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膜下滴灌技術 陸院士袁隆平將在南疆試種「超級稻」

袁隆平湖南省漵浦縣板橋紅星村超級雜交試驗田查看稻穗。(圖/新華社提供)

本報訊

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領銜的超級雜交稻最新攻關取得成功、平均畝產過一噸的消息傳來,這位原被國際同行譽爲「世界雜交水稻之父」的農業專家並未打算就此止步。

他正在醞釀一項新計劃:明年在新疆南疆試種超級稻」,將採用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研發的膜下滴灌種植技術

「我對這項技術非常感興趣」,袁隆平在接受電話採訪時說,他認同超級稻畝產過一噸是歷史性突破,如果在南疆試種成功,估計還可以增產15%至20%。爲此,他已在南疆選好兩處百畝試驗田。

8月27日,在新疆兵團第八師石河子市,袁隆平實地考察了新疆天業農業研究所的膜下滴灌水稻示範田,詳細瞭解品種選擇、播種密度水肥管理等情況。他認爲,這項技術抗旱節水、水肥一體優點,有利於提高作物產量

據該所所長陳林介紹,水肥一體化,是根據作物生長需要,將配好的肥料農藥溶於水,通過滴灌毛管直抵作物根部用量少、效率高,農業面源污染也隨之減少。

記者在採訪中看到,由於採用了滴灌技術,這片示範稻田更像是旱田,且無田埂

陳林說,膜下滴灌水稻種植技術打破了傳統水稻種植對灌溉地形土壤的要求,用水僅爲傳統用量的三分之一;無需曬田,大大減少了溫室氣體排放;無田埂可節省5%至7%的土地。此外,灌溉用水不再漫田流動,也避免了病蟲害隨水傳染整田的問題。

這項新的栽培技術還「簡化」了傳統的水稻種植工序,無需育苗、插秧,直接播撒種子,採用膜下滴灌補水,在節水的同時,可增產20%。

新疆天業農業研究所以膜下滴灌種植技術研發見長,2004年開始研究以此技術種植水稻。經過田間小面積試驗、克服各種困難後,新疆天業農業研究所於2009年開展膜下滴灌水稻種植大田試驗示範,平均畝產爲500公斤,達到新疆水田的平均水準

陳林說,今年研究所的示範田單產達到了836.9公斤。現在,這項水稻栽培新技術已在新疆、寧夏江蘇遼寧的部分地區推廣試驗。

對於爲何選擇南疆試種,袁隆平解釋說,水稻高產需要四個「良」的保障:良種,即品種要好;良發,包括栽培、施肥、治理病蟲害等;良田,種水稻的土壤要不黏不沙,有機質豐富;良態,講的是生態條件好。

「新疆日照資源豐富、晝夜溫差大,對水稻生長非常有利,這就是良態。」他說。

中國是水稻的故鄉,有6000多年的種植歷史。傳統水稻種植的耗水量佔中國農業用水總量的三分之二以上。膜下滴灌水稻栽培技術突破了傳統種植模式瓶頸,推廣意義和經濟價值顯而易見。(新聞來源:新華社港臺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