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政府給的安慰劑
蔡英文總統這次出訪巴拉圭與貝里斯,過境洛杉磯,媒體形容有3大突破:首次以元首身分視察我國駐美官方單位、首次在雷根圖書館發表公開談話,以及隨團媒體自由採訪發稿。這些當然不能說不是「突破」,但民進黨政府的格局未免太小了些。
較值得注意的是,她引述前美國總統雷根生前名言說,「任何事情都是可以談的,除了我們的自由與我們的未來是不可以被妥協的」,這是不是繼最近臺北釋出「兩岸歷史的連結」、「以中華臺北名義參加東奧」、「不放棄大陸市場」一連串善意之後,又再一次地拋出和平的橄欖枝?
民進黨政府把這些小小突破大肆宣傳,恐怕不僅是「世面」看得不夠,而且也欠缺「歷史感」,連3位前總統訪美的事蹟都不知道。李登輝應邀前往美東到母校康乃爾大學演講,當然是「前無古人」的創舉。陳水扁過境紐約以大陣仗舉行記者會,並以陸(遊行隊伍)、海(東河渡輪)、空(空飄氣球)三路向聯合國進軍,無疑也是「空前」的突破。馬英九曾過境紐約與拜訪加州的雷根圖書館,與李、陳2位相比也不遑多讓。顯見,蔡英文所謂的3項突破,是無法和3位前總統訪美的事蹟相提並論的。
蔡英文行前,美國國務院官網在中國簡介頁面地圖上,將中國與臺灣均以淺米色標記。對此,美方僅表示,這個地圖在設計之初,「已對相關情勢納入考量,並在圖中做適度區隔。」不幸的是,美方這項未事先知會我國的更改,已對我國主權的伸張帶來不利。蔡英文此次出訪過境洛杉磯,與其說是美國對備受大陸打壓的臺灣「送暖」,倒不如說是川普政府給她的一點「安慰」。
至於她引述雷根生前名言,既藉「古人」擡高自由臺灣的地位,也暗批大陸不夠民主。兩岸事務專家可能認爲,她刻意借用雷根的名句應是意有所指,暗示兩岸之間什麼事情都可以談。
過去兩年多,蔡英文數度向大陸拋出橄欖枝,但每次不是「只聞樓梯響,不見人下來」,就是「無疾而終」,以致北京對她已再無懸念。
惟從另一角度觀之,與川普總統打了兩年多的交道,蔡英文可能發現,美國國會通過、總統簽署的一些友臺法案,只會成爲川普的籌碼或外交工具,而無法讓她變成「棋手」。與其如此,不如改善兩岸關係,纔有可能靈活運用中國大陸這枝槓桿,尋求在兩岸之間左右逢源的機會。
如果她認爲北京的「九二共識」是預設談判的前提,則北京有可能認爲她這次拋出的橄欖枝是有「但書」的,也就是自由和未來不能妥協。問題是,不論蔡英文怎麼想,「九二共識」或「一箇中國的意涵」仍無法繞過去。(作者爲中國文化大學政治學系講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