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專以上約佔15%,北京高學歷人口占比最高
最近10年,我國人口的學歷正在快速提升,北京的高學歷人口占比最高。
統計數據顯示,最近10年,我國人口的學歷正在快速提升。
中國統計年鑑顯示,2009年,在6歲及6歲以上人口中(以下均如此),我國大專及以上人口占比爲7.29%,這一數據到2014年提升爲11.53%。到2019年,我國大專及以上人口占比較2009年提升一倍,達到14.58%(數據來源爲2019年全國人口變動情況抽樣調查樣本數據,抽樣比爲0.780‰)。
在整體學歷提升的背後,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發現,北京的高學歷人口占比最高。
2019年,北京大專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比重超過50%,其中本科以上的人口占比超過35%,在我國31個省區市中排名第一。上海大專以上人口占比超過30%,其中本科以上佔比超18%,排名第二位。
此外,天津、內蒙古的大專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比重超過20%。相比較而言,廣西、西藏、貴州大專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比重不足10%。
這造成了兩大現象:首先,以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爲代表的頂尖大高校留京率持續下行;其次,不少中西部地區開出優惠條件吸引高學歷畢業生。
“我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在2002年時是15%,到2019年,這一數據已經達到51.6%,進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階段。”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對21世紀經濟報道表示。
熊丙奇表示,高等教育普及化是提高國民素質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美國在2010年本科以上學歷佔總人口比例是24%。不過,需要注意兩點,首先是高等教育結構是否合理,其次是高等教育的質量如何。
人口受教育程度快速提升
近年10來,每年有600-900萬左右的高校學生畢業,且人數逐年增長,我國高學歷人口的比例正在快速提升。
2009年,中國統計年鑑的人口調查數據顯示,我國大專及以上人口占比爲7.29%(這一數據爲2009年全國人口變動情況抽樣調查樣本數據,抽樣比爲0.873‰)。2019年,我國大專及以上人口占比達到14.58%。
如果拉長時間線,1999年,我國大專及以上學歷的佔比僅爲3.09%,到2009年這一數據提升了4.2個百分點,而到了2019年,這一數據較2009年提升7.29個百分點。非常明顯的是,過去十年和1999年到2009年這十年相比,我國人口受教育程度提升更爲快速。
華南城市研究會會長、暨南大學教授胡剛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首先,目前普通本科院校的招生不斷擴大,不少高校也在辦分校區或者合作辦學,高校招生數量快速增長。而不少重點大學則在研究生招生上“大步向前”,研究生整體數量達到甚至超過本科生的數量。其次,很多人出去工作之後,也有提升學歷的需求,尤其是不少企業的招聘對學歷的要求提升,導致從就業上說,普通人也有提升學歷的動力。
“從全球來看,我國近年來高學歷人口的佔比提升也是非常快的。”胡剛說。
不過,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發現,從不同地區來看,高學歷人口占比的差距較大,其中北京、上海和天津是我國31個省區市中高學歷人口占比最高的地區。
數據顯示,2019年,北京大專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比重超過50%,高於全國平均水平近36個百分點,也高於排名第二的上海接近20個百分點。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北京本科以上學歷佔比達到35.3%,其中研究生學歷占人口比重高達8.42%,遠遠超過全國平均水平0.64%,也明顯超過第二名上海的2.80%。
在北京之外,上海人口的學歷水平也很高。數據顯示,2019年底,上海的6歲及6歲以上人口中,30.73%有大專及以上學歷。
天津的整體人口學歷也比較高,28.97%具有大專及以上學歷,其中1.52%爲研究生。
內蒙古則有20.55%的人口具有大專及以上學歷,但研究生學歷佔比僅爲0.44%。
此外,江蘇、遼寧與浙江也頗爲重視教育,大專以上人口占比達到17.56%、17.15%和16.45%,人口素質突出。
相比較而言,廣西、西藏和貴州的大專以上學歷人口占比不足10%,但這些地區近年來也在積極吸引和留住高學歷人才,尤其是西藏在2014年大專以上學歷佔總人口比僅爲2.60%,這一數據到2019年已經提升到8.50%。
整體學歷的提升,一方面帶來人口素質的逐步提升;但另一方面,又需要避免學歷提升的盲目性。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在採訪中發現,很多業內人士頗爲關注過度教育的現象。
熊丙奇指出,在高等教育進入普及化時代後,繼續以學歷爲導向辦學,必然會出現高職擴招、專升本擴招、研究生擴招、博士擴招。而讀完博士,從事的工作可能就是之前研究生或本科生就能勝任的工作。出現這種局面,無疑就是教育浪費和人才浪費。
“可以看到,目前學歷所帶來溢價在減弱。”胡剛說,“現在研究生的數量在逐步上漲,相對來說本科生的競爭力在下降。而大城市本來就是高學歷人才聚集的地方,必然出現高學歷人才更多的現象。”
胡鋼表示,人們認爲教育是對能力的一種培養,因此從薪酬上看,博士生的薪酬一般比碩士生高,碩士生的薪酬也會比本科生高,這促使了人們追求高學歷。但一些目前由博士擔任的職位,可能本科生就可以幹。
是什麼導致了這一現象?
熊丙奇認爲,最關鍵的原因是高等教育質量問題。“目前大家過度以學歷爲導向來發展高等教育,結果導致地方本科院校紛紛增加碩士點、博士點,擴大招生,但是由於師資建設、課程建設跟不上,就導致了人才培養質量不足。”
他認爲,當前必須解決的是高等教育的結構和質量問題,不要盲目追求學歷提升,如果只是有學歷而沒有人才培養,那麼學歷的提升並沒有起到推動社會發展進步的重要作用。
胡剛也表示,目前的高等教育發展很快,但在快速發展的背後,教學質量很難跟上,導致研究生本來應該是一個導師帶一兩名學生,現在是一個導師帶很多學生。而在本科生中,高校一般30人一個班比較合理,現在經常出現七八十人一個班。
“所以,現在很多人學歷提升了之後,在工作崗位上並沒有很好的發揮出來。我認爲,未來高校的教學質量還是需要專門的教育機構去加強督導,嚴格把關。”胡剛認爲,大力發展職業教育也是重要的一環。
“不是所有人都需要去搞研究,但我們的教育觀念現在有偏頗,認爲職業教育比普通高校低一等,其實醫科大學、師範大學也是職業教育,職業教育的面很廣,我國應該在這一塊加強投入,不要讓教育與就業需求脫節。”胡剛說。
熊丙奇也認爲,我國高職院校一心想升本,升本後的地方本科院校一心想舉辦研究生教育,舉辦研究生教育的學校不重視本科教育,這些都源於“學歷層次代表辦學水平”的教育觀念。“進入高等教育普及化時代,必須有與普及化時代相適應的教育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