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思維-臺灣的租稅負擔與地下經濟

雖然2023年臺灣的租稅負擔率提高爲14.6%,但仍然低於學者專家所估算,故2023年租稅負擔率的提高仍有益於降低臺灣地下經濟的規模,提升臺灣經濟發展的程度。圖/本報資料照片

租稅負擔率是指政府賦稅收入佔國內生產毛額的比例。近期工商時報報導,2023年臺灣的租稅負擔率爲14.6%,創下25年來的新高。

一般而言,經濟景氣是影響臺灣租稅負擔率的主要因素,儘管去年臺灣受出口影響,經濟景氣不甚理想,但臺股表現亮麗,整體市值大增12.62兆元,加權指數上漲了26.83%,漲幅也擠進全球前五,勢必能提升與股市交易有關的稅收。此外,臺灣去年的通貨膨脹相對於往年,也處在較高的水準,這也可能是租稅負擔率創新高的因素之一。

租稅負擔率也與經濟結構有關,特別是地下經濟(或稱非正式部門)。經濟文獻認爲地下經濟的增長與賦稅政策息息相關。由於政府的課稅僅能掌握到地上部門,租稅負擔率的提高造成人們從事地上與地下經濟活動所獲得的報酬有所差異,因而影響地上與地下經濟活動的相對規模。地下經濟規模根據使用的推估方法會有所不同,因此經濟學者所推估的臺灣的地下經濟規模也並不一致。

■臺灣地下經濟佔比估超過25%,遠高於先進國家

然而,大多數的研究都發現臺灣的地下經濟規模超過25%,甚至有些研究的推估高達40%,遠比一些較先進的國家要高,例如,根據World Economics網站的資料,美國地下經濟約佔爲7.2%,日本9.6%,韓國則爲22.9%。而根據工商時報的報導,美國的租稅負擔率則爲21.6%、日本爲20.7%、韓國爲23.8%,均高於臺灣。

租稅負擔率到底應該多高才合適?文獻上並沒有一致的看法。不過基於地下經濟與租稅政策負擔息息相關,我們或許可以從地下經濟的規模來評估合適的租稅負擔率。地下經濟的存在除了會干擾地上經濟的運作外,也會影響國家的發展與政府施政的成效。由於地下經濟通常與貧窮及低生產力畫上等號,因此文獻經常將那些擁有較高規模地下部門的國家視爲低度開發(underdevelopment)或開發中的象徵。

例如:透過跨國資料的分析,OECD與國際勞工組織2019年的研究發現地下經濟的規模與平均每人國內生產毛額、人類發展指標、勞動生產力等呈現顯著負向關係,但卻與貧窮指標呈正向關係。因此,在追求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如何降低地下經濟的規模也是一項重要的議題。

■租稅負擔率不超過19.657%,有助於降低地下經濟規模

從租稅負擔的觀點來看,較高租稅負擔率可能導致人們爲了避稅或逃稅而將地上經濟活動轉爲地下的動機,因而提高了地下經濟的規模。此爲租稅負擔率提高對地下經濟規模的第一個影響效果。值得注意的是,這個效果會隨着租率負擔率的提高而更爲增強,畢竟愈高的租稅負擔率,人們從事地下經濟活動就能避開更高的租稅負擔。

不過,較高的租稅負擔率也代表政府稅收比例上升,進而提高政府提供公共建設與服務的能力。如果政府的公共建設與服務主要是提供給參與地上經濟活動的人們,那麼較高的租稅負擔率可能可以吸引人們將地下經濟活動轉爲地上,引起租稅負擔率提高對地下經濟規模的第二個影響效果。在這些考量之下,租稅負擔率對地下經濟規模的影響,可能並不是單純的線性關係。

筆者運用經濟文獻常用的方法推估臺灣地下經濟規模,並探討與租稅負擔率提高對地下經濟規模的影響。我們發現,臺灣的地下經濟規模與租稅負擔率具有門檻的非線性關係;亦即,當租稅負擔率小於19.657%的門檻時,租稅負擔率的提高會降低地下經濟的規模。反之,當租稅負擔率高於這個門檻,租稅負擔率的提高反而會增加地下經濟的規模。換言之,當租稅負擔率小於19.657%時,租稅負擔率提高的第二個效果大於第一個效果;當租稅負擔率大於19.657%時,租稅負擔率提高的第一個效果大於第二個效果。在這個結果下,雖然2023年臺灣的租稅負擔率提高爲14.6%,但仍然低於我們估算出來門檻,故2023年租稅負擔率的提高仍有益於降低臺灣地下經濟的規模,提升臺灣經濟發展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