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週刊/丹麥沉痛告白 負利率救不了經濟
圖、文/今週刊
「這種作法,根本無助於刺激經濟!」烏爾裡克(Ulrik Norgaard)這麼說。他曾擔任丹麥金融監管局局長,現職則是丹麥銀行協會執行長;烏爾裡克深切瞭解丹麥銀行業的營運狀況,以及銀行對當地景氣的貢獻。而他口中的「作法」,就是現在被許多國家視爲刺激經濟強心針的「負利率」政策。
一月底,日本央行無預警宣佈實施負利率,加上已實施負利率的歐元區、丹麥、瑞典、瑞士等國,屬於「非常規」貨幣政策的負利率,眼見就要成爲一種「新常態」;它對經濟刺激的效果、對銀行業的傷害、對個人理財行爲的影響,瞬間成爲全球熱門議題。
其中,丹麥是實施負利率最久的國家。2012年7月,丹麥央行爲了保護匯率,宣佈將利率調至負值,除了14年4月到9月期間,曾短暫將利率由負轉正之外,其餘時間利率皆在零以下徘徊。
本刊特別採訪丹麥當地多位金融從業人員及一般民衆。要勾勒出4年負利率所打造的千奇百怪金融大觀園,首先,得從銀行業的困境開始說起。
現象一:不敢讓客戶分攤成本龍頭銀行一年損失百億元
按照丹麥銀行業國會遊說團體的說法,15年,負利率已經造成丹麥銀行超過10億克朗(約50億元新臺幣)的損失;但當記者聯絡丹麥最大的銀行丹斯克銀行(Danske Bank),公關主管雷斯(Kenni Leth)給的數字,卻比銀行業遊說團體要誇張許多。
「因爲負利率,過去一年,我們的存放款利差損失約達20億克朗(約100億元新臺幣)。」雷斯舉例,目前的房貸產品中,若採用固定利率,三十年期以下的房貸利率接近零,若採用浮動利率,則客戶每月的房貸支出已是「本金攤還部分『減掉』利息」。也就是,銀行從貸款客戶拿回的錢,會比借出去的錢還少。
「放款要貼錢,但存在我們銀行裡的錢,即使『負利率』,我們還是不敢跟存款戶收取費用。」雷斯無奈地說。烏爾裡克則表示,「對丹麥的金融業來說,關鍵的決定就是到底要不要讓客戶來承擔負利率的成本。」他指出,負利率雖上路近四年,但目前丹麥銀行多半尚未對個人存戶收費,「即使是利率最低的活期存款,現在銀行大多還是將利率訂在零的水準。」
這些說法,凸顯了兩個事實:首先,負利率的確會對銀行業帶來極大的經營壓力;其次,部分論點擔心負利率會造成一般民衆的定存賠錢,但從丹麥經驗來看,這種情況尚未普遍。
現象二:民間理財需求暴增銀行資產管理部門比重增
有趣的是,雖然承擔了可觀的利差損失,但平心而論,銀行業似乎也混得不差,至少丹斯克銀行就適應得很好。
在負利率上路之前的11年,它的全年淨利是17億克朗;但到15年,獲利卻高達131億克朗,翻了7倍不止。丹斯克銀行雖在存放款利差的損失頗重,短期間內也沒有打算向存款戶收費,那麼,它如何消化負利率的副作用?
「我們有效擴張了資產管理部門的營收比重,也降低了對利息收入的依賴。」這是該行總裁勃根(Thomas Borgen)的公開說法。由此,不難理解負利率環境底下對一般民衆理財行爲的影響──在定存利率偏低的情況下,民間理財需求攀升。
從事行銷工作的20多歲丹麥年輕人侯山提(Santi Roc Castells)就對本刊記者表示,「存款沒有利息沒差,比起來,我更擔心低利率環境造成的房價上漲。」追求更高報酬空間的理財行爲,成了負利率環境所引導的行爲轉變之一。
現象三:降低放款風險銀行挑優質客戶借錢
丹麥實施負利率近4年的結果卻顯示,當銀行被迫將獲利來源轉向高風險的資本市場投資操作之後,爲了降低放款風險,反倒會減少銀行對一般民衆與中小型企業的借貸意願。
「負利率的確改變了丹麥銀行業的放貸行爲,」烏爾裡克說,「但,這種改變絕對不是更寬鬆,而是業者更傾向借錢給優質客戶。」
「依據我的觀察,丹麥銀行業在優質客戶的競爭確實比過去來得大,他們能夠得到的融資選項,也比以往還要誘人。」烏爾裡克指出,負利率帶來的寬鬆效果,範圍僅限於「原本就不太需要資金」的優質企業或民衆,「相對的,當銀行更加挑三揀四,那些原本就不容易貸款的客戶,也就成爲負利率的受害者。」
現象四:年輕人借錢更難了整體借貸並未顯著提升
現象四:年輕人借錢更難了整體借貸並未顯著提升
侯山提對這個說法感同身受:「若你現在已靠房貸買了房子,那很好;但對我這個年輕人來說,現在要申請房貸越來越難,你必須很努力向銀行證明自己有穩健的經濟能力。」
「整體來說,4年負利率下來,丹麥的民間借貸情況並沒有顯著攀升。」烏爾裡克歸納結論,需要錢的人,難以從銀行手中取得資金;銀行樂於借錢的人,卻又沒有資金需求,這是他認定負利率政策無助於刺激景氣的根本原因。(今週刊摘文整理)
延伸閱讀 >>
延伸閱讀 >>
月光族!善用App理財 你會變有錢
月光族!善用App理財 你會變有錢
三月的逆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