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臺積電赴歐設廠 恐難有獲利...

外媒報導,歐盟打算祭出鉅額補貼,邀請臺積電赴歐盟設廠。對此,經長王美花28日表示,臺積電是否去設廠或合作,仍以臺積電全球佈局商業策略考量爲主,不過臺積電先進的製程仍會留在臺灣、會以臺灣爲主要基地

不過,要解決半導體產能供不應求問題,現在纔要蓋廠,其實是緩不濟急,因爲由新廠選址動土興建,到移入設備機臺並進入量產,至少也要2~3年時間,這也是業界認爲產能不足會延續到2023年的主要論點

而要在最短時間內提供新產能,以現有廠區擴建新生產線速度最快,也最符合商業利益,所以臺積電決定在南京廠擴建28奈米產能,聯電也決定擴建南科Fab 12A廠的P5廠及P6廠。

然而半導體產能嚴重吃緊,在搶產能的情況下一定會有超額下單(overbooking)情況發生,現在若針對成熟製程興建新廠,2~3年後新廠進入量產之際,產能可能會是供給過剩情況,這也是許多半導體廠遲遲不敢動手建新廠的考量重點

因此,臺積電在確保客戶訂單情況下才擴建南京廠生產線,而臺積電在通吃全球先進製程訂單情況下,本身現金流量足夠其自行擴產,但其它晶圓代工廠並無法跟進。

聯電此次與客戶共同合作,預收客戶訂金並讓客戶預訂產能,再拿訂金採購設備並擴充產能,一來解決了產能開出後可能沒有客戶的難題,二來也可降低本身的現金流量壓力,業界看好將會是成功的商業模式

而近期歐盟官員將於30日與英特爾、臺積電、三星電子等半導體大廠代表會談,希望提高歐盟在半導體先進製程的晶片生產能力,並可望給予上百億歐元的補貼以吸引外商設廠。不過,業界均認爲,歐盟當地並不適合晶圓代工營運模式,當地缺乏IC設計後段封測的上下游配套,何況歐盟也不可能給予無限期補貼。

事實上,歐洲半導體產業一直以來都由意法半導體、恩智浦英飛凌等三巨頭主導,三大廠本身技術能力足以支援先進製程在歐洲落地,但卻一直不在歐洲建廠,也是因爲建廠後要獲利難度太高。由此來看,在各國地緣政治壓力下,要求半導體廠「又要馬兒跑、又要馬兒不吃草」,就企業永續經營角度來看實在不是長久之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