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季:我們在線迎接畢業論文答辯
“高翔同學博士學位論文通過答辯,答辯成績優秀,建議校學位委員會授予其工學博士學位。”3月10日下午5點,高翔最近一段時間緊繃的心絃終於鬆了下來,“可以順利畢業,安心準備工作的事了”。
作爲山東大學機械工程學院2015級博士生,三個小時前,他西裝革履地坐在家中,雙眼緊盯着書桌上的電腦屏幕,與屏幕外的多名專家溝通。當時,他正在進行博士論文在線答辯。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全國高校延期開學,導致畢業班學生無法像往年一樣進行現場論文答辯。3月4日,教育部發布《關於做好2020年上半年畢業研究生學位授予相關工作的通知》,明確對已完成學位論文、尚未進行答辯的春季畢業研究生,培養單位可組織開展遠程視頻答辯。目前,清華大學、南京大學、西北工業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多所國內院校已開展線上答辯工作,儘量讓學生按時畢業。
然而,在線答辯並不是件簡單的事情,無論是對答辯的學生、答辯委員會評委,還是高校。
多次演練後臨場依然忐忑
2月20日,高翔接到山東大學研究生院的通知,3月份批次畢業的研究生可以選擇進行線上答辯。他便一邊根據論文外審的專家意見對論文進行修改完善,一邊開始準備答辯事宜。按照往年的慣例,3月份批次畢業的博士生基本都是在2月底3月初答辯。此前,他一直在擔心,因疫情導致開學時間延遲,論文答辯不能順利進行,自己無法如期畢業。
網絡環境和麪對面答辯不同,爲了能夠表現完美,高翔和導師模擬了答辯流程,將答辯委員會專家可能提出的問題、答辯過程中可能出現的狀況演練了一遍。高翔怕有疏忽,又請實驗室的師弟師妹幫助演練了兩三遍,請他們提意見。
“電腦旁邊應該放一盞檯燈,這樣光線更充足。”“答辯時應該注意自己的語音、語速、節奏,讓專家們在網絡狀態下能夠聽清楚自己的陳述……”高翔根據導師和師弟師妹的建議,一一調整,並提前熟悉如何操作視頻會議軟件,和答辯秘書溝通答辯流程,還在研究生院的建議下提前錄製了有聲PPT,來應對答辯過程中可能出現的網絡卡頓問題。“萬一斷網,可以用手機開熱點補救。找好錄屏、錄音工具,可以找師弟、師妹幫助錄屏,同時記錄答辯委員會意見,以防萬一。”
3月10日下午2點,山東大學機械工程學院院長、學位評定分委員會主席黃傳真首先介紹了答辯委員會成員,高翔的導師向答辯委員會介紹了答辯人的基本情況。隨後,答辯委員會主席宣佈,答辯開始。
看着電腦顯示屏上記錄了論文要點的PPT,高翔按照事先的準備,開始了彙報。五位答辯委員會專家評審在屏幕的另一頭,高翔看不見他們的反應,不免有些忐忑。
彙報持續半個小時後,答辯進入了提問環節。答辯委員會的專家針對學位論文輪流提問,“每位專家都提了2-3個問題,回答每位專家的問題大概需要15分鐘,整個提問環節大概花了40分鐘。”
最後,答辯委員會主席請答辯人以及旁聽人員退出線上會議室,答辯委員會成員進行內部會議,討論高翔的論文內容以及答辯結果,再通過微信羣匿名投票的小程序表決,形成最終的答辯決議。
答辯過程比高翔想象得要順利。一個多小時的答辯,整體網絡流暢,與答辯委員會專家的溝通也沒有出現卡頓、掉線的狀況。
“高翔同學博士學位論文通過答辯,答辯成績優秀,建議校學位委員會授予其工學博士學位。” 下午五點,答辯會議室重新開放,高翔收到了自己順利通過答辯的消息。那一刻,他長舒一口氣,“四年半的努力沒有白費,把論文上傳到學校的學位論文系統後,畢業論文這樁大事就可以告一段落了。”
一切只能摸着石頭過河
答辯前,在線答辯能否達到線下的效果,一直都是學生和老師們擔心的問題。
“沒有現成的經驗,只能摸着石頭過河。”山東大學研究生院學位辦公室負責人介紹,線上答辯實際上是將線下答辯的場景移植到線上,答辯必要的流程和環節不能省略,必須儘量還原,保證符合工作規範和疫情防控的需求。
線上環境中,斷網了怎麼辦?專家討論環節如何保障私密性?專家投票表決環節如何保障合法性?這些都是線上答辯需要解決的問題。山東大學機械工程學院副院長姚鵬告訴記者,線上答辯首先面臨的就是技術問題。“最突出的問題是網絡和軟件平臺的穩定性,專家在計算機或者手機上看到的PPT、音頻之間的相互轉換等問題也會影響答辯的效果。”
山東大學研究生院的老師們曾把自己帶入到答辯的場景中,爲論文答辯的每個環節制定了不同的預案。如果在答辯過程中答辯人出現斷網掉線的情況,答辯人可以更換網絡再次上線答辯;如果專家出現斷網的情況,研究生院建議答辯人準備有聲PPT,斷網的專家可以觀看有聲PPT瞭解答辯內容,從而不耽誤答辯進度。
有聲PPT成爲不少高校爲應對線上答辯斷網問題的必備措施。清華大學化學系博士生夏嘉豪告訴記者,準備有聲PPT需要把每一頁ppt對應的內容都進行錄音,並插入到PPT中。“這一項工作比想象的要難,爲了讓每一頁的語音清晰、準確、連貫,一共35分鐘的陳述內容,我把自己關在房間裡準備了近3天。”
答辯會議室中,高翔的答辯ppt在主屏幕共享。 受訪者供圖
在以往線下答辯的專家閉門會議環節,答辯秘書會要求答辯人及旁聽人員離開答辯教室,待專家討論結束後再返回。“我們需要最大限度還原線下答辯閉門會議的場景。但在線上,如果答辯人和旁聽人員都退出會議室,他們就不知道專傢什麼時候討論結束,他們什麼時候應該回來。所以我們最終確定的方案是,專家們退出會議在小羣討論,討論結束後再進入線上答辯會議室,宣佈答辯結果。”
“如何保證我們的處理方法合規有效?” 山東大學研究生院學位辦公室負責人說,此前,山東大學博士論文答辯的相關規定都是針對線下場景設計的,進行線上答辯時,有些要求不能或者不易實現。比如,現場答辯時要當場匿名劃表決票,當場在相關表格上簽字。“我們採用網上投票行不行?電子簽名可不可以?”
高翔博士論文答辯的答辯秘書——山東大學機械工程學院高級工程師畢文波告訴記者,答辯前十幾天,山大機械工程學院分管副院長、研究生培養辦、答辯人、導師以及秘書等人就開始針對答辯準備事項進行了多次討論和溝通。十幾天的時間中,他們需要組織學生模擬網上會議答辯,測試軟件平臺可靠性,模擬可能出現的問題,反覆細化答辯流程和預案。
“答辯過程需要做到公開、透明,有據可查。從答辯公告的網絡羣發佈,到全程多方式、多人錄像,再到答辯人、答辯委員會成員拍當時的工作照等,這些細節都要考慮到,保證答辯證據可靠存檔。”
線上答辯與線下效果差別不大
高翔曾旁聽過多次博士論文答辯,對答辯流程早已爛熟於心。參加完線上答辯,高翔覺得線上與線下答辯並沒有什麼本質上的區別。“論文的主要內容能夠按照預期清晰地陳述給答辯委員會的專家,與專家們交流問題的氛圍也和之前經歷的線下答辯相差不大。”
“少了點儀式感,有點遺憾。” 3月10日,清華大學化學系博士生夏嘉豪也進行了在線答辯。他也覺得,線上答辯對答辯的內容基本上沒有影響。不過,論文答辯對博士生來說是生命中很重要、很神聖的一件事,線上答辯的方式,沒辦法和答辯專家評委們面對面交流,沒辦法和導師、專家評委在答辯結束後合影留念難免有些遺憾。
“答辯效果沒有差別。”答辯委員會主席、中科院聲學研究所教授隋富生告訴記者,採用線上答辯的方式,參與者的注意力會更加集中,信息傳遞也很全面,專家質詢問答的效果反而更好。“以這次答辯爲例,原定兩個小時的答辯,最後用了三個小時,主要是專家評委提問和參與意見都非常積極,發言都很充分,從各自角度給出了很多非常好的具體建議和指導。”
答辯委員會成員、山東大學機械工程學院教授宋清華認爲,線上答辯前,專家評委事先已審閱了學位論文、答辯ppt、畢業審批書等所有資料,專家們往往都是帶着疑問去的。同時,答辯人在彙報的過程中,專家們也可以回看各種答辯資料,對論文中研究工作的把握和對評審結果的鑑定也就變得更準確。“此外,專家們可以更獨立地評定論文水平。線上答辯時,各個專家身處不同的場所,大家可以集中精力獨立評審論文,免受其他專家及現場答辯時的各種影響,更有利於把控論文的水平。”
但相對於線下答辯面對面交流的環境,線上答辯對學生及參與答辯的專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往在線下論文陳述環節,有一個地方我可能沒有講充分,可以通過觀察專家的眼神和神態,及時進行調整。但在線答辯就不具備這樣的條件,我只能按照自己預設的節奏陳述,免不了心裡打鼓。”
隋富生也認爲,相對於線上,線下答辯時質詢問答等互動環節會更加自然。“因爲視頻會議軟硬件及網絡帶寬的限值,有時語音環境略有差強人意的地方,這些需要多個方面一起努力改進,給與會人員帶來更佳的視頻音頻的體驗。”
答辯委員會成員、山東大學機械工程學院教授葛培琪建議,疫情過後,學校可以逐漸完善這種答辯形式,建設專門的線上答辯體系。“線上答辯還要在答辯人和專家深入溝通方面再下功夫,比如進行專用答辯室建設、專用答辯系統建設、電子簽名軟硬件、投票表決系統等,再逐步完善,在疫情過後也可以繼續採用線上答辯形式。”
“我認爲只要把答辯工作程序、工作預案等提前準備好,線上答辯是完全可以保證答辯效果,甚至可以比線下效果更好。”宋清華說。
儘可能保證學生順利畢業
3月16日,高翔博士論文的電子版正式上傳到山東大學學位論文系統。眼下,他只需要辦理完其他畢業手續就可以順利拿到博士學位和畢業證了。
但研究生院的老師們卻不敢放鬆,畢業季來臨,幫助畢業生完成論文答辯、順利畢業成爲他們面臨的一項大考。他們告訴記者,自2月中旬學校計劃啓動線上答辯後,山東大學研究生院就需要聯合各學院逐個覈實,隨時更新申請在線答辯的研究生的情況,再根據論文外審結果和畢業生的本人意見,確定他們參加本批次線上答辯或合併到六月份批次畢業。
“六月份畢業批次的學生數量很大,我們現在在做分類管理。”山東大學研究生院學位辦公室負責人坦言,目前人文社科、理學等專業畢業生論文受疫情影響相對較小,學校已安排工作人員爲需要實驗數據的學生打開實驗室電腦,供學生遠程訪問實驗數據進行論文寫作。但部分工學專業畢業論文涉及到大型實驗設備,醫學類畢業生面臨33個月規培等“硬指標”。“我們目前正通過學生管理人員和導師,調整這部分學生的學習安排,同時在能夠返校的情況下優先保證畢業生先回來,畢業生中,優先保證理工醫先回來。返校後,增加實驗室開放時間,保證每位畢業生的實驗室排期。”
論文僅僅是推進畢業工作中的一環,疫情之下畢業生的心理狀態也需要學校重點關注。山東大學黨委研究生工作部老師韓笑晨形容,雲答辯在某種程度上是學校保證畢業生順利畢業、就業一劑“定心針”。韓笑晨所在的研究生工作部主要負責學生的思政工作,她告訴記者,疫情之下,不少畢業生出現了焦慮的情緒,“如果沒有線上答辯,畢業進程確實也懸在空中”。
韓笑晨告訴記者,目前研究生工作部已協調各學院研究生輔導員開展心理疏導、就業需求調研等工作,對畢業生進行畢業教育。以機械工程學院爲例,目前該學院利用微信、QQ等在線通訊工具保障與學生之間的信息暢通,幫助學生調整論文進度,緩解焦慮心理。“我們正積極協助用人單位組織線上招聘,對未就業畢業生進行意向統計,導師與輔導員一起對未就業學生情況進行分析,進行分類指導和精準服務。此外,我們還開展畢業生心理壓力疏導,組織班級心理委員參加“抗擊疫情安心行動”系列公益講座,幫助學生進行朋輩幫扶。”山東大學機械工程學院輔導員宋曉霞說。
“我們已經制定了各種預案,希望能夠幫助同學們按時、順利畢業。”
新京報記者 樊朔 李麗霞 編輯 潘燦 校對 陳荻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