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最愛說的三句話,影響整個家庭的磁場

文 | 圖圖媽

來源丨微信公衆號“三個媽媽六個娃”

ID:pkumum

十一這幾天,我終於有空,停下來陪陪家人,陪陪孩子。

和圖圖聊天的時候,我發現這小孩真的是長大了,能像個大人一樣和聊很多事情了。

我們可以聊的話題也越來越廣,包括各種社會新聞、對待人生的態度、甚至一些成年人的話題等等,都可以一起討論、一起暢聊。

圖圖對很多事情的看法和分析,常常讓我耳目一新,也讓我看到了平時在家說的一些話帶給他的影響。

是的,在圖圖和小樹的成長的過程中,我發現我平時跟他們說什麼,或者跟家人交流什麼,這些話都會潛移默化影響他們。

有時候圖圖跟我聊天的話題,正好是我跟圖爸前不久才說過的話題。

不得不說,孩子真是天生的模仿者,他們很善於觀察和吸收環境裡的信息。

所以在家裡父母說什麼、怎麼說就顯得很重要。

在今天的正式分享開始之前, 跟還在享受假期的大家 預告一下節後的一場重要直播。

10月13號早上8點20,我會給大家帶來本科畢業於北大、研究生畢業清華、還被稱爲國民級物理老師的李永樂老師的物理啓蒙課。

這套課包含了應試、素養、規劃、實驗4部分,首發還會額外送12次直播課,課程同步了小學初中95%課表考點,嵌入了120個物理實驗。非常適合小學階段的孩子學習。

大家先把直播預約起來,13號早上我會和李永樂老師一起給大家介紹課程。

說回今天的主題。

父母常說的話

對孩子影響真的很大

這幾年,有一句話很流行,:一個家庭的風水,往往是由父母的嘴決定的。

對於這句話,我雖然不十分贊同,但也必須承認。孩子的價值觀和詞彙量,跟家長和孩子的交流方式有很大關係。

之前看過一本書,書名叫《父母的語言》,這本書裡有一個核心的理念:父母的語言,是最容易被忽略的一種教育資源。

書裡提到了一個數據,通過對國外多個家庭的研究發現,不同家庭的孩子在一定年齡段掌握的語言和詞彙量,有着很大的差別。

這本書的作者薩斯金德醫生,通過研究發現,那些擁有更高詞彙量的孩子,在進入學校後,也容易擁有更好的閱讀能力,獲得更高的分數。

不僅如此,腦力勞動者家庭的孩子經常聽到一些正面積極的語言,性格也更加積極樂觀;

而接收福利救濟家庭的孩子,在生活裡接觸到的多是“不行”“不可以”等一些的禁止性或者負面的語言,性格也容易退縮、悲觀。

雖然這是一個國外的研究,但是對我們來說,也有一定的參考意義。

以前看《小捨得》這部劇的時候就發現,米桃的家庭和歡歡的家庭,有個最大的區別就是,米桃的父母很愛跟孩子說:“學習去”“寫作業去”“我們這麼做都是爲了你”。

歡歡的家庭就不一樣了,父母會抽時間陪孩子玩,會跟孩子講工作中發生的事情,父母之間也會當着孩子的面討論她能聽懂的話題。

這些傳入到孩子耳朵中的字句,多少會對孩子產生影響。

之前看《心理訪談》時,有個叫範成金的女孩讓我印象特別深,這個孩子從小到大耳朵裡聽到的都是父母的爭吵聲。

初中時她喜歡畫畫,每次拿着畫作給父母看的時候,聽到的都是“畫這有用嗎?”“還不趕緊學習去!”

長大找工作遇到問題,父母也是不斷地嘲諷她“你要是能成事,狗都成事了”。

在這種環境下長大的範成金,性格特別自卑敏感,不敢說話。

檢查時發現孩子患上了心理障礙,再到後來完全不敢和外界交流,整天一個人悶在屋子裡。

父母可能沒想到,自己有心也好,無意也罷,說出口的話會對孩子產生這麼大影響。

當然,也有很多父母在這方面做得很好,之前採訪語文新課標修訂組專家李煜暉老師時,他就提到過這樣一件事。

李老師說,他有次去做講座,發現這個學校裡的孩子問問題,問的都是《百年孤獨》裡的,這是本對很多成人來說都很難的書,小孩怎麼會感興趣呢。

一問才知道,原來在這個孩子家裡,父母從小就會引導小孩閱讀,父母也跟着一起讀,平時聊天的時候跟孩子說的都是書裡的東西。

久而久之,孩子再看晦澀的名著,難懂的大部頭,就不再是應付了,而是發自內心的感興趣了。

小孩能走到這一步,跟父母營造的環境,和孩子討論的話題關係很大。

所以說,那些我們每天和孩子聊天的話題,奠定了孩子們的成長的基調。

你們的“家庭詞彙”是什麼?

都說孩子特別容易受家庭環境影響,但“家庭環境”這個詞聽起來特別虛,我覺得用一個詞來說,可能更具象化,這個詞就是“家庭詞彙”。

也就是:你在家裡跟孩子談什麼?你的夫妻之間談什麼?你們在家裡常說哪些話?

什麼樣的家庭詞彙是好的?我之前特意拍了個視頻跟大家一起分享。

▍1、詞彙的豐富性

很多時候,我們和孩子的交流,可能都停留在很淺的層面,比如你吃了嗎?作業寫完了嗎?考了多少分?

這時候你會發現,家庭之間的溝通是非常格式化的。

其實,我們不妨試試拓展家庭詞彙的豐富性,比如多和孩子一起讀讀書、看看繪本,因爲書裡面有很多我們平時不會說的詞彙,這就是對孩子“詞庫”的一種拓展。

多讀書不僅能讓孩子掌握更多的詞彙量、表達更豐富,也能構建起他最初的知識結構。

▍2、話題深度的延展性

平時我很喜歡和圖圖聊天,他會跟我講學校的事情,我也會跟他講社會上的事情。

圖圖今年上六年級了,過去這幾年我沒太把他當成一個小孩,不怎麼用童稚化的語言跟他溝通。

相反的,我會跟他聊一些人性問題、社會的複雜、生老病死這些話題。

很多人都覺得我跟孩子聊這些太早了,我倒覺得還好。

現在的孩子接觸網絡早,要比我們想象中更成熟,提前跟他聊一些社會性話題,在他還上小學時就引導他,大概率他也不會出現很強的青春期叛逆。

而我們跟孩子聊的這些字句、這些話題,就是我們給孩子構建起來的家庭詞彙。

柏拉圖說過一句話:一個人從小受的教育把他往哪裡引導,決定他後來往哪裡走。

這句話我很贊同,尤其在孩子還小的時候,父母常對他說的話,不僅會影響孩子這個階段的成長,也會成爲孩子未來的人生底色。

所以,我們當父母的在跟孩子說話的時候,不妨多說點正面鼓勵的話,多跟孩子聊聊不同的話題。

這樣,不僅能給孩子創造一個在愛意中長大的環境,也能讓他們更好地理解這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