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亞洲小北約"不可能搞成 印度放不下上合與金磚

(原標題:潘光:“亞洲北約”不可能搞起來,印度放不下上合與金磚

11月15日,RCEP終於簽署落地。作爲世界最大的自貿區,將給亞洲發展帶來新的機遇。但其中仍缺區域重要國家——印度。

而值此前後,上合峰會、金磚會議順利舉行,印度是這兩大組織的一員。

當地時間11月26日,特朗普在新聞發佈會上表示,如果選舉人團最終投票選出拜登,他就會離開白宮。1個多月前,蓬佩奧在大選之際開啓亞洲行,日美印澳四國同盟機制似乎謀求“升級”,其中印度的態度頗受外界關注。

未來,印度將如何定位自身?

觀察者網於11月中旬採訪上海社科院上合組織研究中心主任潘光教授。

觀察者網:邁入11月以來,大事不斷。由於美國大選結果的懸而未決,稍早前中俄等國都沒有就大選結果予以置評。10日上合組織首腦峰會以視頻方式舉辦,中國國家領導人習近平發表演講。本次峰會上,各方是否就當前國際局勢的不確定性進行討論,您有沒有一些較新的消息?對於中俄雙方的態度,你有什麼看法?

潘光:美國大選的事情跟上合峰會本身並沒有直接關係。目前,跟美國有傳統盟友關係的國家,比如歐盟數國、加拿大、日本、印度都發了賀電,但中俄兩國並沒有正式發賀電,相對比較謹慎。其實,俄羅斯相對比較支持特朗普,因爲拜登和民主黨對俄羅斯一直持強烈批評態度。當然,因爲近年來中俄兩國與美國關係不是很好,所以都比較謹慎。“搶着”祝賀的這些國家,德國、法國、英國、日本、韓國等等,都對特朗普有意見,不過印度搶先祝賀,一部分原因是拜登副手哈里斯,哈里斯有印裔背景,所以印度比較積極,但其實印度和特朗普的關係是很好的。

中俄兩國的態度只是相對更謹慎,並不是反對拜登、傾向特朗普。更何況美國國內也還在走程序,沒有政治確認。

只是現在這段過渡時期謠言滿天飛,諸如全部計票推翻重來、舞弊亂象重重等,可信度是非常低的。投票結果是有民意基礎的,也不太可能全部推翻。如果說一些小的地方有問題,也是正常的,不少投票選舉國家都出現過,去查就是了。

最近,有一些網絡自媒體也在寫一些拜登舊事,比如2011年拜登訪華,奧巴馬任內確立了一個副總統會晤機制,當時拜登是副總統,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時任副主席,兩人在成都會面,隔年習主席到訪洛杉磯和愛荷華,兩人談得很好。

觀察者網:拜登在競選期間曾明確表示,美國的主要威脅來自俄羅斯,中國則是競爭對手,這和特朗普的立場還是有所差異的。未來拜登上臺,相應政策是否會做出調整?美國在亞洲地區的佈局,包括中美俄三者關係,會有些什麼變化?

潘光:拜登的執政政策總體會迴歸到奧巴馬時期,奧巴馬路線是和中國競爭,至少不會像特朗普執政那樣變化多端,也不會走極端,比如特朗普加徵的大額關稅,將來很大可能是部分取消,現在已經有三千多家企業在告美國政府。而且,拜登執政肯定要回歸亞洲,巴黎氣候協定也肯定會回去。至於是否重回伊朗核協議,現在還不一定,但至少跟特朗普政府的立場肯定不一樣。所以,一定會有政策調整,對中國的定位是競爭,未來像蓬佩奧這類拼命攻擊中國共產黨的行爲會有所改;這種行爲很可笑的,中美是兩個國家之間的關係,攻擊對方的執政黨毫無意義,更何況像越南不也是共產黨執政嗎,爲什麼不攻擊呢?另外就是軍事挑釁,有些事情做得過火了就容易擦槍走火,但我認爲拜登的執政風格會比較老成穩重。

總體而言,中美之間的競爭關係肯定會繼續,但戰略威脅方面,拜登新政府可能更重視俄羅斯。最近,普京總統發表了一些中俄也可以結盟的言論,某種程度上也反映出了俄羅斯的危機感,不過他講這些話,對我們來說也沒什麼壞處。

觀察者網:其實俄羅斯釋放出諸如此類的信號,在過去也已經很明顯了,這可能也是現在西方國家、包括國際關係觀察者非常關心的話題——中俄究竟會不會結盟或者建立實質性的盟友關係,這些狀況對中美俄之間的關係會有什麼影響

潘光:當然會有影響,中俄現在是結伴不結盟,中國提出的中俄全面戰略伙伴關係也已經將雙方關係地位提升得非常高了,當然跟結盟還是有差別的。結盟有條約,比如亞美尼亞跟俄羅斯,因爲有條約義務,是集體安全條約組織,所以阿塞拜疆打到亞美尼亞境內,俄羅斯必須出兵。

但中國不希望建立類似的條約組織,一旦加入,未來盟友與其他方有軍事衝突,我們也有義務參與,中國軍隊就會陷進去。所以就目前而言,特別高層次的戰略伙伴關係是最好的,結伴不結盟,也可以一起舉行軍事演習、繼續深化各方面的合作等等。

前幾天的上合峰會中,上合國家的立場也都很清楚,可以共同採取行動,比如在阿富汗就可以這麼做。而且,中俄兩國元首都強調,不允許外部勢力干涉上合國家內政,這裡麪包含的幾個熱點是,吉爾吉斯斯坦、白俄羅斯、阿塞拜疆、亞美尼亞、中國臺灣和香港等。這個表態已經非常明確了。

觀察者網:當前外界有所擔憂的是,美國大選結果懸而未決,執政團隊交接停擺,在這個過渡時期,會不會是最危險時候?

潘光:最近幾天又有不少關於美國政府過渡階段的謠言,比如撤換國防部長是不是要打仗了等等。我覺得這些說法都不太可能,現在特朗普更忙於選舉官司一事;我們不能排除他瞎折騰,但真要在軍事上付諸實際是不大可能的。至於撤換國防部長,主要還是內部整頓的意思,現在即便是共和黨內部也有很多反對特朗普的聲音。再退一步說,擦槍走火,不是隻針對中國,他也可能針對俄羅斯或是針對伊朗。現在看來,特朗普確實想打伊朗,但被周圍的人阻止。

圖自法新社

觀察者網:前些天,美國國務院網站突然發佈消息稱,國務卿蓬佩奧宣佈撤銷將“東伊運組織”定性爲恐怖組織的決定。您對美國政府在這個時間點的突兀舉動怎麼看?會有什麼影響?

潘光:蓬佩奧只要能找到反華的事情,他都要用一下,眼看自己要下臺,就在臨走前再打一下這張牌。其實早在前幾年,美國就已經將“東伊運租住”從名單上拿掉了。

自2001年“911”事件以後,中國、美國、吉爾吉斯坦、阿富汗4個國家共同提出將“東伊運”列入恐怖組織,聯合國同意列入。既然聯合國列入名單了,大家就應該尊重,但實際上美國從來不尊重。一段時間後,美國自行從國務院名單上將“東伊運”拿掉了,處理了關在關塔那摩的22個“東伊運”囚犯,其實就是放掉了。

當時還出現很有意思的場面,美國要把這些囚犯送到其他地方,給沒有國家願接收,最後找到阿爾巴尼亞,接收了5個。阿爾巴尼亞因爲此事遭到中國強烈譴責,他們翻來覆去地解釋,我們就是想要點錢,因爲接受一個關塔那摩的“東伊運”囚犯,美國要給錢。這5個人現在也都離開很多年了。其他十幾個人,美國也花了不少錢送出去,比如往太平洋島國帕勞輸送了幾個。最終,22個囚犯都從關塔那摩放出來了,不過到現在這些人的行蹤也都四散了,有的可能還在接收國,有的也不知道去哪裡了。

美國認爲被關押的囚犯中有些是東伊運分子,有的不是,可能是正好在阿富汗做生意被抓進去的,尤其是“911”以後,美國有些行動確實過火。現在有不少囚犯被放出來,包括在阿富汗抓的部分“基地”組織的人。

此外,當下美國的政策轉向大國競爭,將中俄作爲主要競爭對手,反恐議題相對就削弱了;再加上這屆美國政府試圖在反華問題上尋求存在感,所以即便在下臺前,也會打這些牌。不過,這次有點意思的是,美國國防部長離職後,由反恐研究中心主任去擔任代理國防部長。

事實上,當前最主要的威脅倒不是這批被放出來的“東伊運”分子,而是在敘利亞德利普的那幫人,被土耳其派往各處打仗,到敘利亞、利比亞、阿塞拜疆。所以我覺得,現在阿塞拜疆的土耳其僱傭軍裡面肯定有中國過去的,很簡單,他們不講阿拉伯語,而是講突厥語,土耳其認爲他們是原奧斯曼帝國的臣民。這裡面肯定也有車臣過去的,這次在法國殺人的是來自車臣;科索沃解放軍的頭目,也被海牙法庭指認有戰爭罪行。還有中亞幾個國家,比如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等,塔吉克沒有,因爲塔吉克不是突厥人,而是波斯人。當然,還包括中國新疆的一些人。現在維吾爾人也是七零八落,有些也不知道被土耳其派到哪去了,但他們的家屬可能還在伊德利普。不過,伊德利普也不是長久之計,敘利亞和俄羅斯的軍隊有朝一日會打到那裡。現在伊德利普的一大塊已經被敘利亞國家政府軍收復,還有一部分掌握在敘利亞反對派手裡,其實所謂的反對派就是土耳其支持的。

最近,我們上合基地出了一份報告,是關於“東伊運”近期態勢的。另外,也對本次上合峰會作了對策建議。接下來,還要在印度召開上合總理會議,很有意思,印度總算也承擔一個重大會議了,但估計很有可能是線上召開。

最近外界都在討論美、日、印、澳,所謂“亞洲小北約”,但沒人提上合組織,要知道印度也是上合組織成員,而它稍後還要主辦上合總理會議。所以,我提議我們一定要大聲宣傳上合組織及其成員國

無論如何當前印度還是積極參與上合組織,也已經感受到了危機。稍早前,普京在瓦爾達大會上公開點了它的名,普京表示,印度近況讓我很擔心,美國在拉攏它,印度是上合成員也是金磚成員,但它彷彿在跟着美國走。印度對這個表態是很緊張的,畢竟不願意一邊倒,希望兩頭都能沾。

本次上合峰比較有看點的,一是普京明確提出,不允許外部勢力干涉上合國家內政;二是莫迪表示上合成員國要合作,首先要互相尊重領土完整和主權。但其實中國反過來也可以用莫迪的這句話,因爲中印邊界問題有爭端,雙方都可以指責對方沒有尊重我方的領土完整和主權。但無論如何,印度仍然積極參加上合組織、金磚國家活動。習主席在會上的講話,主要還是強調幾點,比如構建衛生健康共同體,反對外部勢力干涉,幫助阿富汗實現和平,重構產業鏈等。

總體來看,“東亞小北約”根本不可能搞起來,何況連“老北約”都快四分五裂了。印度就是要腳踩兩條船,日本也不願破壞中日關係,澳大利亞雖然現在跳得很高,但要完全割斷跟中國的經濟聯繫是不可能的,澳大利亞前總理陸克文帶頭批評現政府的政策。蓬佩奧在大選前的東亞行,頗有爲選舉造勢之感,但又逢本屆政府尾聲,結果到處遭受冷遇。他剛離開,東盟和中日韓澳新就簽署RCEP,這對美國又是當頭一棒。在RCEP實實在在的成果面前,“東亞小北約”更顯得虛無縹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