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安人士:中國採「疑川論」等6手段 應對川普政府

美國總統大選落幕,國安人士今天表示,國際社會將面對如何採非綏靖主義方式結束俄烏戰爭與中東衝突,以及通膨與經濟失衡等2大議題;面對川普新政府,中國可能採貿易報復、操作「疑川論」、強化團結CRINK等6手段。

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陸續公佈外交、國防等人事任命,外界關注未來全球局勢、美中競合與美臺關係等可能變化。國安人士指出,當前國際環境最大挑戰是俄烏戰爭與中東衝突持續,這兩場戰事導致近年來全球政治與經濟面的各種失衡,各國內政出現通膨、供應鏈效率低等風險,進而又對各國形成各種新挑戰與衝突。

國安人士說,這兩場戰事讓國際社會必須面對兩大議題,首先是趕緊停戰,但停戰策略不能讓威權國家食髓知味、不是綏靖主義與姑息主義的退讓,例如近期傳出要烏克蘭讓出土地換取停戰的說法,川普陣營也在最短時間內否認並切割這項說法。

其次是緩和被拖累的議題。國安人士指出,許多國家因爲這兩場戰事導致出現通膨、經濟發展失衡、移民等內政問題,而內政良窳一定會影響選民的投票行爲,各國當然可以選擇迴避處理,但問題會持續。

俄烏戰爭與中東衝突又連動到印太局勢升溫。國安人士表示,中國在印太與三海(東海、臺海、南海)持續升高灰色地帶威脅,例如11月2日至3日間,共軍曾採相當規模兵力穿越巴士海峽,主要是以美國航艦戰鬥羣作爲假想敵,進行大規模的攻擊演練。

國安人士說,在美國大選前,中國機艦入侵日本領空領海,中俄海警船聯合巡邏北太平洋、北極海海域等行動,而美國印太司令部空軍司令施奈德(KevinSchneider)日前受訪提及,自賴總統就職以來,共軍在臺灣周邊的挑釁飛行行動增加300%。

國安人士指出,中國這些軍事作爲有一個很清楚的動機,主要是針對美國大選,看美方是否會有相關反應,且北京的目標不是隻針對臺灣,更是要向全世界展現,中國可透過軍事、外交、資訊、經濟等手段達到不戰而勝的目的。

對於美中關係,國安人士說,「北京壓力比臺灣更大」,發動2018美中貿易戰的正是川普,面對川普重回白宮,可能對中國輸美產品課徵高關稅,中國的應對方式包括,一是準備相應的經濟報復手段,像是對在中國的美商查稅、指控侵權,或在海外拋售美國債券。

國安人士指出,其次是持續用多邊之名反向對美國實施制裁,例如用利益拘束、施壓南方國家去執行對美製裁,並強化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的宣傳,以凸顯美國的孤立主義、向世界「退羣」的國際印象;三是透過「一帶一路」網絡將中國過剩產能傾銷至南方國家,藉由經濟來強化對「帶路」國家的控制。

國安人士表示,四是透過灰色地帶的極限施壓,強化對三海的控制以逼迫美國做出讓步,並達成將第一島鏈內海化的意圖。五是持續操作「疑川論」、「疑美論」,離間臺美甚至是美國與其他民主友盟的關係、弱化印太各國的彼此團結。

最後是強化CRINK(中國、俄羅斯、伊朗、北韓,China、Russia、Iran、North Korea)集團的團結力。國安人士指出,手段包括策動伊朗、巴基斯坦將中東局勢複雜化,並持續跟俄羅斯緊密合作,目的是透過「反包圍」來分散國際民主友盟的力量。

至於臺灣如何應處,國安人士說,美國許多跟臺灣相關的重要法案跟軍售,都在川普第一個任期時通過,支持臺灣在美國亦是非常清楚的兩黨共識;臺灣過去幾年,在供應鏈重組過程的韌性、地緣安全的投入、自我防衛能力的增強等,都更加善盡國際社會成員角色,讓臺海安全穩定成爲全球繁榮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面對未來國際情勢,國安人士強調,各國對俄烏戰爭與中東衝突可以選擇迴避,但所造成的影響會持續,唯一的選擇就是,所有民主國家的共同對應態度,要是比CRINK集團的團結,還要更加團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