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萬醫療險“卷”進普惠賽道 如何兼顧“買得到”、“買得起”與“賠得滿意”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 孫詩卉 上海報道
近日,衆安保險對旗下產品“衆民保”進行了迭代升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這款產品進一步放開了“超高齡”、“帶病體”、“高危職業”投保,將投保門檻進一步下調。事實上,近年來有不少保險公司近年來都在“既往症”、“帶病體”保險方面投入了研發,其中各類癌症復發險以及城市定製型保險“惠民保”都是其中較爲成熟的案例。
而各大保險公司對於“非標體”商業健康保險的開發一方面是出於我國“非標體”市場規模的不斷擴張,爲尋求更多的增長點而發力“非標體”市場;另一方面,也是由於政策對於發展面向各類風險羣體的商業醫療保險的大力支持。
“普惠”從“可及性”入手
近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發佈關於推進普惠保險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下稱《指導意見》),指出要引導保險公司積極發展面向各類風險羣體的商業醫療保險。大力發展適合老年人保障需求和支付能力的意外傷害保險和健康保險產品,合理擴大對既往症和慢性病人羣的保障,着力滿足高齡老年人保障需求。
其中提到的既往症、慢性病人羣以及高齡老年人,也就是保險領域通常提及的“非標準健康體(非標體)”人羣,曾經,我國保險業的大多數產品出於風險等方面考慮對於“非標體”人羣投保有非常嚴格的限制,導致了“非標體”人羣的保障空白較爲嚴重。
然而,隨着我國“非標體”人羣規模不斷擴張,有業內人士指出開發“非標體”人羣市場將是健康險增長的關鍵。根據《全國第六次衛生服務統計調查專題報告》,我國慢病人羣數量已超4億人。且隨着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衛生健康服務水平的不斷提高,居民人均預期壽命不斷增長,隨着慢性病患者生存期的不斷延長,加之人口老齡化、城鎮化、工業化進程加快和行爲危險因素流行對慢性病發病的影響,我國慢性病患者基數仍將不斷擴大。
面對不斷增長的“非標體”市場需求以及國家對於普惠保險高質量發展的指引,衆安保險健康險產品負責人王順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預計我國的保險機構將全面提升對於普惠保險的重視程度和投入力度,以帶病體保險爲代表的普惠保險將呈現加速發展的態勢。”
談及如何在普惠保險領域探索,王順認爲可及性是前提條件,“要讓原來買不了百萬醫療的人羣,能夠有一個可選擇的百萬醫療產品。”他說道。
經驗逐步積累下的創新升級
中國人壽壽險公司戰略規劃部總經理洪梅在此前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當下,普惠保險產品主要有3類:一是無差別面向所有人提供的普惠保險產品,如大病保險、城市定製型普惠保險;二是面向特殊羣體的專屬保養產品,例如針對老年人、婦女羣體、新業態人羣的產品;三是面向所有人、但可以通過精準識別,實施特殊優惠的產品,例如針對慢性病、高血壓患病羣體,在醫療險常規保險責任之上進行特殊責任設置,將其納入保障範圍。
上述3類產品中,無差別面向所有人的普惠保險產品較爲成熟,但面對特殊人羣與慢病人羣的普惠保險保障體系仍有不足。
從保險公司角度出發,洪梅指出,“這類產品主要的障礙在於數據,保險公司沒有充分的風險識別數據,以致產品設計與後續風控都存在困難。”
對於非標體人羣運營經驗方面的缺失以及產品設計上的困難,王順坦言之前確實在此類產品設計中缺乏一些過往經驗的支撐,但是對於爲何此次在產品中做了這樣一些“大膽”的普惠探索,他表示過往的經驗給了他很大的信心。
他進一步補充道,作爲商業保險公司,能夠獲得規模和利潤,又能夠服務好這部分對保障有需求但市場供給沒有滿足的客戶,對於公司來說會有更強的動力去探索。
“買得到”、“買得起”與“賠得滿意”
《指導意見》在基本原則中指出,要充分發揮保險的經濟減震器和社會穩定器功能,更好滿足人民羣衆和實體經濟普惠性的保險需求,確保人民羣衆“買得到”保險、確保人民羣衆“買得起”保險,也要推進保險理賠依法合規、“賠得滿意”。
對於一款商業醫療險,如何兼顧“買得到”、“買得起”與“賠得滿意”這些普惠標籤,王順表示“從這三個角度來說,衆民保產品立意和初衷,就是希望能夠給原先買不到但希望有保障的這部分用戶,能夠給他們更多的選擇。第二個買得起可以更多結合對產品有需求的人羣的消費能力來看。第三個賠得滿意。在理賠這塊,這款產品能夠讓絕大多數的既往症進來,對帶病人羣也是非常友好的。衆民保初次上線是2022年,經過一年半的實踐後,我們現在有足夠的信心將衆民保長期經營下去。”
雖然王順認爲商業醫療險可以做到“買得到”、“買得起”與“賠得滿意”,但是一款商業醫療險要有可存續性,其商業性與普惠性必須達到平衡。而這一平衡,目前來看,雖然仍然需要更多的經驗支持,但商業醫療險的存續性相對於完全依靠大數法則的普惠保險來說還是能夠依靠更精準的產品設計來達到。
通過與業內人士的交流,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瞭解到,目前開放“既往症”投保以及“非標體”人羣投保的商業醫療險依然會根據不同的年齡或不同的既往症情況給出不同的保費,而這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了其產品的可持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