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於城市中對越自衛反擊戰博物館

位於雲南省昆明市宜良縣有一個神秘的博物館,裡面展出是一段可歌可泣英雄歷史;一段對越自衛反擊戰的歷史。

博物館正中佈景

越自衛反擊戰(中國官方稱爲中越邊境自衛還擊作戰或對越自衛還擊保衛邊疆作戰,在民間被習慣稱作對越自衛反擊戰,越南稱之爲1979年北部邊界戰爭或越中邊界戰爭,國際上則又將其視爲第三次印度支那戰爭的一部分),是指於1979年2月17日至3月16日爆發在中華人民共和國(以下簡稱中國)和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以下簡稱越南)之間的戰爭。中國人民解放軍在短時間內佔領了越南北部20餘個重要城市和縣鎮,一個月之內便宣佈勝利,撤出了越南。越方在中方撤出之後也宣佈取得了戰爭的勝利。這場戰爭令中越兩國關係進一步惡化到最低點。進入八十年代後兩國繼續對抗,在羅家大山法卡山、扣林山老山者陰山地區又相繼爆發了邊界衝突,時間持續達十年。九十年代蘇聯解體後,兩國關係逐步恢復正常,陸地邊界也最終劃定。

作戰地圖

1979年2月17日,中國《人民日報》發表了一篇訪問記《是可忍,孰不可忍——來自中越邊境的報告》,實際上是對全世界宣佈了中國的最後抉擇。《人民日報》上一次以這種口氣說話,是1962年,對象是印度。衆所周知,那一年爆發了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印軍被殲八千,全線潰退。中國發動的“對越自衛反擊、保衛邊疆作戰”,由此拉開序幕

戰線分爲中國的西線雲南省和東線廣西壯族自治區兩個作戰方向,分爲三個階段進行。雲南方向作戰先期由楊得志,後期由張銍秀指揮;廣西方向作戰由當時的廣州軍區司令員許世友指揮。總共動用了9個軍29個步兵師(分別爲:11軍、13軍、14軍、41軍、42軍、43軍、50軍、54軍、55軍及20軍第58師、廣西軍區獨立師、雲南省軍區獨立師、廣西軍區2個邊防團另1個邊防營、雲南省軍區4個邊防團另3個邊防營)、2個炮兵師(炮1師、炮4師)、3個高炮師(高炮65師、高炮70師、高炮72師),以及鐵道兵工程兵通信兵兵種部隊近56萬兵力,在約500公里的戰線上對越南發動了突襲

越軍以邊境一線的6個步兵師(第3、345、346、316A、338、325B師)、10餘個地方團、20餘個獨立營及4個炮兵團應戰,後期又陸續加入步兵327、337師和若干獨立團、獨立營、特工營、炮兵、工兵、通信等單位,參戰正規軍在10萬人左右,此外還有數量龐大的武裝民兵配合作戰。

英雄牆

1979年對越自衛還擊作戰,中國人民解放軍東西全線推進越南北部境內縱深30-50公里,最遠達100公里。收復了被越軍侵佔的中國領土浦念嶺和庭山地區;攻佔越南北部高平諒山黃連山萊州4個省的3個省會、1個市、16個縣城、3個鎮以及廣寧河宣兩省部分地區;殲滅性打擊了越軍第3、345、346師,重創316A師另7個團、25個營(隊),部分殲滅了越軍325B、327、337、338師另12個團(旅),拔除了35個公安屯,共殲敵57152人(擊斃47700餘人,擊傷7270餘人,俘虜2173人);繳獲各種火炮916門、各種槍支火箭筒及40榴彈發射器16062支(挺、具)、汽車236輛、蘇制反坦克導彈817枚、導彈22枚,擊毀坦克和裝甲車54輛、火炮781門、汽車594輛,炸燬導彈基地3個、機場3個、導彈發射架2個,同時摧毀了越北大量軍事、政治、經濟設施。在1980-1989年的中越邊境戰爭中,中國人民解放軍共殲滅越南人民軍4萬人以上。在整個十年中越戰爭中,中國人民解放軍共斃傷俘越南人民軍和其他武裝人員10萬人左右。

戰場痕跡

通過十年邊境戰爭,中國打擊了越南自越戰勝利後膨脹的信心,維護了中國西南邊疆的穩定,同時促進了東南亞的和平局面,併爲柬埔寨問題的最終解決打開了道路。對越南方面來說戰爭的影響是持久的,國力遭到了長期消耗和破壞,最終不得不改弦更張。1979年,中國軍隊在撤退回國的過程中回收了此前援助越南的大量物資,並沿途破壞了越北地區的軍政設施、公路、鐵路、礦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