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念平臺-在富裕夢幻中正視家庭貧窮風險
今年國慶在總統發表演說所指出的經濟發展三大策略中,除因應全球環境衝擊,必須積極投入打造臺灣成爲全球供應鏈重組不可或缺的關鍵性力量,以及成爲國際資本、人才及數位技術的匯聚重鎮外,全力落實經濟與社會的均衡發展,讓全體民衆共享臺灣經濟發展的成果,無疑是指出過去二十年來在追求富裕中民衆最爲期待的夢幻,卻又是政府責無旁貸之挑戰。
回顧1980年代初期之後,先進國家拋棄保護主義思維,同時透過產業全球化整合活動,提供規模經濟擴增與貿易拓展機會,不但促進全球經濟持續成長,而且協助全球數億人口晉升中產階級。
其中,臺灣、南韓等新興國家更是在此波全球化潮流下,藉此發揮利基帶來所得快速增加,進而擺脫中所得陷阱,逐漸邁入高所得富裕先進國家之林。
不過,隨着全球化快速發展,雖拉近新興國家與先進國家之間的人均所得差距,但卻又在全球化的同時帶來其他挑戰。尤其國內所得分配不均日益明顯,開始呈現先進國家所存在的貧富差距擴大、薪資成長停滯、房價不斷飆漲及中低技術勞工就業機會流失等問題,造成社會產生階級鴻溝現象,甚至導致衝擊經濟成長。臺灣亦不例外,在經濟與社會發展過程中,因部分政策未能與時俱進,而使得許多家庭貧窮風險正在不斷提高。
依據德國安聯金融集團9月25日公佈其對全球60個國家的家庭擁有資產和負債狀況調查報告指出,雖臺灣受惠於臺股的蓬勃熱絡,2019年家庭包括:房地、存款、股票、基金、保單、退休提撥等金融資產成長10.7%,創下過去十年以來最大增幅,扣除負債之後,人均金融資產達到11萬706歐元(摺合新臺幣379萬元),在60個國家中僅次新加坡,位居第二。
但前揭報告同時警告,近年臺灣受到房價上漲帶動房屋貸款餘額劇增影響,在家庭負債項目中,房貸佔比率超過六成,使得家庭負債比率(家庭負債佔GDP之比率,Households Debt to GDP),從2016年的87.5%上升至2019年的92.6%,超過全球平均的不及七成。此一數據,與G20國家之比較屬於前段,在60個國家中僅次南韓,位居第二,而且逐年提高,緩慢朝向更高債務「風險地帶」。
無庸置疑,目前國內特別是都會地區的房價動輒逾千萬元,而且持續上揚,使得臺灣家庭金融「淨資產」成長超過「淨負債」,在表面上仍存在着債務壓力緩衝空間。然而,在實際上令人擔憂的是,目前臺灣類似日本,均面對着人口老化與衰退雙重威脅。若家庭負債比率或房貸佔家庭負債之比率持續上揚,隨着人口快速老化,一旦造成房屋需求轉爲遲緩,導致資產下跌,則未來臺灣家庭恐將因「淨負債」成長超過「淨資產」,而陷入貧窮泥沼,不但成爲壓抑臺灣經濟成長障礙,甚至衍生「逆襲」銀行體系財務表現。
無獨有偶,中央銀行9月25日公佈國內迄8月底止,房屋貸款與建築貸款餘額分別7.73兆元及2.29兆元;其中,前者包括房屋修繕貸款、車輛貸款、職工福利貸款、個人消費性貸款、信用卡循環餘額等消費貸款,迄8月底止貸款餘額9.21兆元,房屋貸款與消費貸款餘額雙雙創下歷史新高。尤其房屋貸款成長增速更是超過消費貸款,使得房屋貸款佔家庭負債的比率不斷上揚。
在此同時,檢視臺灣家庭負債比率持續增加,尤其近年以來其成長是經濟成長的兩倍以上;其實症結在於,2000年之後投資表現持續低迷,導致產業結構轉型遲緩,在造成薪資成長停滯之同時,家庭最重要資產或負債根源之房價在市場投機炒作下大幅上揚,使得家庭房貸負擔急劇提高。此外,加上現行租稅法規扭曲,受僱人員報酬佔GDP之比重從1995年的50%下降至2019年的44%,相對企業盈餘則是從30%上升至35%,顯示受僱人員未能共享經濟發展成果。
臺灣是個小型開放經濟體系,與全球經濟整合的程度頗深。誠如中央銀行報告指出,面對全球化所帶來的不利影響,政府在政策上必須從促進經濟成長、產業轉型來提高薪資、就業,同時透過社會安全網絡補償基層勞工受到全球化波及所帶來的損害等層面進行規畫。尤其在激烈競爭中,「贏者圈(Winners' circle)」獨享比重日益增加之下,如何促進社會資源分配更加符合公平正義,達到擴大贏者圈,減少家庭貧窮風險,是極爲迫切無法迴避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