有可能有所進展。

美國教育改革的現狀是很好的前車之鑑

當初美國有識之士也發現,有非常多的中學畢業生連基本的聽說讀寫能力都沒有,而且學校老師都只在乎成績好的學生,因爲表現優異的傑出學生可以爲學校帶來名聲利益

於是經過漫長的討論之後,美國在十多年前開始進行大規模教改,一舉希望從源頭改變美國教育的現況,這項在2002年生效法律,有人稱爲《有教無類法》,立意備受稱讚,崇高與善良的目標就是不放棄任何一個孩子。因此,聯邦政府規定,要求全美國的中小學拿到政府補助經費的條件,就是全校不能有成績沒達標準的孩子,也就是學校一定要讓每個學生都具有基本的能力。

考試並非檢視孩子基本能力的唯一方法。(圖/達志/示意圖)

這個立意良善的目標沒有人會反對。但是問題來了,當你要執行目標,確保每一個學校都能讓每一個孩子具有基本的能力,該怎麼檢視?若是你想翻轉老師的價值觀,確實有效地達到你的目標,又該怎麼做?

沒錯,恐怕只有透過考試來檢視孩子是不是有基本能力。因此美國法律規定,所有公立中小學的學生都要進行學力測驗,若是一定百分比的學生沒通過,學校就必須接受督學輔導,若再沒改善,扣減經費,再沒進步,校長老師必須全部撤換,也就是學校必須關門或換人經營。

可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首先,老師會不斷地考試,變成一切教學都只爲了考試,好讓學生能順利地通過測驗。州政府爲了幫學校爭取經費,考試的評量標準愈訂愈低,出的題目愈來愈簡單,甚至學校老師幫忙學生作弊,因爲學生若考不好,受影響的是老師的飯碗

這是一個良善的動機卻造成大災難的典型例子,目前美國還受困於當年所訂的法律,也就像是我們當年教改的訴求,廣設大學,如今也形成臺灣的大災難,尚未能妥善解決一樣。

這是一個複雜的社會,每一個大問題,其實已經都被許多比我們聰明的人想過無數遍,若問題依舊還是問題,那代表難到無法正面去攻破。或許也只有像螞蟻雄兵一樣,必須藉由許多有心的人,不管是在政府,在民間,在企業,是團體或個人,人人在自己能力所及之處,一步一步改善,在這個傳播迅速,連動複雜的時代,搞不好反而能發揮蝴蝶效應呢!

►►►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88論壇粉絲團按個贊!

作者李偉文,長期關注環境與教育的牙醫作家,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88論壇歡迎多元的聲音與觀點,來稿請寄:editor88@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