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思維-我國永續金融的發展與挑戰
雖然各國信誓旦旦要推動永續經濟發展,依據OECD研究報告指出若要維持溫度增加不超過2°C所需要的投資,未來15年間每年還需要6.9兆美元的基礎建設投資,以目前各國預算的狀況,資金缺口龐大。因此,如何引導企業與民間團體的資金挹注因應氣候變遷,是各國政府的重要課題。金融體系是經濟運作的血脈,若能使金融體系發揮引導產業邁向永續活動的功能,將使聯合國永續發展的目標較能順利達成,這也是爲什麼近十餘年來世界各主要國家致力於永續金融的推動。
有鑑於綠色金融的重要性,我國金管會於2017年11月6日推行《綠色金融行動方案1.0》。此方案內容着重環境面向,鼓勵金融機構對綠能產業投融資、發展綠色債券,並鼓勵金融機構簽署遵循自願性綠色融資準則。隨着時間的演進,國際綠色金融所涵蓋範圍越來越廣。因此2020年8月18日金管會宣佈推動《綠色金融行動方案2.0》,此方案擴大涵蓋環境、社會、公司治理(ESG)三大面向,引導金融機構對綠色及永續發展產業的支援,並強化ESG相關資訊揭露,推動ESG責任投資,發展可持續發展債券市場,引導金融業及企業重視氣候變遷議題。此外,金管會預計在2022年底前推出「綠色金融行動方案3.0」,推動公司資訊揭露及「永續金融評鑑」。
我國近年來ESG的推動成果包括:在永續債券市場方面,截至2022年6月22日,國內流通在外已累計發行103檔永續債券,總金額3139億元,綠色金融商品及服務朝多元的方向發展;在資訊揭露方面,要求上市櫃公司揭露ESG相關資訊,並接軌氣候變遷相關財務揭露(TCFD);在氣候風險壓力測試方面,產險業已納入第一次氣候變遷壓力情境。
就整體表現上,我國ESG的發展成果頗爲豐碩,目前已有17家銀行簽署赤道原則,全球排名第一。此外,彭博ESG評比揭露,臺灣在亞太地區位居領先。
固然我國推動永續金融已獲得初步的成果,但未來在執行時仍將面臨下列幾點挑戰:首先,目前政府施政無可厚非以節能減碳爲主軸,但ESG不僅是侷限於E中範疇的考量,值得注意的是,在既有重要國際永續金融評鑑中,S與G的權重並不亞於E,政府應引導產業朋友,以ESG整體的面向構思企業的未來發展,方符合國際的發展趨勢。其次,在遵循永續分類標準時應特別注意我國產業與產業鏈特色,政府各部門應投入更多資源,多面向的瞭解實際執行時所將面臨的問題,並妥善擬訂產業永續轉型過程中所需配套措施。
接着,永續金融的推動需仰賴衆多的資料,而這些資料目前非常不足。在建置相關資料庫時,宜全面且前瞻的構思所需資料庫的架構與內容、未來相關驗證機制以及資安議題……等。此外,各國在推行永續金融時,財稅誘因扮演重要角色。我國宜規劃短、中、長期階段目標,並搭配財稅誘因與規範,使不同階段目標能如期達成。最後,2021年底臺灣中小企業家數佔全體企業98.92%,其中有很高比例的中小企業缺乏相關資訊與資源推動永續活動,政府相關部門應有系統地予以輔導並提供可能的應對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