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美方接連出招 中國有三件武器
美國參議員梅嫩德斯等人星期四拋出“2021年戰略競爭法案”,準備下周提交給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審議。據報道,該法案提到就新疆問題制裁更多中國官員、呼籲取消美臺交往限制、給印太地區盟友提供十多億美元軍事援助以及監測中國彈道導彈武器情況等等,梅嫩德斯稱該法案獲得了參議院前所未有的兩黨合作。
同在星期四,美國商務部宣佈將7家參與制造超級計算機的中國企業拉入實體清單,這是拜登政府上任以來首次擴大實體清單打擊中國企業的範圍,也是現政府延續上屆政府打壓中國高科技企業的政策,並使用更大力氣試圖窒息中國高科技產業的明確宣示。
美國的遏華政策正在完成國內的全面動員,參議員推動起草與中國開展全面戰略競爭的法案,不同於之前的具體法案,表達了他們對中國的強烈敵對情緒,而且這種敵意跨越黨派,成爲美國政治中爲數不多的共識之一。反華情緒在美國廣泛瀰漫,在西方也得到進一步擴散,爲對抗的加劇提供了空前的輿論氛圍。
梅嫩德斯提出的法案不缺乏一路得到綠燈的政治條件,它若最終通過,會進一步強化美國打壓中國的政策導向。當然拜登政府仍將有很大裁量空間,比如報道說,梅嫩德斯法案要求取消美臺官員互訪的限制,其實蓬佩奧在離任國務卿之前的最後時刻,已經宣佈取消了美國官員與臺接觸的限制,但是新政府會具體怎麼做,裁量權仍掌握在拜登核心團隊的手裡。
特朗普政府以零敲碎打的突破方式大體摧毀了原有的中美關係框架,拜登上臺後繼承、整合了前任政府的“破壞成果”,正在將遏華政策體系化、持久化。他們不排除與中國開展對美有利合作的可能性,意在減少對抗中國對美國的反噬作用,同時他們特別強調與盟友聯動制華,試圖打造一個整個西方遏制中國的鐵幕,其終極目的是要壓垮中國。
這是對冷戰後世界和平發展形勢的根本性顛覆。中國這麼多年沒開一槍,沒有顛覆周邊的一個政權,我們通過勤勞奮鬥實現了發展,消除了大量貧困,在幾次重大全球危機中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只因爲我們的政治制度和他們不一樣,與美國的實力差距實現了縮小,他們就倏然將我們樹爲對立面,實施起對我們的全面圍攻。這樣的扭轉無論如何都是極端主義的,反人類文明的。
然而現在已經不是與華盛頓講理的時候了,理只有博出來,用事實刻出來。中美任何一個對錯的裁判都需要以幾年、十幾年甚至更長作時間單位。
回擊美方的猖狂攻擊,中國有三件武器。第一件是中國發展的內在動力。中國這些年的進步確有外界的刺激和帶動,但最根本的是中國找準了發展的道路,內在的巨大能量源源不斷釋放出來,而且它們的釋放還遠未窮盡。中國潛力巨大,因而後勁十足,我們必須把這些能量的進一步釋放組織好,確保中國未來很多年裡仍是主要經濟體中增長最快的,不斷縮小中美綜合實力差距,這是根本。
第二件武器是,中國已然成爲全球最大的貨物貿易國,形成了巨大經濟合作吸引力。我們的生意夥伴遍天下,這是當今國際競爭包括戰略競爭的關鍵資源,也是國際關係的現代底盤。美國可以拉歐盟等攻擊中國人權,搞盟友聯動,但卻很難衝擊中歐經濟合作,甚至中美經濟合作的絕大部分也將慣性延續。
這是中國手中的一把好牌,我們需要以經濟合作爲帶動,保持、發展與多數西方國家大體正常的關係,摸索中美博弈大環境下如何做好這個方向工作的辦法。美國搞出西方實質反華聯盟的難度非常大,我們要努力增加它的這個難度,避免把一般西方國家朝美國陣營裡推。
我們的第三件武器就是中國的穩健路線。從貿易戰開始,中國的對美鬥爭總的來說很有章法,既不退讓,又不衝動,真正做到了不急不躁,中國的政治體制、傳統文化和均衡的實力結構共同塑造了這樣的戰略穩健。美國想借當前的綜合優勢與中國搞短跑競賽,我們卻要跟它比馬拉松。我們有拉長比賽的能力和資本,我們將笑到最後。
此前報道:
歐美英加借新疆問題制裁中國 但美國回不來了
作者 | 南風窗新媒體主編 李少威
近日,歐美英加藉口所謂新疆人權問題,聯手製裁中國。對此,中國外交部一一予以駁斥,中國的反制措施,也在陸續出臺。
爲什麼儘管中國一再公佈事實,並且多次表示歡迎他們來新疆實地瞭解情況,他們仍然不聞不見,只顧持續發表誣衊言論呢?
醉翁之意不在酒。此時他們口口聲聲所謂自由、民主、人權,當然是另有企圖。如果我們的思路真的就跟他們嘴裡的這些虛僞議題跑起來,那就正好着了他們的道。
中國人承認自由、民主、人權都是珍貴的價值,一樣在儘可能通向這些價值。但我們也知道,對方把這些都理解爲自身壟斷性的專利,擁有絕對的定義權和使用權。不管中國怎樣做,都不可能被承認爲自由、民主、人權。
美國爲首的五眼聯盟,持續攻擊中國的社會主義制度,這是不可能妥協的底線。其實,蘇聯的歷史已經證明,即便你放棄自己的社會制度,攻擊也不會停止。
除非你放棄發展的權利,死心塌地做跟班——這就是它們的終極目的。打壓華爲以及制裁中國的一系列高科技企業,目的在此。
爲什麼它們的終極目的是要讓中國放棄發展權呢?
這就涉及到西方世界500年來之所以強盛的物質基礎問題,一旦這一基礎喪失,一切價值說辭都是鏡花水月,西方的頂端地位就將不保,這纔是它們着急的真正原因。
01不是幡動,是心動
在國際競爭當中,如果你的對手出現以下兩個“症狀”,那你應該不怒反喜。
第一個,是對方不瞭解真實的你,把你想象得非常糟糕,經常有一些很愚蠢的表達。
比如鴉片戰爭前的清朝,認爲英國人沒有膝關節,倒在地上就爬不起來,而且他們以牛肉粉爲食,只要不供應茶葉,他們就會因消化不良而死。
第二個,是對方變得歇斯底里,內部政治、社會、文化出現了激烈的紊亂甚至動盪,主要表現爲主流政治與民粹主義合流。
比如義和團運動時期的清朝,拳民劇烈排外,搗毀教堂,毆打甚至殺死西方人,並且還受到朝廷的鼓勵。
清朝義和團運動,拳民劇烈排外,搗毀教堂,殺西方人
清朝最後都是一敗塗地,硬核原因是國家能力、軍事技術、社會動員等問題,愚蠢無知和民粹主義,是所有問題的綜合性表現。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愚蠢地想象對方,是因爲不瞭解對方。
“非利不動,非得不用,非危不戰。”無利無得無危,而竭力挑釁,無端攻擊,那是自己在犯錯,內部在崩解。
短期看來,持續受到攻擊的一方,處境、聲譽、人員、財產和貿易利益都會遭受損失,但從戰略上看,這是對方精神錯亂的表現,是它內部出現了危機,正在自我削弱。
今天之所以重提這個話題,是因爲世易時移,乾坤倒轉,表現出以上兩個“症狀”的,變成了西方國家,尤其是美國、英國、澳大利亞、加拿大、新西蘭,所謂“五眼聯盟”。它們全都是盎格魯—撒克遜國家,母語都是英語。
過去兩百年裡,世界的霸主國家,都是盎格魯—撒克遜國家—英國和美國。英國引領了第一次工業革命,美國引領了第二、第三次工業革命。
第二次工業革命
到了第四次工業革命,引領權尚不明確,很可能從西方向東方轉移,至少,很可能從盎格魯—撒克遜國家轉移出去。
工業革命的核心是科技革命。在全球化背景下,科技領先,就可以支持貿易、軍事和金融領先,從而在經濟上和政治軍事上處於全球頂端地位。而頂端地位意味着在全球市場建立準壟斷性,從而從世界各地源源不斷地獲得超額利潤。
超額利潤支撐起了整個資本主義世界。
它的生活富足、人民舉止優雅有教養、意識形態價值具有感染力和吸引力、政治在分配正義的外衣之下平和地運轉,都建立在超額利潤的基礎上。過去500年來,資本主義從來沒有從超額利潤的獲得者這一身份中跌落過。
卓別林電影《有閒階級》劇照
正因如此,今天,當西方頂端的超額利潤真正面臨斷流的可能性的時候,全世界都在懷疑,一旦抽掉了這一物質基礎,西方從意識形態到政治民主再到社會自由等一系列奉爲聖經的價值,還有沒有可能維繫?
不是幡動,是心動。
心亂了,就會在行爲上表現出來。這就是我們看到的,盎格魯—撒克遜國家在中國問題上,一方面總是散播愚蠢無實的想象,完全不顧體面,另一方面主流政治與民粹合流,整個社會表現出歇斯底里的症狀。
歸根到底是因爲,根本性的危機確實出現了。
02美國紊亂和西方凌亂
特朗普執政的4年,美國從政治行爲、社會面貌到整個價值系統,都發生了前所未有的紊亂。
其一,政治偏離理性軌道,民主發生痙攣。
民主在現實操作當中最大的意義,原本是賦予政治家的權力以合法性。選舉程序這種一次性過程,在短時間內解決掉合法性問題,政治家就可以在這方面沒有顧慮,從而努力地去爲公共利益而工作。
但在特朗普執政的4年時間裡,幾乎一直在選舉,也就是說,合法性問題似乎從未解決。特朗普對維繫個人權力的慾望,對可能失去權力的憂慮,幾乎癱瘓了民主制度通往公共利益的能力。
因而民主轉向民粹,表現爲對西方建立的現代世界經濟分工和貿易秩序產生幼稚理解,對疫情防控這樣的科學問題產生反科學操作,在國際關係方面完全不顧體面,最後甚至出現了總統煽動騷亂、參議院被佔領這種令人大跌眼鏡的結果。
特朗普競選集會現場
其二,正因爲政治的非理性,西方主流價值也發生了劇烈動盪。
過去的美國,作爲“山巔之城”,有一種偶像壓力,始終會以各種方式來維護自由民主的體面,哪怕是一種掩飾性的手段。即便是對外“輸出革命”,自由民主的價值形態本身,一直是堂而皇之的,不管輸出的對象國陷入何種政治動盪、社會分裂,最後民不聊生,但自由、民主始終未被質疑。
而特朗普時代,赤裸裸的“美國優先”,不但令盟友感到幻滅,也讓那些被輸出革命的國家或者被長期進行意識形態譴責的國家,感受到了所謂自由民主的不可靠。“大統領”在世界範圍內的價值觀統領能力令人生疑,甚至,通過對美國內部的政治鬥爭的觀察,人們發現美國自身是否真正對自由民主懷有“初心”,都變得不確定。
其三,當世界頭號強國、“世界主流價值”的倡導者變得面目陌生之後,全世界都開始了自保行動。
歐洲不再唯美國馬首是瞻,進一步增強獨立性;日本、印度、加拿大等“自由世界”的邊緣地帶,也領略了老大哥牙齒的鋒利,繼而重新考量自己的位置;而在中國、俄羅斯這樣的長期被美國領導的西方世界在價值觀上排斥的國家,人們更加堅定了“走自己的路”的信念,在政治價值上從外部尋找榜樣的幻想進一步破滅。
俄羅斯外交部3月12日表示,“如果美國在亞太地區部署中短程導彈,俄羅斯將進行報復。” 圖爲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扎哈羅娃
一系列混亂的最爲糟糕的後果是,自由民主的價值觀在如何落實的問題上,失去了現實參照系。在自由民主尚未成熟的國家,人們發現了現代自由民主的破敗。
民主的含義,似乎回到了作爲西方現代思想源頭的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的觀念當中,他們都把民主政體作爲各種政體當中最爲糟糕的一種。
現代民主的理論基礎,是歐洲啓蒙運動中盧梭等人主張的人民主權學說。思想家本身是不考慮實際的,因此盧梭極力張揚民主的價值,而對它的實現環境着墨甚少。民主容易通向一種失智的暴政,這是古典希臘時代的思想家們早已想得很清楚的,法國大革命時期,雅各賓派就用實際行動詮釋過民主的恐怖。
美國曾經樹立了榜樣,讓理性的、良善的、具有生長能力的民主成爲現實,托克維爾就說,美國沒有強鄰的地理環境、鄉鎮自治傳統、活躍的宗教生活等等因素,使得民主共和制度得以按照思想家們的藍圖,建立自由與秩序。
但是,今天出問題了。
03美國回不來了
西方國家的理性的政治家們,比如德國的默克爾,應該能夠感受到價值衰敗的危機。
西方世界永遠不會承認一點,那就是,他們的邏輯,歸根結底是強者邏輯。
我們當下面對的這個世界,主要是由西方塑造的。而過去500年來,世界就是西方的世界,而過去200年裡,世界又主要是盎格魯—撒克遜人的世界。
社會意識形態,肯定是服務於強者的。所以,今天的政治學、經濟學乃至哲學理論,都打上了深刻的西方烙印。人們認爲,這就是對的方向,這就是我們一切不符合理論要求的現實,所要調適和迎合的方向。
西方一直是強者,這就意味着,它可以用強者的優勢地位,來貫徹它的所思所想,當然這些所思所想,都是符合自身利益的。
推廣自由民主,歸根結底是一種強勢地位的結果,也是維護這種強勢地位的工具,它們在歷史上互相加強。西方世界之外的人們看到了自由民主所呈現的美好,但卻往往並不知道建立在物質基礎上的強勢地位,是它的立身之本。
如果強勢地位受到威脅,那麼自由民主就會精神錯亂。20世紀的麥卡錫主義在新的制度競爭壓力之下出現,五眼聯盟尤其是美國,某種程度上也在重演麥卡錫主義。
麥卡錫主義是上世紀50年代初,美國興起的反共極右的迫害進步人士的活動,一切持相對政見的人都會被無理攻擊。當今美國政客違背世界發展潮流的瘋狂挑釁,無異於某種程度上麥卡錫主義的重演,圖爲約瑟夫·麥卡錫
西方的強勢地位在動搖,而且這一次,很可能是一次真正的世界歷史轉向,它們自然無法淡定。
如果把世界比作一棵樹,西方發達國家就是頂端的莖葉。
這一地位,發端於500年前的大航海,至少在過去的200年中,屹立不倒。雖然西方發達國家內部的地位有先後輪替、持續調整,但總體而言直到今天,西方位居世界統治地位的格局,尚未改變。
我們很容易就會想起一個植物學名詞—“頂端優勢”。植物的主莖頂端生長佔優勢,同時抑制着它下面鄰近的側芽生長,使側芽處於休眠狀態。
解釋這一現象的主流學說,是“生長素抑制”。頂芽是生長素合成的中心,在這裡合成的生長素沿莖向基部運輸,抑制側芽生長。
生長素這一名詞具有欺騙性,本質上是“不生長素”。
19世紀德國經濟學家李斯特對此已洞若觀火,他分析了歷史後,發現主張自由貿易的英國在實踐中並未實施自由貿易政策。
“當兩個國家彼此之間有着自由貿易關係時,售出製成品的一方所佔的是優勢,而只能供應農產品的一方居於劣勢地位”,爲了保持優勢地位,英國“甚至不許那些殖民地造一隻馬蹄釘,更不許把那裡所造的輸入英國”。
李斯特用非常生動的比喻說明了問題:“一個人當他已攀上高峰以後,就會把他逐步攀高時所使用的那個梯子一腳踢開,免得別人跟着他上來。”
西方世界轉而通過軍事優勢、科技優勢、金融優勢和產業鏈頂端優勢,來把自身繼續長期留在主莖頂端的位置。特別是在上世紀70年代,世界體系完成了金融化,西方通過控制全球貨幣和金融領域來獲取超額利潤。
2019年,全球前十大製藥公司裡,輝瑞、強生、默克、艾伯維、安進、施貴寶等六家都是美國公司
此外,通過意識形態擴張,來持續地爲合法性賦能,並且對頂端意外的其它部分進行精神麻痹。
因此我們看到,今天西方世界的頂端地位的維持,是需要一系列條件的。歸根到底,在軍事、科技、金融、生產、貿易等領域的優勢,都是爲了建立準壟斷的地位,從而獲得超額利潤。
當這些條件處於穩定狀態的時候,西方的經濟、政治、社會和文化,都會表現出積極面貌,經濟繁榮,政治民主,社會穩定,文化自信。
冷戰結束以後到2010年中國成爲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之前,這些條件都沒有受到西方世界以外的嚴峻挑戰。過去10年來中國產業能力向着上游攀升,科技能力出現後發優勢,貿易、金融、軍事領域也快速成長,從根本上危及了這些條件,使得越來越多的領域無法產生超額利潤,“發達國家粉碎機”的說法由此而生。
這就是過去數年來,作爲西方世界的代表的美國政治、社會雍容不再,對待中國變得越來越歇斯底里,意識形態的說服能力發生嚴重動搖的歷史解釋。
2021年1月6日,美國國會大廈發生抗議羣衆闖入的暴力騷亂事件
不管採取何種手段,美國和西方都會試圖維繫其頂端優勢,儘管特朗普已經離開白宮,但基本方向不會變化。美國在過去4年多的時間裡,一再突破大國之間打交道的底線,甚至已經不顧外交禮儀,中國人慢慢也就習慣了,不抱幻想,準備鬥爭。
拜登上臺即宣佈“美國回來了”,但未來的事實必然證明,美國回不來了。
因爲那根從全球吸血的管子,在風吹日曬中風化瓦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