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對中概股亮起紅燈的是美國
【環球時報記者 倪浩】“掌握超過100萬用戶個人信息的運營者赴國外上市,必須向網絡安全審查辦公室申報網絡安全審查。”這是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7月10日發佈的《網絡安全審查辦法(修訂草案徵求意見稿)》中的一條。隨着7月初國家相關部門對滴滴出行、運滿滿、貨車幫、BOSS直聘等多家互聯網企業實施網絡安全審查,一些西方媒體顯得很興奮,有的猜測“中國是否要對赴美上市企業亮紅燈”,有的放風“誰再買中概股誰就是白癡”。這些媒體或許在故意迴避一個事實——從1992年開始,中國企業赴美上市已近30年,對於中企走出國門,實現境外上市融資,中國政府歷來持贊成和鼓勵的態度。中國人民大學中國資本市場研究院聯席院長趙錫軍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國家相關部門加強對滴滴出行等企業的監管不是要叫停中企赴美上市,而是爲適應數字經濟新階段,進一步完善對上市企業監管政策的一種表現,而且此類監管歐美國家早就在做。
6月底,中國移動出行平臺滴滴公司在紐交所上市交易。本月初,因滴滴出行App存在嚴重違法違規收集使用個人信息問題,滴滴接受國家監管層的網絡安全審查。此後,多家企業傳出暫停或延後在美國IPO(首次公開募股)的消息。7月6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依法從嚴打擊證券違法活動的意見》,強調抓緊修訂關於加強在境外發行證券與上市相關保密和檔案管理工作的規定,壓實境外上市公司信息安全主體責任。
對滴滴出行被審查背後釋放出什麼信號,歐美媒體議論紛紛。英國《金融時報》以“中國對赴美上市亮起紅燈?”爲題,揣摩網絡安全審查滴滴出行背後隱性的原因是“中國官方對科技集團紛紛赴美上市感到不滿”。《華爾街日報》刊文稱,中國官方曾希望滴滴推遲赴美上市,部分原因是擔心美國政府可能利用在美上市公司必須提交的審計文件來獲取這些公司所掌握的中國用戶數據。文章認爲,中國採取行動來限制此類上市,凸顯出北京和華盛頓方面對技術、數據保護和安全的未來存在不同看法,而隨着美中兩國在一系列問題上的不信任鴻溝不斷擴大,無論是中國公司還是美國公司,都可能被夾在中間左右爲難。《紐約時報》表示,中國監管層的這些行動向中國企業發出的信息很明確:政府有權管它們,即使它們在全球運營,即使它們的股票在海外上市。還有媒體猜測中國加強監管背後正透露出不同尋常的政策意味,因此,對持有在美上市中概股的IPO銀行家和投資者來說,他們最關心的問題是,中國的新指導意見是否只涉及數據,抑或是代表中國監管方針將發生重大變化,可能導致本打算赴美上市的公司打退堂鼓。還有些反華的西方媒體藉機散佈“誰再買中概股誰就是白癡”,試圖讓國際投資者遠離中概股。
針對一些歐美媒體發出的議論,天津大學法學院互聯網政策與法律研究中心主任秦安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一個互聯網企業如果掌握的數據上升到國家關鍵信息基礎設施的高度,影響國家網絡安全時,必須接受審查,以規避可能的風險,尤其是在中美關係高度複雜敏感的時刻。北京師範大學一帶一路學院研究員萬喆則表示,中國對互聯網企業赴美上市可能產生的網絡數據安全進行監管,這是嚴肅的、毋庸置疑的。
實際上,對中概股亮起紅燈的恰恰是美國。2020年12月18日,時任美國總統特朗普正式簽署《外國公司問責法案》。《華爾街日報》稱,該法案旨在迫使中企接受由美國監管機構負責審查的年度審計制度,否則就從美國退市。特朗普當年11月份還頒佈了一項法令,禁止美國投資者買賣有中國軍方背景的企業,在美國國防部這份名單上的中國企業不斷增加。經過幾次反覆,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最終於今年1月對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進行摘牌。美方這一嚴重破壞正常市場規則和秩序的行爲受到中方的駁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表示,美國一些政治勢力持續無端打壓在美上市外國公司,反映出其規則制度的隨意性、任意性、不確定性,而美方打壓行爲對中國相關公司的直接影響相當有限,最終損害的將是美國的國家利益和形象,以及美國資本市場的全球地位。
中企赴美上市經歷30年風雨
按照美國媒體的說法,長期以來,華爾街一直是連接中國經濟奇蹟與美國的紐帶。中國企業涉足美國華爾街最早可追溯至上世紀90年代初。目前資料可見的是1992年10月9日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的華晨金盃汽車,發行500萬股,中國從此敲開了西方金融市場的大門。而1992年正值中國資本市場初建,中國證監會也是於當年10月才正式成立。香港《信報》當時在報道首家中國內地公司上市美國的消息時說,金盃汽車是一家擁有5萬多名員工的大型國有企業,誰敢一聲不響就把國有資產“賣”給了美國呢?事實是,金盃汽車的“驚世駭俗”之舉最終得到國內支持。通過在美國上市,金盃汽車籌集資金近8000萬美元,解決了企業發展中的資金困局。
1997年7月14日,第一隻真正意義上的中國概念股——中華網,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2000年前後,一大批互聯網企業掀起赴美上市的高潮,新浪、本站、搜狐等相繼花落美股,中概股羣體迅速壯大。之後的10年間,中國涌現的明星互聯網企業代表着中國新經濟陸續奔赴華爾街,2005年8月百度在納斯達克上市,2006年新東方、如家等9家中國公司在美上市。2009年7天連鎖酒店等20家公司在美上市……通過掛牌美國,這些中國企業帶回大量國外資本,推動了國內科技創新的快速發展。而對於全球投資者而言,以中國巨大的市場和無可比擬的人口紅利,這些在美國上市的中國企業也爲他們帶來巨大的投資收益。美國金瑞基金首席投資官布倫丹·艾赫恩近日在評論赴美上市中企創10年新高時表示,“中企普遍能爲美國投資者提供豐厚回報”。
但隨着中概股勢力不斷壯大,美國國內也有人一直拿着放大鏡對準這一特殊羣體。2010年中概股遭遇了中概股赴美上市後一場空前危機——美國的渾水、香櫞等做空機構頻繁發佈報告,稱多家中概股財務造假,引發美國證監會對100多家中概股公司進行調查。事件負面影響不斷蔓延,國際投資者對中概股的信心開始動搖,不少中概股在這次危機中最終退市,如綠諾科技、多元環球水務等。
2013年中概股漸漸走出危機,2014年阿里巴巴、京東、微博等15家公司在美上市。中國互聯網企業的魅力重新吸引了華爾街,中概股之前的陰霾被一掃而空。之後,中概股赴美上市小高潮不斷。儘管中美經貿關係在過去幾年不斷惡化,甚至美國在2020年年底通過《外國公司問責法》之後,中概股仍在絡繹不絕奔赴華爾街。相關數據顯示,2020全年,有34家中企赴美上市,共募集資金約124億美元,與2019年相比上市企業和募集資金分別增加6.25%和254%。今年上半年,赴美上市的中企仍有36家,融資額高達136.7億美元,遠超去年同期的16家企業、26億美元。而新的赴美上市企業,已經涵蓋金融、媒體與信息服務、零售、衛生保健/醫療、房地產、新能源車企、運輸服務等多個行業。彭博社稱:“中國企業正以破紀錄的速度在美上市,而對於世界兩大經濟體間的緊張關係和可能被踢出美國交易所的風險不屑一顧。”
在一批新型企業赴美上市的同時,也有不少中概股開始迴歸。隨着中國資本市場逐漸完善和日臻成熟,制度不斷創新,包括創業板、科創板的順利開板,尤其是香港證券交易所2018年進行史上最大制度創新後,中概股從美國迴歸的客觀條件漸次形成,踏上回歸路的中概股也在不斷增多。目前,中概股迴歸主要有三類:拆除紅籌架構重新整理後A股上市,保留紅籌架構境內二次上市,以及在美國的中概股赴港實現二次上市。阿里巴巴、京東、本站、新東方、百度等均已完成香港二次上市。數據顯示,2020年香港市場前十大IPO中,中概股迴歸公司佔據了6席。
歐美國家的監管更早更嚴格
“推動中國企業進行國際合作,讓企業從國際、國內兩個市場進行資源配置,中國政府從來沒有禁止過。”中國人民大學中國資本市場研究院聯席院長趙錫軍告訴《環球時報》記者,中國對赴境外上市企業一直進行監管,現在面臨的一些新情況是中國經濟發展到新階段,數字經濟風起雲涌,擁有大量數據的互聯網企業紛紛出現,而且已經或者正在準備境外上市。與以往不同的是,這些企業擁有大量的帶有隱私性的數據,處置不當或對國家安全帶來風險,這給中國對境外上市企業的監管帶來前所未有的新考驗,其重要性和迫切性也日益凸顯。
針對有外媒解讀“滴滴出行被審查是中國對赴美IPO企業亮起紅燈”, 趙錫軍表示,事實上,歐美髮達國家對於企業在網絡數據方面的監管更早、更規範也更嚴格,中國則剛剛起步,但已面臨非常迫切的局面。加強監管是中國面對經濟新階段作出的與之相適應的調整和完善。他強調說:“從目前釋放出來的政策中,我們無法解讀到中國要對赴美上市企業亮紅燈的意味。對於中國企業走出國門,實現境外上市融資,中國從政策層面上一直是支持和鼓勵的。衆多企業走向國際資本市場,也是中國改革開放政策的一個重要體現。目前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階段,數字經濟帶來的數據安全問題增多,國家加強監管是讓企業強化安全意識,防止不必要的數據風險。”
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的多位專家認爲,中國改革開放初期,很多企業發展急需資金,不同企業根據自身的要求,選擇不同的國際資本市場上市融資,這是企業自主的選擇,而不是在國家統一行政要求下進行的。說到底,企業上市融資是市場行爲,是企業的自身選擇,中國政府從來沒有干涉企業正常的市場決策和行爲。據趙錫軍介紹,早期國內資本市場不發達、不完善、資金量不足,有些企業需要外匯,需要國際資金,所以它們更願意選擇在海外上市。這也是正常的市場行爲。美國資本市場規模大、運行成熟、國際資金充裕,因此吸引了全球各地的上市公司。尤其是納斯達克市場,吸引了一大批互聯網企業。但中企境外上市並不侷限於美國,香港、新加坡甚至是歐洲的資本市場對中企也充滿吸引力。在美國政府對中企赴美上市敵意越來越明顯、香港和內地資本市場日漸成熟和完善的背景下,中企今後去哪上市都是企業的自主選擇。趙錫軍表示:“如果一些企業認爲赴美上市不再是一個最好選擇時,它們就會有其他選擇,但這並不是中國政策監管所形成的結果,相反這是市場本身發生變化的結果,也是美國資本市場排外情緒和排外做法不斷加大加重後的一個結果。”
一般來說,中國企業境外上市,受益是雙向的。但有些國家並不這樣想,它們宣稱要保護自己的市場,以國內市場爲優先,甚至採取封閉孤立的逆全球化政策。趙錫軍告訴《環球時報》記者:“這種孤立主義的做法,實際上不利於經濟資源的合理配置,是違反經濟規律的。比較典型的是英國‘脫歐’以及特朗普任內提出的‘美國優先’,後者甚至讓美國退出很多國際條約和國際組織。但中國不會這樣,中國一直是秉持全球化的戰略來推動全球經濟合作,這是很明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