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不愛工作的國家 法國人的罷工到底有多狠
就在前不久,法國爆發了24年以來最大規模的罷工,因爲規模過於龐大,法國官方統計全法國有80多萬人罷工,而罷工活動組織者更驕傲地宣稱,有150萬人參加罷工,被歐洲媒體戲評爲“宇宙級大罷工”。
這次上街的是靠財政供養的人羣,包括:公職人員;巴黎大衆運輸公司、法國國家鐵路公司等國有企業僱員;公立醫院醫務人員;中小學教師;巴黎歌劇院芭蕾舞演員等等,甚至還有各級政府的議員和部分警察。
本次罷工的主題是抗議政府的養老金改革,因爲法國總統馬克龍正式提出《法國養老金制度改革綱領》,試圖推動一場廢除多規制、統一全國養老金制度的改革,而這恰恰觸犯了本輪罷工者的實際利益。此前,這些財政供養者享受着更早退休、更高退休金的特殊福利,成爲事實上的“特權階層”。
雖然整個事態聽起來有點嚴重,但是對於生活在“罷工大國”“罷工強國”的法國人來說,他們早就對這種事習以爲常了。
《解放報》還專門做了民意調查,有62%的法國人對12月5日的大罷工表示支持,反正法國正在經歷一場”社會危機“,馬克龍也未必真正理解大家的難處,怎麼不支持?必須支持。
不爽就說出來,不然總會憋出內傷,這種心態其實早已融入進了法國人的血液之中。
要知道,這也不是法國第一次因爲“罷工遊行”,並大舉博得國際新聞版面的操作了。
作爲全球範圍內的“罷工冠軍”,法國人時常被調侃爲”春天上班,夏天休息,秋天罷工,冬天過節”。
根據瑞士銀行的統計,巴黎人每年只工作1604個小時,在全球國際化大城市中工作時間最短。
這相當於法國巴黎人一週只工作大約35個小時,在正常雙休日之外,還有29個帶薪假日。實在是太沒天理。
但是,平時雖然清閒,但只要政府有任何小動作來觸碰法國人的“福利”,他們二話不說,就會掀起“罷工”大旗。
或許很多人不理解,在我們看來事態嚴重的“罷工”爲何會變成法國的日常,但作爲一個在“大革命”基礎之上建立起來的國家,“罷工”是一項被寫入憲法的公民權利。
有事兒您說話,該罷咱就罷。
《世界報》就曾統計過,在衆多國家之中,法國在罷工次數上是絕對的王者,位列世界第一。
當然了,法國人也還是挺有規矩的,也不至於無法無天,罷工不是你想罷,想罷就能罷。
雖然罷工受到法律支持,但同時也有很多限制和規矩,需要參與罷工的人員謹慎遵守。
比如說,罷工之前,路線和時間需要事先申請好,幾點開始罷工,從哪兒出發到哪兒結束,途經哪些地方,都需要提前說好,到真正罷工那天必須按照申請好的時間路線進行。要講信用。
罷工期間也是沒有工資的,你可以在任何時間提出要罷工,但單位不能爲你不工作買單。
所有人都遵守這些規則,這也是爲什麼法國的“罷工”即使規模大,次數多,但基本上節奏都有序平和的原因。
那麼,爲啥法國人這麼愛罷工?
據《時代》雜誌報道,其中一些罷工、抗議活動植根於法國左派驅動的叛亂傳統,這一傳統起源於法國大革命,歷經巴黎公社,掀起五月風暴,並傳承至今。
1968年5月至6月,由於歐洲各國經濟增長速度放緩導致社會問題叢生,法國爆發了一場學生罷課、工人罷工的羣衆運動,被稱爲“五月風暴”。
來自巴黎國家科學研究中心、研究法國社會和勞工衝突的專家Guy Groux說:
“法國人民和法國的政治文化熱愛歷史,法國常常像面向未來一樣審視過去,以應對當下。”
此外,法國工會的也是罷工背後的推手。
在法國,不到8%的工人屬於工會,而歐洲其他地區的平均水平爲25%,美國爲14%。
更糟糕的是,法國小型工會內部往往是分裂的,各個部門之間會出現錯位,管理層在準備裁員時經常忽視他們的存在,並且在談判開始後對其實施高壓。
來自巴黎國家科學研究中心、研究法國社會和勞工衝突的專家Guy Groux說:
“法國人民和法國的政治文化熱愛歷史,法國常常像面向未來一樣審視過去,以應對當下。”
此外,法國工會的也是罷工背後的推手。
法國是工會數量最多的國家,但是工會會員比例卻非常低。
在法國,不到8%的工人屬於工會,而歐洲其他地區的平均水平爲25%,美國爲14%。
更糟糕的是,法國小型工會內部往往是分裂的,各個部門之間會出現錯位,管理層在準備裁員時經常忽視他們的存在,並且在談判開始後對其實施高壓。
這一切都增加了罷工的吸引力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