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是通識教育,高中是人才選拔

9年義務制教育,是通識教育,是國民必備素質教育。所以,9年級以內的學科難度不大。除了數學之外,哪怕物理、化學,也只是入門級別。如果你去對比高中的知識,就會發現完全不在一個量級。很多初中考滿分的學生,到了高中150分的卷子只能考五六十分。

如果說初中的知識量是10,高中至少是100,數量多、難度大。爲什麼需要學習那麼複雜的知識?並不是這些知識本身有多重要,而是隻有足夠的難度、足夠的數量,才能拉開分數差距,把一部分人篩選出來。

初中是教育,高中只是選拔。

無論你是否贊同這種方式,無論這種方式有多少爭議,高考仍舊是最公平的一次考試,沒有之一。

高考競爭激烈,但它不是唯一。輸掉高考不代表輸掉人生,彎道超車、後來居上的大有人在。高考只是人生這場馬拉松的第一站。高考是有限遊戲,人生是無限遊戲,只要不認輸、不停步,一樣可以贏得人生的成功。

但另一方面,更高的學歷、更好的教育,當然代表着更高的平臺、更好的機遇。但凡能夠爭取到,我想沒有一個人會主動放棄。

學習不是唯一標準,但成績確實是一個標準,能夠體現你的心態、習慣、能力。學的知識可能不重要,而從中鍛鍊的學習能力纔是最重要的。所以我常說,學習只是借假修真的工具。知識是假的,成績是假的,排名是假的,而不怕失敗的意志品質是真的,總結反思的習慣是真的,終身學習的能力是真的。

學校真正應該教的,是終身學習的能力。可惜的是,九年義務教育的結尾,是更加慘烈的中考。有哪個學校可以從容地培養孩子面向未來的能力?不都是向着分數看齊嗎?即便北京那些號稱最牛的中學,不也是在做掐尖、搶生源的事情嗎?

雖然藤藤完全沒有中考壓力,甚至他以後的高考也沒什麼壓力。單純從應試的角度來說,我們很擅長這個遊戲,藤藤可以輕輕鬆鬆成爲贏家。但只是爲了贏得這個遊戲,學的那些東西,付出的那些努力,真的有意義嗎?我一直保持着懷疑。尤其現在已經進入人工智能時代,很多知識和觀念已經非常落伍了。

所以,我希望藤藤只用最少的時間搞定課內學業,更多培養他面向未來的底層能力。什麼能力?終身成長的成長型心態,自我反思的元認知能力,獨立思考的批判性思維,持之以恆的堅韌品質,還有團隊合作、領導力、情商等那麼多重要的能力,這些才能讓藤藤贏在未來。

怎麼培養?就像王陽明說的,在事上練。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就可以有意識地培養和鍛鍊。比如,不怕錯題不怕考試的成長型心態,從失敗和挫折中反思總結,課堂上積極提問思考,堅持運動、閱讀、背單詞……成績只是學習能力提升之後的副產品。如果你真的有更高的認知、更好的辦法,你的成績自然會名列前茅。

以終爲始,目標倒推。知道了中高考的本質,才能真正幫助孩子跳出內卷,升維思考,提升能力,降維打擊,贏得先機。

不只贏得高考,更要贏在未來。

—— 相關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