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和政古動物化石博物館:這裡曾是一片動物的天堂
【走進自然科學博物館】
光明日報記者 宋喜羣 光明日報見習記者 王雯靜 光明日報通訊員 張琳
全球唯一一套鏟齒象從幼到老的頭骨化石、瞬間埋藏的巖塊狀各類動物化石、難得一見的和政羊頭骨化石壁、陸龜化石壁、鳥類瞬間埋藏的化石標本……走進甘肅省和政古動物化石博物館,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四塊巨型浮雕,它們無聲矗立,講述着生命進化的故事:千奇百怪的食草動物骨骼展示了物種高度的多樣性,兇猛敏捷的食肉動物雕塑般凝固在岩石中,與它們的獵物沉積在一起,共同歸於天地,告訴世人這裡曾是一片動物的天堂,氣候和環境的鉅變使它們走向絕滅,形成了這些彌足珍貴的哺乳動物化石。
和政古動物化石博物館位於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和政縣,是中國唯一一座古脊椎古哺乳動物化石博物館,是以收藏展示晚新生代古哺乳動物化石爲主的專題性博物館。館藏擁有六項世界之最——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和政羊、世界上最豐富的鏟齒象化石、世界上最大的真馬“埃氏馬”、世界上最大的三趾馬化石產地、世界上最大的鬣狗“巨鬣狗”、世界上最早的披毛犀頭骨化石。
這座古動物化石博物館坐落在青藏高原與黃土高原交界的臨夏盆地,在“世界屋脊”隆起前後經歷了重大氣候變化,近半個多世紀以來出土了大量多種珍貴古動物化石。在這個2.3萬平方米的博物館裡,有3萬多件化石標本,分屬3綱8目150多個屬種,分屬新生代晚期的4個不同哺乳動物羣,年代跨度三千萬年到兩百萬年之間。
“大家好,歡迎您走進和政古動物化石博物館,今天就讓我們在這有限的空間裡來重塑哺乳動物進化和絕滅的悲壯歷程,瞭解這些動物羣的無限魅力,經歷和政的滄海桑田……”虎文花是和政古動物化石博物館的講解員,已經在博物館工作了近14個年頭。通過生動的講解,她帶領參觀者穿越歷史的時空隧道,去感受生物演化與自然變化的豐富多彩。“我們的藏品填補了恐龍滅絕之後、人類出現之前這一時期的空白,將它們銜接了起來。”虎文花說。
“和政古動物化石的發現對我國晚第三紀古地理古氣候的演變及青藏高原的隆升歷史提供了重要的信息,具有極高的研究、展覽價值。”和政古動物化石博物館館長何文說,隨着化石標本的保護及研究工作的深入,和政的古動物遺存必將成爲世界重要的史前自然遺產。
全球唯一一套鏟齒象頭骨發育系列標本 和政古動物化石博物館供圖
作爲連接過去、現在、未來的橋樑,和政古動物化石博物館的館藏不僅是一部描繪自然生命的萬卷書,更是人類探索生命起源的神奇寶典。然而,不要說外地人,就連大多數和政當地人也並不知道,千萬年前的和政大地,曾經有過一個那樣生機勃勃的動物世界。爲了讓參觀者能夠更好地瞭解古動物,博物館的大型動物化石後面配有還原古動物形態及生活場景的大型圖片,力求給參觀者更直觀的感受。
和政古動物化石博物館共有臨夏地質館、生命進化館、和政化石陳列館等三個陳列館。在“六項世界之最”展廳區,虎文花站在鏟齒象化石展區前介紹起來:“博物館有一套化石彌足珍貴,那就是鏟齒象全球唯一一套從幼年到老年的發育系列標本頭骨,保存這樣完整的化石在世界任何館藏機構都很難見到,因保存完整,這套化石曾在上海科技博物館、臺灣國立科技博物館等地展出,影響力非常大,被譽爲‘華夏瑰寶’。”鏟齒象頭骨發育系列化石標本從三四個月到40多歲以序排列,人們能夠直觀看到不同年齡段鏟齒象頭骨化石的大小特徵。
爲了更好地履行博物館文化教育及科學普及的職能,和政古動物化石博物館現實行免費開放政策,全年對外開放,無閉館日,通過進校園、進社區、進軍營等方式,藉助博物館豐厚的館藏資源,和政古動物化石博物館與周邊大中小學建立長效合作機制,爲青少年打開了解古生物科學的大門。在寒暑假,博物館還會舉辦“小小講解員”活動,選拔三到五年級的學生來館內擔任講解志願者,爲遊客進行免費講解。
據瞭解,和政古動物博物館自開館以來,累計接待遊客超過300萬人次,近年來更是藉助科技的力量,通過開展線上直播等方式,讓公衆足不出戶就能瞭解和政乃至甘肅深厚的史前文化歷史,讓古動物化石與日常生活的距離不再遙遠。
《光明日報》( 2021年01月18日 0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