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傳真-臺灣需要創新的金融政策

花旗銀行宣佈,退出包括臺灣在內的13個國家消金業務,引起金融市場很大震動。圖/本報資料照片

最近花旗銀行宣佈,將出售亞洲包括臺灣在內的13個國家消金業務,引起很大震動。花旗銀行現任CEO Jane Fraser以前是全球消金事業負責人,上臺不到兩個月,即大刀闊斧進行改革。其主要理由是花旗資源過度分散,消金業務沒有成爲市場領導者的條件,因此要重新聚焦。這是很前瞻且正確的決定,對於臺灣多達近40家的銀行業者來說,應有所啓發。

值得注意的是,花旗認爲財富管理是未來成長的重點,而將來在亞洲和歐洲會將財富管理集中在4個區域金融中心管理,包括香港新加坡阿聯酋和倫敦,這代表高端財富管理業務將會和私人銀行業務結合,由區域金融中心提供跨境金融方案,至於較低端財富管理業務應會和消金打包出售。

最近臺灣新創企業Appier(沛星)成功在日本創業板掛牌上市市值15億美元,成爲第一家上市成功的獨角獸。在我們歡欣雀躍的同時,一家2012年成立的新加坡新創企業Grab,在美國以SPAC借殼上市成功,市值高達400億美元。我們有2個疑問,臺灣的新創新秀爲何不選擇在臺上市?再者,兩地新創估值差距爲何如此之大?

值得關注的是香港作爲金融中心的地位。香港今年第一季上市金額高達1,328億港元,較去年同期成長8倍,很大原因是受惠於美國中概股迴流及新經濟概念股,反而成爲中美金融戰的受益者。香港對黎智英民主人士宣判刑期,引起歐美的譴責及抵制,但短期內香港因爲中資中企反而未受影響。

中國大陸金融市場,最近也發生了幾件大事,創新與監理同步推進。首先是螞蟻全球最大350億美元IPO被喊停,將改制轉型金融控股公司,接受主管機關全面監管。其次,大陸正積極發展主權數字貨幣,爲將來中美金融科技戰揭起序幕。再者,大陸資本市場全力推動「註冊制」,允許企業上市採申報制自動生效,但加強查緝信息披露不實的企業,造成最近A股IPO數目大減。最後,深圳交易所上市制度修改,主板和中小板合併,未來只有2個板,較成熟企業申請主板,新創企業申請創業板。

至於在全球金融市場,最重要的創新趨勢是虛擬貨幣和FinTech快速成長。比特幣和乙太幣最近市值都創新高,全球最大比特幣交易平臺Coinbase成功上市,市值逼近千億美元,電子支付平臺Stripe市值也有950億美元,馬斯克創立的電子支付公司PayPal市值超過3,000億美元,媲美大型機構如摩根大通美國銀行,花旗只有其一半。另外,貝萊德、摩根士丹利、Visa等大型金融機構,最近都認可虛擬貨幣,將其納入投資組合或交易平臺中。

觀察全球最近金融發展,我們可以發現臺灣並不在核心圈,不是一個重要的參與者,這是很可惜的。臺灣是全球半導體的中心,中美地緣政治家必爭之地,但爲何在金融領域無法成爲一個區域中心,特別是在近期香港發生那麼多事件之後?重要關鍵在於臺灣在金融領域只有國家戰略,但在半導體行業卻面向全球。所以要成爲區域金融中心一定要強調開放與創新,而不只是侷限於臺商和傳統金融業務。

臺灣並非經濟不好,也不是沒有錢,股票交易更頻創高峰,不僅是臺積電,連傳產也大放異彩。今年第一季15家金控獲利高達1,920億元,光是國泰金和富邦金獲利加起來就上千億。臺灣需要的是更大的格局、更前瞻的金融願景。以資本市場爲例,香港正在中國化,而新加坡不斷萎縮,因此計劃開放SPAC業務,臺灣應努力成爲亞洲新創企業的夢想之地,而不是讓日本成爲新創天堂

全球多國籍企業正大舉遷出香港,許多轉往新加坡。假如臺灣是全球高科技企業偏好投資的重鎮,沒有理由在金融領域不能吸引外資,特別是香港資金的進入。臺灣的問題在於對中資的恐懼,把香港和中資劃上等號,連港人要來臺灣移民都很困難,更遑論港企和港資。臺灣不要只關心半導體產業,金融業更是我們的驕傲,絕對能有更好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