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絕光污染,AI驅動智慧城市交通安全建設
“在某一個瞬間,眼前一片朦朧,完全看不清前方的道路狀況,太危險了!”
這是今日頭條上一名網友在#你有被監控補光燈“閃瞎眼”嗎?#話題下的評論。在全國交通安全日期間,這個話題成爲熱門話題,大家紛紛吐槽“燈光”問題:一方面是駕駛員濫用遠光燈;另一方面就是監控補光燈太亮帶來煩惱和安全隱患。問題意味着痛點,痛點意味着變革,一場智能的光革命已經悄然到來。
一場智能的光革命
最近這幾年智能炙手可熱,很多人對智能的瞭解還停留在人臉識別、智能音箱等方面,其實在解決監控補光燈過亮的方面,智能就發揮了重要作用。
華爲推出的AI超微光攝像機X2391-20-T就是這樣,正如其名,它能在夜間低照度環境下清晰抓拍到車牌號碼、車身顏色等信息。之所以能夠做到,原因就是因爲有AI加持。
具體來說,華爲AI超微光攝像機內置兩顆超大算力AI芯片,算力高達20TOPS,用AI算法增強圖像效果。這是什麼概念呢?TOPS是算力單位,1TOPS代表處理器每秒鐘可以進行一萬億次操作。特斯拉最新的自動駕駛芯片算力達到2.5TOPS就讓業界矚目,相比起來,華爲AI超微光攝像機的20TOPS算力堪稱充沛,可以這樣打個比方,華爲AI超微光攝像機就像是穿着攝像機外衣的“計算機”。
算力換圖像的場景是這樣的:在夜間,華爲AI超微光攝像機在低照度環境下抓拍圖像,採用深度卷積網絡算法模型,對圖像時域空域進行降噪處理,從而還原出清晰的全綵圖像。這種做法在我們的智能手機上已經有類似應用,現在的智能手機拍照之所以這麼好,就是因爲攝像頭拍出來的照片,會通過AI進行優化、處理。
既然能在夜間優化圖像,那麼當然也能在其他特殊場景下對圖像質量進行提升。在白天強反光場景下,有一類難題比較麻煩,那就是玻璃彩虹膜干擾。一般我們的汽車都在前擋風玻璃上貼了膜,陽光一照會呈現出彩虹現象,導致抓拍的圖像不清晰。網上甚至有人專門討論如何貼炫彩膜來避免被監控拍到。華爲AI超微光攝像機可以在白天玻璃彩虹膜干擾下對圖像進行優化,車內圖像清晰度提升50%,優化效果明顯。
除了算力換圖像,華爲AI超微光攝像機還有一個解決監控補光燈過亮的利器:智能補光技術。其配合的LED智能補光燈,柔和頻閃時30Lux,無感知爆閃時150Lux,可以有效截止50米以上的遠距離光束,給司機帶來的影響降低到較小的程度。在實測中發現,在城市夜間交通環境下,搭配的LED智能補光燈光線柔和,不刺眼,與路燈的刺眼光線形成鮮明對比。一場智能的光革命,已經到來。
暗夜微光的背後
爲什麼引領智能光革命的,是華爲機器視覺?筆者認爲有兩個抓手,一個是解決客戶本質的痛點,另一個是核心技術的支撐。
以華爲AI超微光攝像機爲例,其有效地解決了客戶的本質痛點,而且是所有相關客戶方的痛點。一般的監控攝像機,只關注了行業客戶的痛點,爲了能夠得到清晰的監控圖像,簡單粗暴地使用過亮的監控補光燈。而華爲AI超微光攝像機是站在場景看產品,不僅能滿足行業客戶的監控需求,爲交警治理提供有力的現場證據,還關注到最終用戶被監控補光燈閃瞎眼的痛點,用創新的產品解決他們的需求和痛點,從而降低光污染,降低對駕駛員的干擾。
當然,光看到客戶痛點還不夠,自身還得有解決痛點的技術能力。華爲AI超微光攝像機通過算力換圖像的背後,是華爲在AI上的強大支撐。據瞭解,華爲機器視覺有數千的技術研發人員,而其背靠的華爲在AI技術上更是行業的引領者,在AI上擁有業界少有的全棧、全場景實力。以AI芯片爲例,目前能提供安防用AI芯片的企業並不多,而華爲海思實力強勁,目前市面上70%攝像機採用了海思芯片。
在第三屆中國人工智能安防峰會,華爲機器視覺總裁段愛國透露,華爲在“全棧、全場景”的AI戰略牽引下,將持續投資計算視覺、自然語言處理、決策推理等領域的基礎研究,積極面向全球建設開放生態,加強人才培養和內部效率提升。把AI思維和技術引入現有產品和服務,打造面向雲、邊緣和端等全場景的、獨立的、協同的全棧解決方案,提供充裕、經濟的算力資源,簡單高效的全流程AI平臺。
所以,正是有了華爲在AI上的技術實力,才造就了華爲AI超微光攝像機內置的20TOPS超大算力AI芯片,爲場景化智能應用奠定基礎,支撐起這場智能的光革命。相比起來,市面智能攝像機的算力大部分處於1TOPS,差距明顯。而華爲在全棧全場景的AI研究上的持續投入,更是讓我們對華爲機器視覺的未來倍加期待。
一花一世界,一木一浮生。華爲AI超微光攝像機是一個窗口,照見華爲機器視覺的謀篇佈局,也照見“智能+安防”、萬物智能的星辰大海。
用戶們抱怨的監控補光燈過亮的煩惱,其實折射的是安防領域在技術創新上的滯後。打個比方,外面已經是雲、AI、5G蓬勃發展的大時代,而安防行業還是關起門過小富即安的日子,雖然也有創新,但大多是停留在傳統時代的修修補補,而非適應智能化大變革的創新。
段愛國曾經做過一個特別形象的比喻:4G時代,智能手機推動了移動互聯網發展,帶動了人與人之間的聯接;5G時代,感知帶動產業物聯網發展,深化物與物的聯接,而機器視覺正是萬物感知的入口,是智能世界的眼睛。
是的,安防領域目前正處於類似當年手機領域從功能手機向智能手機變革的前夜,如果站在這樣一個宏大的變革視角來看,攝像頭就不僅僅是攝像頭。以華爲AI超微光攝像機爲例,它不僅僅能夠解決監控補光燈過亮的難題,更是脫胎換骨,進化爲智能的攝像機,讓安防邁入更具想象力的智能世界。
在華爲機器視覺的發展進程中,還有一個讓筆者印象深刻的戰略:軟件定義攝像機。這同樣和智能手機類似,智能手機不僅僅是硬件,而是將硬件和軟件解耦,用戶買來智能手機後,可以在應用商店下載自己喜歡的應用,智能手機之所以蓬勃發展,與開放的操作系統和豐富的應用生態有很大關係。同樣,華爲機器視覺的軟件定義攝像機,通過構建開放的操作系統和算法商城,從而能夠聚合社會的資源,解決客戶的不同場景問題。
這是安防領域的一個大變革,甚至這種變革早已經超越安防,深入到各行各業。想象一下,你採購了一個攝像機,可以結合自身的場景,在算法商城中下載相對應的算法解決相關的難題,就像在智能手機的應用商店下載應用那樣簡單和方便,這樣一定會推動智能變革更加快速地深入到各行各業的應用場景。
華爲AI超微光攝像機就是這樣,搭載開放架構的SDC OS操作系統,客戶可以通過華爲算法商城(HoloSens Store)快速加載第三方算法。有了20TOPS超大算力,再有了豐富的超強算法,就可以變幻出各種可能,滿足客戶各種智能需求,也讓攝像機具有持續的生命力。例如,有了HoloSens Store,客戶就可以下載相關算法,對拋灑物檢測、逆行檢測、能見度檢測等行爲進行智能識別。
在安防以及各行各業,一場萬物感知、萬物互聯、萬物智能的變革正在走向縱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