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制新能源汽車投資“畫餅圈地”之風

日前,一份由國家發改委下發的《關於開展新能源汽車整車生產項目情況調查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在坊間流傳並引發業界熱議。雖然這份《通知》並未在國家發改委網站公佈,但有官員接受媒體採訪時說的“這件事正在落實,現在還不方便講”,再結合安順市地方發改委網站已發佈了相應的摸底排查公告,可見此事非虛。從《通知》的內容中傳遞出一個明確的信號:排查新能源汽車投資目的真實落地情況,並對存在的投資過熱、產能過剩,以及目的不純的項目投資等問題出手監管

在政策的持續支持下,新能源汽車產業無疑成爲人們眼中發展前景廣闊的“香餑餑”和“潛力股”。也因此,在過去幾年中,汽車產業經歷了前所未有的跨界造車高潮。IT界、投資界地產界的踊躍介入,在爲新能源汽車產業帶來一股股跨界新風的同時,也吹起了夢幻般的巨大泡沫。尤其是近一個月以來,幾家頭部造車新勢力資本市場的狂歡,使得它們當前的市值和風頭已經蓋過擁有百年造車歷史積澱的跨國傳統車企。但這個泡沫究竟還能吹到多大?一旦泡沫破滅後,這些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新進者”、“攪局者”將何去何從?或許在被資本熱捧的今天,提出這些疑問略顯悲觀,我們似乎只需接受一個眼前的現實:搞新能源汽車,賺大了。

但另一個不可否認的現實是,跨界造車勢力的紛紛進入的確存在魚龍混雜的亂象。誰在實幹、誰在忽悠,誰在埋頭造車、誰又不務正業?畢竟,在即將過去的2020年,信誓旦旦涌入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多家新勢力曾經的“狂想”已經破滅。

此次《通知》的下發,目的之一就是要全面摸底。按照《通知》要求,各地發改委需要提供包括自2015年以來覈准備案新建電動汽車的項目情況、建設進展和年度生產情況,以及2019~2020年現有汽車企業新能源汽車投資項目生產運營及在建新能源汽車項目備案情況。此外,要求各地提供本地區純電動汽車項目規劃招商引資情況,其中明確要求各地詳細報告恆大寶能等企業2017年以來在當地投資以及擬投資建設的新能源整車和零部件項目,包含土地佔用、建設內容、項目進展、完成投資等情況。因此,此次排查,也成爲國家發改委自2018年發佈的《汽車產業投資管理規定》中將新建純電動汽車項目審批權下放、由覈准制變爲備案制以來,採取的一次全面監管行動。

國家發改委出手監管的另一個目的是杜絕盲目上馬新能源汽車項目導致的產能過剩。據不完全統計,2020年,我國整車企業新能源汽車年產能已遠超1000萬輛,而目前我國新能源汽車年產銷量僅爲百萬輛級別。市場的實際需求與規劃產能之間的巨大落差,也反映出新能源汽車產業存在的水分虛火。而“擠水分、祛虛火”不僅關乎每家企業的命運,更是整個產業能否有序、健康、可持續發展必須面對和破解的問題。事實上,這些年隨着部分造車新勢力的退出或遇到困境,很多地區批覆的新能源汽車生產基地長期處於擱置狀態,成爲追逐新能源汽車風口敗北縮影,這既是對資源的極大浪費,也影響了產業的健康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下發的《通知》中,國家發改委對跨界造車勢力的投資項目進展和完成情況予以“特別關注”。作爲地產界和資本界的大亨,這些企業對造車是外行,但憑藉雄厚的資金實力,他們以“買買買”的方式強勢進入汽車製造業,並展開了各自的佈局和規劃。但是,汽車業是一個資金密集技術密集人才密集的科技型產業,沒有長期的積澱很難取得成績,不差錢的地產企業如此激進的汽車夢能否成真還得打個大大的問號。而站在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角度,打着造車的幌子畫餅圈地圈錢”的浮躁之風必須遏制。王璞 《 中國汽車報 》(2020-12-07  003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