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石門水質 百吉105戶接管

大溪百吉地區設置去氮除磷合併式淨化槽,完成105戶用戶接管。(呂筱蟬攝)

石門水庫過去20年有30%時間處於優氧狀態,其中湳仔溝溪爲主要受污染河川之一,水務局進行石門水庫上游集水區百吉地區水質改善工程10日竣工,設置6座「去氮除磷合併式淨化槽」,完成105戶用戶接管,將污水經過處理達到三級放流水標準後再行排放。

每天可處理130噸污水

水務局表示,磷、氮是水質優養化關鍵生長因子,若能有效控制就可減緩優氧化問題傳統所用的化糞池生活污水處理效率不佳,規畫在湳仔溝溪沿岸選定人口較爲稠密地區,進行小型聚落式污水接管計劃終端污水處理方法採「去氮除磷合併式淨化槽」,每天可處理污水量達130噸,相當於400個浴缸容量

鄭文燦表示,北橫臺7線沿線及百吉地區有許多熱門觀光景點,因地處山區一直未納入到傳統污水系統,爲有效保護石門水庫水質,市府爭取前瞻基礎建設補助,由中央補助5747萬元,市府自籌2463萬元,完成去氮除磷合併式淨化槽及用戶接管,污水經過處理後再排放,能抑制約500公斤藻類生長,提升石門水庫水質減輕優氧化問題。

地下化降低環境衝擊

他說,市府建置大溪、埔頂、石門及復興等12處大型下水道系統,涵蓋全市約7成的戶數,但考量小型聚落分佈較零散,且易受地勢高低及溪流切割影響,因此在百吉地區採取「聚落式」污水下水道,用地面積不需太大即可進行,且污水處理設備採全地下化,能降低環境景觀衝擊。另外,淨化槽水質監測系統也智慧化連結至大溪水資源中心合併操作,對百吉地區、石門水庫整體營運及水質管理有很大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