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深度丨中投盡調告一段落,三大AMC前路幾何?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楊希 北京報道

有關中國信達、中國東方和中國長城的股權劃轉工作,近期又有新進展。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多方瞭解到,近日關於中投對三家AMC股權劃轉工作的相關前期盡調已告一段落,受委派參與工作的律所和會計師事務所已基本完成駐場工作。在盡調中,三家AMC的總體情況、資產質量、涉訴情況等等均在盡調事項之中,總體相當全面。也有知情人士對記者表示,盡調“總體順利”。

包括原中國華融和前述三家公司在內的四大AMC誕生於上世紀90年代末,因解決國有四大行不良資產包袱應運而生,是中國深化金融改革關鍵時期的重要探索。在完成政策性處置任務後,四大AMC積極推進商業化轉型,經歷過高速發展、多牌照擴張的“高光時期”,也經歷過賴小民案發帶來的行業“晦暗時刻”。從業者對於行業的前路也曾有着深深的擔憂。

近幾年,雖然業績仍然承壓,但四大AMC已在監管的推動下,聚焦主責主業發展,迴歸深耕傳統金融不良主陣地,優化管理、加強管控“過緊日子”的認識也基本成爲了行業主流。今年1月26日,隨着中國中信金融資產正式掛牌,國有AMC的嶄新一頁隨之掀開。分析人士認爲,待此次股權劃轉落定,中國信達、中國東方和中國長城也能夠迎來發展的新機遇。

一位原AMC高管對記者表示,股權劃轉是去年中央金融工作會議中關於深化金融改革的一項重要舉措,此次盡調也是推動落實金融改革任務落地。同時AMC改革勢在必行,理順股權關係後將有利於AMC進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結構。

事實上,圍繞中國信達、中國東方和中國長城三家AMC的改革已醞釀已久,早在疫情前就已經開始研究,因此備受市場關注,但受各種因素影響遲遲未能落地。此前,光大集團也曾對其中一家展開盡調,但後來未有進一步動作。

直至去年,開始有財政部擬將持有的三家AMC股權劃轉中投公司的消息傳出。今年早些時候,還有媒體稱三家AMC將“併入”中投。彼時據記者瞭解,所謂“併入”並不完全準確,改革的方向更多是股權和管理權的劃轉。

中投公司成立於2007年9月29日,組建宗旨是實現國家外匯資金多元化投資,在可接受風險範圍內實現股東權益最大化,以服務於國家宏觀經濟發展和深化金融體制改革的需要。中投公司下設三個子公司,分別是中投國際、中投海外、中央匯金。

具體而言,其子公司中央匯金根據國務院授權,對國有重點金融企業進行股權投資。譬如,中央匯金目前持有包括工商銀行、建設銀行、中國銀行、農業銀行在內的多家國有商業銀行股權,今年年內還曾實施股權增持計劃,支持國有銀行長遠發展。

記者多方瞭解到,此次受中投委派承擔相關工作的律所和會計師事務所是兩家成立時間久、業務和人員規模大的“老牌”機構。盡調工作最先從中國長城開始,在9月又陸續駐場了中國東方和中國信達。目前已基本完成對三家AMC的駐場工作。“要求我們報送了很多材料,對具體的數據也有詳細的要求。”有受盡調的AMC人士對記者表示。

從盡調內容來看,三家AMC的總體情況、資產質量、涉訴情況等等均有涉及,應當說是一次較爲全面的“摸底”。

“在我們受盡調方來看,應當說是總體順利。”知情人士預計,如果後續流程順利,三家AMC的股權劃轉事項或許在今年年內就將明朗,可能有具體的結果落地。

公開信息顯示,目前財政部持有中國信達22,137,239,084股,持股比例58.00%;持有中國東方71.553%股權;持有中國長城37,670,043,600股,持股比例73.53%。均爲第一大股東。

2023年全國兩會期間,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下稱《方案》)。《方案》第十二條要求,完善國有金融資本管理體制。按照國有金融資本出資人相關管理規定,將中央金融管理部門管理的市場經營類機構剝離,相關國有金融資產劃入國有金融資本受託管理機構,由其根據國務院授權統一履行出資人職責。

當前,改革正在加速落地,將對三家AMC產生哪些深遠影響?

一位原AMC高管、行業資深人士對記者表示,股權劃轉是去年中央金融工作會議中關於深化金融改革的一項重要舉措,此次盡調也是推動落實金融改革任務落地。同時他認爲,對AMC改革勢在必行,理順股權關係後將有利於AMC進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結構。

“AMC需要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出資人要把管人與管事、管考覈三者結合在一起,防止‘兩張皮’,同也防止過去監管既是‘運動員’也是‘裁判員’,監管邊際不清,監管不長牙齒。”前述高管表示。

在被盡調的AMC人士看來,改革方向或將爲AMC的發展創造良好條件。“從整體安排來看,即將接收股權的單位已經持股了十幾家金融機構,對他們來說這是一個很成熟的模式。從技術層面來看,此前要向財政部彙報工作,財政部一方面是股東,另一方面也是監管。改革後AMC的管理邏輯和機制或許會更加方便。”

在涉及四大AMC的改革中,原中國華融的原本最受市場關注。2021年末,原中國華融對外宣佈完成420億元引戰增資工作,中信集團爲第二大股東,持股約23.46%。後中信集團又受讓了華融資產24.07億股內資股,持股比例上升至26.46%,位列第一大股東。今年1月26日,更名後的中國中信金融資產正式掛牌。

今年8月30日,中信金融資產發佈2024年中期業績公告。2024年上半年,公司實現歸母淨利潤53.32億元,同比增長210.7%。截至6月末,資產總額10553.42億元,較上年末增加9%。上半年,中信金融資產實現收入總額302.57億元,其中不良債權資產、股權投資合計收入同比增長135.0%。

需要明晰的是,中國信達、中國東方和中國長城的股權劃轉與華融的增資是有顯著不同的。股權劃轉並不改變三家機構的展業現狀。不過有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金融監管部門也曾對三家AMC的資產質量進行過“摸底”,目前看中國信達的壓力是最小的。

從數據來看,三家AMC的經營仍然承壓。

8月27日,中國信達發佈2024年中期業績,截至2024年6月末,中國信達資產總額1.58萬億元,較2023年6月末的1.59萬億元下降0.64%。上半年實現收入350.76億元,同比增長2.27%。歸屬於公司股東淨利潤21.56億元,同比下降19.12億元,降幅47.0%。

截至2023年末,中國東方總資產爲12,720.56 億元,2023 年,中國東方實現淨利潤24.01 億元。中國長城則在經歷了2022年的大幅虧損後,2023年實現營業收入248.45億元,歸母淨利潤15.51億元。

四大AMC誕生於上世紀90年代末,因解決國有四大行不良資產包袱應運而生,是中國深化金融改革關鍵時期的重要探索,彼時,四大AMC承擔着“化解金融風險、提升資產價值、服務經濟發展”的重要使命。在完成政策性處置任務後,四大AMC積極推進商業化轉型,至2016年陸續完成股份制改革。

據華西證券研報,目前我國AMC行業已形成了5家全國性、59家地方性、5家AIC和N家非持牌機構的市場格局。行業上游是銀行、非銀金融機構和非金融企業。2023年末銀行業金融機構整體不良貸款餘額3.95萬億元。非銀金融機構不良預計仍有6千億元以上,信託風險事件仍在持續。

近幾年,四大AMC紛紛轉型謀求高質量發展。在監管的推動下,AMC聚焦主責主業發展,迴歸深耕傳統金融不良主陣地,優化管理、加強管控“過緊日子”的認識也基本成爲了行業主流。

譬如今年8月,四大AMC召開年中工作會議,會議內容後續也陸續釋出。中國東方提出,“要深耕傳統金融不良主陣地,支持地方政府化解區域性金融風險,找準房地產風險化解重點任務。”下半年,中國東方將打開主業投放工作思路,做精做優做強傳統金融不良業務,探索助力地方債務風險化解模式,服務國企新一輪深化改革行動,挖掘房地產領域潛在機會,持續提升股權業務開拓效能。

中國長城表示,該公司研究制定的三年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五年戰略規劃,從組織架構、治理體制、管理機制、制度建設等方面,確定了一系列深化體制機制改革的措施,下半年要重點推進授權管理、審覈體制、全流程風險管控、考覈激勵機制、協同機制等方面的優化調整,保障完成好全年各項工作任務,加快推進公司高質量發展。

“要持續加大新增投放業務與客戶資源儲備,推動增量項目儲備與落地,做大做強金融不良資產收購業務,做精做優問題企業實質性重組業務,積極開展圍繞主業的輕資本業務。要紮實推進子公司清理整合,強化集團協同,積極推動子公司提升經營質效。”中國長城表示。

(實習生米佳莉對本文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