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念平臺-中印雙強,爭而避鬥

中國印度這兩個國家的互動,一直是國際社會的關注焦點兩國在十七日舉行八年來的第十五次邊界特別代表會議,同意建立中印邊境事務磋商和協調工作機制」,便吸引國際媒體予以廣泛報導

這個新機制將由雙方外交司長級官員率領雙方外交和軍事官員組成,主要任務是處理兩國邊境地區的相關事務及研究強化邊境地區的交流與合作。中印兩國在一九九三年及一九九六年簽訂了兩個邊界信心建立措施,雖然有效地降低直接衝突。但因爲兩國對於區隔彼此的「實際控制線」位置有不同的看法,所以頻頻發生指控對方「越界」或「入侵」,引發對立的緊張情勢。所以這次設立的工作機制其實就是要處理此類的爭議

但此次的會議結果也透露出幾個有趣的訊息

首先,若就解決邊界問題本身來看,此次會議並未有具體成果。有些媒體因雙方籤屬協議,便報導中印兩國「達成解決邊界問題指導原則」或「邊境問題談判取得進展」,都是錯誤的解讀。此次會談的主要成果是組成建立有關邊境入侵事件時的通報及協調機制,以便維持邊界的和平與穩定。所以實際上,這個新建立的機制與邊界問題的解決方案無關,旨在處理邊界的意外事件及強化中印邊界信心建立措施。

新華社的報導便清楚地指出:「該機制不承擔探討邊界問題解決方案的任務,不影響中印邊界問題特別代表會晤機制。」換言之,並未看到雙方在邊界的解決方案上有任何具體突破或進展。

其次,這次會談也釋放出中印邊界問題在短期內難以解決的訊息。印方談判代表(身兼印度國家安全顧問梅農日前表示:中印邊界談判涉及三個步驟,首先是制定解決邊界問題的原則;再來是建立解決問題架構;然後則是進行實際的劃界。事實上,中印兩國早在二○○五年就籤屬「中印邊界問題政治指導原則的協定」,完成了前述的第一階段工作。但在討論解決架構的第二階段談判中,雖然已歷時六年之久,卻早已陷入僵局。所以,這次達成的協議顯示雙方認知到短期內不可能解決邊界問題,而是將心思放在如何維持及控制現狀,以維持邊界的安寧及和平爲首要考量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會議的舉行再度顯示中印雙方有意願降低彼此衝突。事實上,第十五次邊界代表會議原訂於去年十一月在印度舉行,但中國因抗議印度讓達賴喇嘛出席於新德里舉辦的國際佛教大會,而予以延遲。但雙方很快就回到復談軌道簽訂協議,中國當時的抗議不過是象徵意義。身兼國務委員的中方代表戴秉國特地在開會期間投書印度媒體,表示中方誠摯地希望印度繁榮、人民安樂,強調中國沒有「進攻印度」或「壓制印度發展」的企圖,積極地向印度釋出善意。而印度學者也認爲此次會議的召開是良性的發展,代表兩國願意以溝通方式來面對問題。

可見,中印兩國雖然在許多國際事務上出現競爭態勢,卻並不希望讓邊界爭端影響整體關係的發展,願意予以妥善管理。換言之,當前中印關係仍是循着「爭而避鬥」的主軸發展。(作者爲清華大學社會所客座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