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建議中日韓加強旅遊合作實現共贏

新華網長春3月29日電(記者周立權中日韓旅遊不斷深入,但三國資源開發利用、旅遊經濟覆蓋等方面仍有很大差距,致使區域旅遊合作尚未形成“優勢地位”。爲此,專家建議,三國亟待從合作機制、簽證制度服務標準、構建一體化發展模式等方面加以強化,從而實現共贏。

吉林省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員董立延介紹,從2006年至今,已舉辦了六屆中日韓旅遊部長會議標誌着中日韓旅遊合作向國際化邁進。同時,中國韓國、日本也分別簽署了旅遊合作諒解備忘錄,並制定了2015年實現三國間人員交流規模達到2600萬人次的新目標

記者從國家旅遊局瞭解到,2013年,日本進入大陸旅遊人數爲287.87萬人次,比2012年下降18.2%。韓國入境人數爲396.9萬人次,比上一年下降2.5%。而2013年中國大陸公民出境遊比上一年增長18%。

衆多專家認爲,中日韓三國旅遊業“捆綁”推介是大勢所趨,已成爲東北亞區域合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但與歐美東南亞地區相比,中日韓旅遊合作尚未形成全方位的區域合作,缺乏行之有效的區域合作機構和協調機制。

吉林省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劉慧介紹,中日韓三國在地理條件上具有地域相鄰、資源共生線路相連的先天優勢,而在人文環境上又具有風格各異、相互融合傳統魅力

專家認爲,中日韓區域旅遊合作前景廣闊,有待於從完善合作機制、簽證制度、構建一體化發展模式等幾個方面進一步強化。

2013年統計數據顯示,中國是日韓兩國遊客出境旅遊的首選目的地之一,韓國、日本一直穩居中國主要客源國的前兩位,同時也是中國公民出國旅遊的兩個首選目的地。

長春大學旅遊學院院長王兆明介紹,根據歐美等地跨國旅遊經驗,中日韓三國應加強政府間的合作,倡導簽署相關協議,以消除各國法律法規之間的衝突給旅遊聯結造成的障礙,爲旅遊合作提供製度支持。

董立延建議,制定統一旅遊服務標準後,逐步實現市場產品共享,針對區域內市場,中日韓三國共同開發具有差異性和互補性的旅遊產品線,以滿足區域內旅遊市場的需求。

目前,這種形式已在中日韓三國的地方層面展開。例如,中國上海、日本福岡、韓國釜山三地開通郵船,共同對外促銷;中國海南省、韓國濟州道、日本沖繩縣建立的“島嶼觀光夥伴關係”以及圖們江地區的次區域旅遊合作等。

目前備受關注的“太平洋(601099,股吧)長途旅遊線路”及連接中日韓等跨境農業旅遊、文化旅遊、宗教旅遊等,已充分顯示出跨國旅遊線路的廣闊市場和開發潛能。

衆多專家建議,中日韓三國應抓住歷史時機,結成全面旅遊戰略合作關係,達到最大程度的經濟共贏。