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9經濟大懸崖/原物料商品的價格將持續下滑

圖、文/商周出版

要了解 29 至 30 年交替一次的原物料商品週期,一定要先體認到目前這個時代(也就是 2008 至 2020/2023 年)是歷史上一個非常獨特的時期:眼前有三個總體週期(macro cycle)同步向下,包括原物料商品週期、39 至 40 年一次的世代週期(消費潮),以及鄧特研究中心所發現的地緣政治週期(18 年輪替一次)。這幾種週期的重疊應該會在經濟層面營造出一個完美風暴,因爲 30 年輪替一次(1920 年、1949 至 1951 年、1980年,以及最近的 2008 至 2011 年年初)的原物料商品週期纔剛剛從高峰向下滑落,應該沒有人能找到比它更「準時」的長期週期了。這個週期的驅動力量來自各種能讓人更有能力負擔諸如原物料商品等事物基本技術創新,而這種創新通常會在這類商品匱乏或變得昂貴時出現。換言之,通貨膨脹能驅動創新,最後促使物價再次下跌。在美國經濟較着重於食物和基本材料的其他世代,四季經濟循環(第一章討論過)就是順着原物料週期發展,換言之,當時美國經濟每隔 29 至 30 年就會出現一次榮景。但到了 1900 年代初期,隨着生產線問世而形成的大量生產經濟模式,永久改變了長期經濟循環的模式,將它變成較隨着生產力提升及新中產階級家庭消費發展的 40 年世代週期。然而,多數新興國家和少數以資源出口爲導向的已開發國家,包括加拿大澳洲紐西蘭,迄今都還是深受原物料商品週期影響。目前中國是多數工業與能源相關原物料商品的最大消費者,它對各項原物料商品的消費百分比介於 37% 至 51%。消費百分比最高的是鐵礦砂,高達全球需求的 51%,其次是煤炭,爲 47.5%,鉛爲 44%,鋅是 42%,鋁爲 39.5%,銅是 38.5%,鎳爲 37%,石油則只有 10%,但儘管只有 10%,還是非常高。印度和中國的需求共佔了全球黃金需求的 52%,其中印度達 32%(盧比在 2012 年後貶值,故其黃金消費比重也降低),中國爲 20%。中國的經濟成長已趨緩,尤其是大量進口原料(向新興國家及澳洲與加拿大等已開發國家進口)再轉製爲出口品的製造業務,已明顯趨向遲滯。該領域成長的趨緩,已導致原物料商品再次領先全球主要股市抵達高峰。在前一波走勢中,儘管多數股票市場是在 2007 年底達到高峰,但原物料商品價格卻一直到 2008 年年中才見到高點,那是因爲當時已開發國家陷入銀行危機,新興國家的經濟成長比較強。但這一次,原物料商品市場恢復舊有的常態,領先股票出現了反彈泡沫,並在 2011 年 4 月底二度創下高點後反轉向下,多數新興國家的股票亦然。不過,這也意味已開發國家將會跟進。逐一觀察關鍵的原物料商品時,就會發現工業用原物料商品轉弱的速度最快,原因是中國和全球經濟趨緩。而在這場醞釀中的金融危機裡,貴金屬因被視爲「避險天堂」而漸漸走高,但現在看起來,它的高峰已經出現。

金價可能下探 250 美元的低點

金價高度取決於中國和印度的珠寶和投資需求。黃金在 2011 年 9 月之前強勁上漲,接着便在 1,525 至 1,800 美元的區間內震盪,一直到 2013 年 5 月才跌破這個區間,最終在 1,179 美元落底,隨後並一路反彈到 2013 年年底。在第三次量化寬鬆剛宣佈時,黃金價格就未能向上突破,而雖然後來聯準會宣佈擴大第三次量化寬鬆的規模,日本也宣佈史上最積極的經濟振興方案,黃金都沒能向上突破,這就代表市場對黃金和貴金屬的看法已經悄悄轉變了。其中,黃金市場的兩個變化特別值得一提,首先是新興市場的需求降低,尤其是印度的需求;另一個變化是,經過四年不斷加碼的貨幣振興措施,通貨膨脹並未在 2013 年上升。這個發展讓主張惡性通膨的陣營失去公信力,而除了消費需求以外,這個陣營可謂最大的黃金買盤。未來幾年,黃金最終將會跌到 700 至 740 美元,而在原物料商品週期於 2020 年代初期走出可能的谷底以前,它還可能會繼續跌到 250 美元左右的低點。除非黃金向上突破 1,525 美元,並持穩在這個水準之上,它纔有可能在下一場經濟危機的初期階段大漲到新高點。而且,除非屆時各國推出比 2012 年年底和 2013 年年初時更大方的量化寬鬆及振興方案,否則黃金也不可能出現這樣的走勢。此時此刻看來,由於聯準會首度釋出要逐步降低量化寬鬆規模的訊息,所以,前述情境不可能發生。在後續的這個週期,原物料商品市場將不同於 2008 年(當時原物料商品比股市晚下跌)的情況,它將領先全球經濟走下坡。如果原物料價格持續下跌,那就算新興國家的人口統計趨勢比較強,還是難免受到負面衝擊,並進而影響到全球的成長,尤其是中國的成長力道

(本文摘自《2014-2019 經濟大懸崖》第六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